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清末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却走向了消亡。这终究是一大历史遗憾。书院何以消亡?从其自身方面来探寻。办学方向未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未能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未能与社会进步及其人才培养的需要相吻合,教学形式未能与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契合,学术研究未能与科学发展的世界潮流和近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一致,地理位置未能与外界开放的近代社会环境相交流,是书院消亡的内在深层原因。

  • 标签: 古代教育 书院 办学方向 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形式
  • 简介:书院是中国具有您久历史和辉煌成果的一种教育与掌术组织模式.尤以两宋时期为盛。作为私学的书院以培养士子的天下关怀为己任.实行“讲会”制度.讲究平等地争鸣与论辩.追求学术的独立与自治。正是书院养成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士气和骨气。

  • 标签: 书院 中国知识分子 法律 华中 两宋时期 教育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有关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戴钧衡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撰写的《桐乡书院四议》对书院教育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桐乡书院也因此成为晚清书院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 标签: 清代 戴钧衡 桐乡书院教育 探析
  • 简介:在清代文学史上,桐城派是一个时间最长、地域最广、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散文创作流派。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诸多原因,其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本期发表三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考论。

  • 标签: 书院 原因 讲学 文章
  • 简介:最近,有幸读到邓洪波老师的新作--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该书是先生在寻访了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国20余个省区的书院遗迹,考察了"东洋"、"西洋"、"南洋"等海外书院后,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酝酿,集20年书院研究之功力,继其后推出的又一书院研究力作.

  • 标签: 书院 中国出版集团 老师 教授 中心 东方
  • 简介:书院是我国大学内部的一种组织设计,是由大学开办的学生生活与文化活动组织。我国的大学书院近年来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需要解决与现存学生管理体系、学科专业学院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从性质上看,大学书院应该是标榜明确教育理念的组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并基于学生自助、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社团组织;培育学生的心灵与精神,对学科专业教育起重要辅助作用的特殊的教育组织。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学生生活与文化教育服务组织,大学书院具有生活支持功能、教学辅助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行政协助功能与社团自治功能。

  • 标签: 书院 大学书院 住宿学院 学生管理
  • 简介:山西书院在清代达到顶峰,推动了清代山西的文化教育发展。从清代山西书院的发展、制度、人物与个案、其他研究四个方面回顾历年清代山西书院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发现,尽管清代山西书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存在研究过于零散,主题不够深入,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今后清代山西书院的研究应注重系统动态研究、个案特色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 标签: 清代 山西书院 研究综述
  • 简介:<正>书院是近代学校前身之一,始於唐而盛於宋。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创后世书院之始。晚唐五代,高雅之士隐居山林,或筑庐读书,或建舍讲经,书院之称屡见史载。延至宋代,书院不独为学者名儒讲学论道之所,更是封建朝廷培养士子之处。在末代众多书院中,尤以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书院最为著名,世称四大书院。(一说有崇阳而无石鼓、本文从《文献通考》等多数史籍之说。)

  • 标签: 书院 石鼓 公元 白鹿洞书院 天书 岳麓书院
  • 简介:千年历史的书院,随着清末光绪帝的一纸诏令而被宣告废止。随着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国人开始厌弃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化,将目光转向西方文化。虽然西方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源远流长的河床,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因此而失去家园。余英时用“游魂”来比喻失去寄身之所的现代儒学。如果说儒学是“魂”,那么书院是“体”,

  • 标签: 现代儒学 社会文化史 书院 社会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评介
  • 简介:张浚、张拭父子创建的南宋城南书院是“乾淳四君子”创建私学、宣讲理学之始,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对其创建、门人、讲学活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较为欠缺,以致影响到城南书院的性质和地位的判定。我们通过从时间和地点两方面对城南书院及其主要门人加以考证,认为城南书院的主要门人是南轩后湖湘学和蜀学的主要力量。他们促进了南轩学在各地的传播,其求学机缘、地域分布、社会阶层等方面呈现出共同的群体性特征,从而展现了城南书院作为南宋私人讲学书院的一些基本特点。

  • 标签: 书院研究 城南书院 门人 张栻 张浚
  • 简介:为了将朱子学发扬光大,黄榦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道路。他在福州书院、庙宇和民居的教学实践和对朱子学的执着传播,可谓前无古人,他因此成为福州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理学家。他把朱子理学传播到福州,使福州成为后朱熹时代又一理学中心,并为清前期福州成为全省的书院文化教育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黄榦 朱子理学 书院教育
  • 简介:人是一个价值的存在。在市场经济逻辑的主导下,今日之大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变成了职业训练所,大学的价值教育逐渐被边缘化。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书院不以“实学”为重.而以涵养心性为业,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旨趣。传统书院的教育理想以及书院精神在当前的延续,揭示了大学价值教育的中心在于“立人,’。大学的根本价值在于"人"的精神气象。

  • 标签: 人文 书院精神 价值重建
  • 简介:本文分为五部分.在简要介绍江苏学政操持江阴南菁书院"大政"之后,主要阐述该院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诸如:宽松自由的学风,严格的学术训练,"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富于创新的精神等等,使"课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书院转型时期,它的"维新"倾向于改革措施,尤具特色.它不过存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却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引起胡适的研究兴趣.

  • 标签: 南菁书院 宽松自由 经世致用 维新改革
  • 简介: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旨在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鉴于此,编辑部本期特以专题形式集中刊发"近十年书院改制研究述评"、"书院改制对中国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影响"、"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术转型的内外条件"、"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 标签: 书院 改制 述评 中国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 现代教育改革
  • 简介: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学规是指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制定学规,是书院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书院管理的重要措施。探寻位居中原的河南书院学规的历史脉络,呈现日益成熟完备的历代河南书院学规之概貌,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弘扬国学、传承书院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河南 书院学规 教育理念
  • 简介:在西学东渐史上,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是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在华从事外语和西学教育、科学翻译、创办报刊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香港圣保罗书院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之一,傅兰雅作为校长,积极开展外语和西学教育,培养了伍廷芳等近代著名的政治、外交、实业和教育等领域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标签: 傅兰雅 香港圣保罗书院 教育活动
  • 简介:清代福建理学复兴,具体表现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学术传统形成和大批杰出人才的出现,而鳌峰书院的创办是其契机。鳌峰书院之成功,是地方政要与福建学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书院学术曾经历重宋学、重汉学、倡实学的变化,但始终贯彻注重人格养成、学行并重的主线,给福建知识界和社会风气带来重大影响,先后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经世人才,弘扬了朱子理学“躬行践履”的实践理性精神,并表现出有利于与近代文化相衔接的开放性品格。到了近代,福建知识界和教育体系比较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近代形态的转变,知识精英活跃于全国舞台,这种现象与鳌峰书院所承载的实践理性品格不无关系。

  • 标签: 鳌峰书院 理学 清代学术 闽学
  • 简介: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墨尔本大学哲学系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学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在进修期间,我十分明晰地感受到,至少在墨尔本大学哲学系,存在着两种哲学的取向或路向,彼此之间或多或少地暗中较劲。一种路向是对传统哲学的理论专注。……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研究 新走势 澳大利亚
  • 简介: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推动下,明朝的书院教育迎来了新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一体发展的趋势。在书院讲学的过程中,王阳明突破“程朱”儒学的“支离”,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的学术主张,充分表现出王阳明追求学术自由、学术创新、重视成德教育的书院教育思想,特别是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的书院教条,凸显了王阳明书院教育的心学特质。尽管他的书院教学思想并不完善,但依然对现代大学坚持教育公平、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和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与践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致良知” 书院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 简介: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宋遗民 书院 江南 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