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都市圈的发展是现代城市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从哈尔滨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揭示其发展的特征,探讨了哈尔滨都市圈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 标签: 哈尔滨 都市圈 城市化 机制
  • 简介:城市是-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国在开发大西部的同时,也应加快富有西部特色的城市进程.本文从西部城市的意义、障碍以及如何加快富有西部特色的城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城市化发展 中国 制度创新 融资体制
  • 简介:本文以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调查为切入点,揭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城市趋势现象。从学生本身、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几方面详尽地分析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三方面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城市就业 问题分析
  • 简介:<正>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这是任何国家实现工业的必由之路。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走过了这一历程,如美国从1870年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0%,到1977年下降为3.1%,即107年平均每年下降4.4‰。我国1952年农业劳动者占工农业劳动者的比重为83.5%,1981年下降为72%,即29年间下降11.5%,平均每年下

  • 标签: 乡镇工业企业 农村人口城市化 二元社会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农村劳动力
  • 简介:城镇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城市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城市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城市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城市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 标签: 中原城市群 城市化水平 预测
  • 简介:推进人口城市进程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城市处于过渡期,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农村和城市产生了深刻影响,其间也引发了诸如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等社会问题。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人口城市才能够顺利推进,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人口城市化 和谐社会
  • 简介:文章选取了21个反映城市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唐山市2001年-2007年的城市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最后,针对唐山市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度 唐山
  • 简介: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该文从农村工业、比较利益、农业剩余、制度变迁、人的现代水平提高等五个方面对其动因进行探讨.

  • 标签: 城市化 核心动力机制 农村工业化 比较利益 农业剩余 制度变迁
  • 简介:一、美国城市进程中高校合作教育的主要问题(一)高校、雇主对合作教育的抵触城市进程对人才实践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教育作为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创建并发展。但实施合作教育打乱了高校常规的教学模式,涉及招生、教学、管理、课程安排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而高等教育一向以其固执和稳定而著称,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合作教育 高校 美国 教学模式 实践技能
  • 简介:在对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基础上,以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学和系统论为指导,通过大连市临港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对临港产业区涵盖的产业类型及区域经济效果的分析,进一步对大连临港产业的梯度转移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以此提出大连市临港产业的梯度转移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全域城市化 临港产业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 简介:旅游业发展与城市进程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台州中心城市“旅游中心”功能不突出,区域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台州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快城市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继续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城市旅游,把区域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相结合,强化区域旅游形象,构建多层次旅游网络和“小时旅游圈”,加速推进区域旅游城乡一体

  • 标签: 城市化 台州 旅游业 对策
  • 简介:2009年6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中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思路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六位知名专家,共商我国“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大计。参加咨询会的专家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贵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有为博士,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郑吉昌教授。郑吉昌教授结合国际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就我国“十二五”(2011—2015)期间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社会背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思路作了发言。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重视的三组经济关系,前瞻,洼地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几个重点。郑吉昌教授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本刊特刊发其在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提要,以飨读者。

  • 标签: “十二五”规划 现代服务业 服务经济
  • 简介:在市场改革的进程中,惠州市城乡二元性非均衡特征日渐凸显,发达城市和工业快速发展,而传统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推进惠州经济社会的现代进程,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农村人口及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日益趋近。因此,应探索培训、创业、安居、保障四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 标签: 惠州 二元经济 非均衡 城市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简介:基于2005—2011年福建省6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定量分析福建省县域城市效率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格局.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城市效率总体处于递减趋势,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福建省整体城市效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且,福建省城市综合效率空间差异显著,呈正偏态分布,效率较低县域所占比例略大;"富裕层面"上的高效城市和"贫困层面"上的高效城市并存;绝大部分县市仍以规模增长为主,尚未从技术层面上提高城市效率.

  • 标签: 城市化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Malmquist效率指数 县域城市
  • 简介:近郊村落处于城市与乡村两大系统的交接地带,随着城市的空间扩张,中国城市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呈现出一系列边缘特征:社会政策的边缘性、社会结构的混杂性、村庄发展的过渡性、社会成员的异质性。处于城市过程的近郊村落正面临着城乡两种社会因子的交集,形成了独特的“边缘效应”。既为近郊村提供了发展条件、机遇和自主行动的空间,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缓冲带,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正确认识近郊村落的“边缘”现象,合理利用其“边缘效应”,妥善处理政府、市场与村庄的关系,实现城乡“融合”而非农村单向度地融入城市,走“乡土型城市”道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农村城市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边缘化 边缘效应 近郊村 城市化 城乡融合
  • 简介:城市不能仅仅理解为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城市应是在城市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主导产业,聚集科技、教育和文化.从城市的这一新内涵出发,本文提出了推进惠州城市进程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惠州 城市化 对策
  • 简介:基于奉阳市2000-2015年城镇率、金融支持规模、金融支持结构和金融支持效率四个指标数据,采用VAR模型进行分析,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奉阳市城镇建设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关系,城镇建设推动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对城镇建设作用不明显,奉阳市金融支持城镇建设力度不够.建议扩展金融网点,创新金融产品以及落实金融政策.

  • 标签: 枣阳市 城镇化率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简介:农业产业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湖南省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农村融资现状及农业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分析湖南省农业产业和金融支持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建立一种协调二者关系的有效机制,提出湖南省农业产业进程中金融支持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 标签: 农业产业化 湖南农业 金融支持体系 建议
  • 简介:中国教育信息建设已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阶段,教育信息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获得支持性素养的支持支持性素养包括教师基本的教育哲学素养、信息素养及跨学科学习素养等。支持性素养将帮助教师自觉接受21世纪教育哲学的引领,正确处理好知识领域"专精"与"博通"的辩证关系、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注重跨学科学习与自身专业的可持续成长,加快适应教育现代的时代要求,迅速融入极具竞争力的信息教育教学环境。

  • 标签: 教育信息化 支持性素养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