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学生心理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为学生自助助人能力的提高.文章论述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要求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实施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即构建“自助助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朋辈互助式”的发展心理辅导和实施“情理交融”的心理主题教育活动.

  • 标签: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 发展性心理辅导 心理主题教育
  • 简介:本文根据发展心理辅导的基本要求,根据初中生在该阶段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发展任务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明确了初中生发展心理辅导的目标与措施,旨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进程.

  • 标签: 初中生 发展性 心理辅导
  • 简介:发展语文教学具有评价功能的发展、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实施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更重视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更强调形成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更注意强化个体内差异评价。

  • 标签: 新课程 语文教学 发展性评价
  • 简介:发展评价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实施发展评价已成为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当前高校在实施发展评价中存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边缘化、评价中主体性缺失、发展功能不明显等问题,教学团队因其具备有利于教师的团体性合作、促使教师评价主体的良好效能感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对话的开展等优势,而成为高校教学团队人才实施发展评价的主要组织形式。

  • 标签: 教师发展性评价 教学团队 策略
  • 简介: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在强化发展评价观理念的基础上,对化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几年的评价改革实践,逐步完善了本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2001级到2003级三个年级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发展性评价观 化学教学论 评论指标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 标签: 小学数学 发展性学习 评价方法 学生发展
  • 简介:高校教师,在年龄上有老、中、青,在职称上有高、中、初,在政治上有不同的党派,在职务上担任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实践不同,他们的个性也不同。因此,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根据不同人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

  • 标签: 个性心理 思想教育 心理平衡 平反昭雪 十一届三中全会 心情舒畅
  • 简介:众所周知,小学生习作评价是一项耗费心力,而又收效甚微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应该转变习作评价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理念的宗旨不是给学生的习作,以分数或者等级的形式下一个结论,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习作评价的形式与策略。

  • 标签: 习作评价 小学生 评价体系 关注差异 评价理念 新课程标准
  • 简介:性心理学在批判心理学理论男性偏差的同时,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提出了女性心理学应该由女性来研究的另一种不利于其发展的性别极端。这表明在研究中做到价值中立,促进“没有女性的”女性心理学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价值中立 女性心理学 “没有女性的” 性别
  • 简介:孔子的人性心理思想涉及到对人性的本源、结构、价值趋向以及人性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本文把孔子论人性发展心理机制的思想概括为“审美习成论”。

  • 标签: 孔子 人性心理 生性 习(成)性 审美习成论
  • 简介:作者在多年的篮球训练中发现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因为心理因素而犯错误导致比赛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运动员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加大比赛胜利的机率.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训练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 标签: 篮球竞赛 运动员 心理障碍 针对性 心理训练
  • 简介:说理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它是与强制和压服相对立的方法,不同于说教和灌输,是党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形成的有效方法,具有长足的优势,但是在当前多元开放环境下,说理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心理疏导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它通过疏通与引导心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心理疏导起源于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但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说理教育心理疏导既反映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联系,也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些新元素,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到双向、从认知到人格、从理论到实际、从经验到科学的发展趋向。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说理教育 心理疏导
  • 简介:因人施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有效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导。

  • 标签: 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因人施教
  • 简介: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心理行为。它的演变经历无文化心理学、有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等三个阶段。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极大的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尽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其实效性不高、作用不明显也是客观存在的。从20世纪90年代末,在心理领域兴起研究文化心理学,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意识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文化的联系,强调在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融入文化的因素、考虑文化的作用,将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给予应有的重视。文化心理学强调人通过对社会文化资源的获取、吸收及应用,来建构自己的心理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吸纳和融入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它本身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催生了心理学研究的崭新视角,有利于心理学更全面、更深入地发展。文章着重研究文化心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影响和引领。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心理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教育知识空间化的一个产物,具有与生俱来的专业特性。心理教育教师必须具有空间化特征明显的心理教育相关知识结构,这是高校保证其心理教育专业化地位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心理教育 知识空间 教师教育 教师知识结构
  • 作者: 马慧刘娜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高教探索》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趋势,采用SCL-90对燕山大学2006-2008级三届新生共11111名进行心理普查。结果显示,SCL-90的总分和九个因子分在三届新生之间差异显著,并逐年降低;三届新生及其总体的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24%,7.86%,4.83%和7.89%,属正常范围;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躯体化、抑郁和敌对三个因子分较低,其余六个因子分较高;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九个因子分均较低。结果提示,样本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结果与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施教者主体的扩大有着紧密联系。文章以该校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引申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趋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