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市长接管”是美国大型城市公立学校治理的方式之一。在学校治理改革的两条路径中——集中和分权,“市长接管”呈现出一定行为独特性。“市长接管”打破了地市层面的“教育例外论”传统,以“综合治理”范式为支撑,在转移学区和社区权力的同时,利用市场逻辑打破体制的集中,将权力分散到社会上更多的治理主体中。“市长接管”打破了传统学校委员会治理的封闭性,使得学校治理走向开放,并在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中寻得平衡。

  • 标签: 市长接管 教育例外论 综合治理 市场 权力
  • 简介: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压力大,地位、待遇不高,他们长期扎根坚守于乡村教育,特别需要具有韧性。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湖南八位乡村小学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资料的三级编码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韧性具有十种核心特征,即对教育拥有强烈情感、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将困难赋予积极意义、忍耐、知足、获得工作成就感、专业发展的活力、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情绪调节、善于人际沟通与交往。这些特征成为培育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乡村小学教师 教师韧性 核心特征
  • 简介:八旗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在清代都有很大发展。八旗教育满汉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为八旗人才培养、文化发展以及清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八旗教习存在严重问题,加速了官学教育的衰落以及“国语骑射”传统的荒疏。八旗教育的发展特征、成就与问题,对当代民族教育发展有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 标签: 八旗教育 发展特征 经验启示 民族教育
  • 简介:美国高等教育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各种制度和体系日渐成熟,大学校长遴选制也不例外。总体来看,美国大学校长遴选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契合""主动""参与"和"多样"几个关键词。目前,现代大学的功能越来越广泛,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大学校长职务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美国大学校长遴选也日渐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难题。

  • 标签: 美国大学 大学校长 校长遴选 大学制度 大学文化
  • 简介:实行走班教学后,普通高中出现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新格局。学生固定在一个行政班,再根据一定的要求选修课程,走班学习。"双班并存,居动相兼"是走班教学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的基本特征。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班主任应该具备三种核心素养:管理素养、信息素养和研究素养。

  • 标签: 走班教学 高中班级 班主任核心素养
  • 简介:学海堂在清中期崛起,成为清代广东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海堂具有组织目标、结构、制度,并且和外界环境密切关联,具有进行组织分析的可能性。从组织视角来探讨,其崛起的影响因素中,组织环境是学海堂崛起的外部驱动力;“不课举业,专勉实学”的组织目标、“八学长制”的组织结构及“季课制”和“专课肄业生制”的组织制度,这三大要素的协调创新是其崛起的内在原因。学海堂变革的实质就是组织的变革。

  • 标签: 清代 学海堂 崛起 组织 视角分析
  • 简介: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数据收集、存取、分析工具和处理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方法的变革提供支持。文章通过对历年来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取向的回顾来分析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再以2000年以来出版的《日本教育工学会论文志》文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析对象,归纳并总结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日本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 发展历程
  • 简介:在课堂变革的研究文献中,缺少论述课堂变革内涵的文章,致使不少实践者对课堂变革的认识模糊,一些人把课堂变革等同于课堂教学变革。通过现有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和问卷调查,可发现课堂变革涵盖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程、方式、环境、评价等多种成分。通过实证研究,可拓宽课堂变革研究的维度与指标,建构中小学课堂变革的内容框架。

  • 标签: 中小学 课堂变革 内容框架 实证分析
  • 简介:首先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目前滁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然后利用SWOT方法分析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发展建议,以期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SWOT分析 发展建议
  • 简介:课程是决定国家教育成功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中印两个国家的课程改革入手,探讨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澄清两国课程目标内涵,分析两国课程结构调整,深究两国课程评价体系,并尝试客观地看待其课程内容评价、考试方式和学习时间的联系,从而发现两国课程改革的基本异同和发展的四个共同特征

  • 标签: 课程比较 印尼课程 中国课程 课程改革 学制
  • 简介:“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秩序有着独特的发展样态,参与内容“碎片化”与参与方式“社会化”交互融合。本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秩序系统中的因素与层次进行“解构”,发现其中的主体因子、信息因子、环境因子三者之间呈现着彼此冲突的“紊乱”格局。为此,本文认为,嵌入式认知社会文化传播的机理,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包容性人格、掌握合理的信息解读能力和选择理性的行为方式,能够促使秩序系统中要素和谐与层次井然,实现从“解构”向“重塑”的教育向度转变。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参与 秩序 教育
  • 简介:现代职业学校治理体现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善治的关键是建立一种和谐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它的核心是现代职业学校的制度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在进行制度建设时要综合考虑新制度主义构成的三个要素,使规范性制度、文化认知制度和规制性制度实现制衡发展。通过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来规划职业学校的制度建设,而且为其从制度变迁的层面来探求职业学校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相较于旧制度主义,可突破职业学校固有制度的局限性,挖掘制度的内源再生力,实现职业学校的制度创新。

  • 标签: 现代职业学校 治理 制度 新制度主义
  • 简介:利用大型直剪试验得出试样尺寸的研究,试验以直剪设备的大小,剪切速率、法向应力作为变量得出其对于界面抗剪强度以及竖向位移的影响。设备尺寸的增大、剪切速率的提升对于界面抗剪强度的提升,本试验以砂土-土工格栅作为填料进行研果表明设备的大小对筋土界面抗剪强度的改变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界面剪切强度随之增大,竖向应力的增加,竖向位移的提升较为明显。

  • 标签: 直剪设备 剪切强度 剪切速率
  • 简介:以CSSCI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发表的1153篇“教师教育”论文为分析对象.从论文年发表量、学术热点和高被引论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家对教师教育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存在专业深度关注不够的情况;核心研究群体分布集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研究内容趋于现实改进.持续性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

  • 标签: 教师教育 CSSCI 数据分析
  • 简介:活力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为好学校的重要指标。学校活力是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进发出来的生命力,是学校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德育等方面不断涌现出的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态势。有活力的学校多样性、自主性、创造性并存。提升学校活力有三个主要策略,分别是:解制一政校间权力的重新配置;治理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文化认同一持续保持学校活力的基础。

  • 标签: 学校活力 多样性 自主性 创造性 解制 治理
  • 简介:近年来,学校法律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群和高产机构群,研究集中于公立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民办学校、公立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法律地位,学生伤害事故与法律责任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还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

  • 标签: 学校 法律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 简介:近年来,"活力"概念被引入教育界,有可能在质量与公平的概念之外开辟认识教育发展的新视角。通过对教师访谈资料的文本分析,考察教师对"学校活力"的意义解读,并思考教师在建构"学校活力"概念的过程中建构的自我身份认同。发现,教师对"学校活力"的评述通常与教师对自身精神状态的描述交织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活力"这个概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传递出一种组织的生命观,将学校视作有机体,将每位学校成员视作鲜活且与整体密切联系的细胞。教师在描述"学校活力"时更倾向于将校长视作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推动者,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群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认同和发挥。

  • 标签: 学校活力 文本分析 日常话语实践
  • 简介:利用C-D生产函数的索洛余值法,通过Eviews6软件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要素贡献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5年,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的平均贡献分别为62.54%、25.62%、11.84%。资本贡献持续增长是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低,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安徽省旅游发展方式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与旅游需求侧动力形成合力,推动安徽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 标签: 索洛余值法 安徽 旅游产业 增长要素 贡献率
  • 简介:本文以高等教育扩展的分流功能作为机理分析的切入点,并基于技能劳动相对供需框架构建了数理模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对大学溢价的影响作用。面板数据估计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招生数的增加对大学溢价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并大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呈现的不显著缩减效应,且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程度大于东部地区。综合两方面效应得到研究结论:在宏观上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并没有降低大学学历的相对收益,而是提高了大学溢价水平,且影响程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

  • 标签: 高等教育扩展 大学溢价 省级面板数据
  • 简介:活力是评价一个教育体系健康程度、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维度。增强教育活力将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共同构成教育改革发展三位一体的政策导向。学校活力是教育活力的重要体现,构建学校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四轮的专家咨询,得出评价学校活力的四个维度(胜任力、自主性、开放度、认同感)和12个指标,初步形成评价学校活力的指标体系,为学校活力研究与判定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 标签: 学校活力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