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新诗批评法则或是标准,其实难以设定,尤其是各个批评者的美学观念与新诗形式的认定有其概念的差异,所以无论哪个学者设定了多少分辨新诗优劣的检验方式,在另一些相异美学思维的学者看来,或许只是一种不值一哂或是完全谬误的批评标准。然而,难道没有可以较为标准规范化的批评准则吗?难道就因为诗评家与诗人各自美学观之差异,就无法分辨诗歌创作的优劣吗?文章认为依旧可以提炼出三个方向来建构新诗批评的基本理论,并奠定新诗批评的基本方向:语言、意象与结构。

  • 标签: 语言 意象 结构 新诗批评 法则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古典诗歌自四言而五言而七言,以至词、令、曲,像一条衍生不息的长河,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到了明、清之际,它却逐渐进入回光返照的境地,甚至于走向末路,不但内容上陈陈相袭,而且在形式上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艺术方面的新的突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企望的幻影.

  • 标签: 新诗 格律 中学 语文 音乐美
  • 简介:从“辨明新诗与旧诗的性质”入手,探讨“新诗的前程”,是废名《谈新诗》的问题和方法。废名从“诗的感觉”入手,把新诗的源流上溯到晚唐的“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名标举“诗的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的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名以“内容”为本体的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的形式本体观。废名的“散文的文字”、“诗的内容”的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 标签: 废名 谈新诗 诗的感觉 诗的内容 本体
  • 简介:青春是创作诗歌的黄金时光,写诗,合乎中学生的天性。当前,很多中学生对新诗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对新诗又缺少必要的了解,对新诗只能“爱”而远之。中学生对新诗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读不懂,读不出诗句的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二是不会写,写出来的就像分行的散文,没有余味。

  • 标签: 新诗 写作方法 中学生 言外之意 “爱”
  • 简介:现代新诗教学拾零○山东胜利油田一中王兆本高中6册语文课本(必修),共42个单元,现代新诗仅4首,加上两首外国诗歌,算1个单元。只教这几首诗就想读写过关,是极为困难的。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排除障碍,强化读写。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

  • 标签: 新诗教学 意象 胜利油田 写作训练 意境 诗歌
  • 简介:现代新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现代新诗的整理和校勘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细微的角度,指出张闻天的《法朗克的舞踊》、林徽因的《冥思》、番草的《桥》、徐志摩的《偶然》、鸥外鸥的《八手鱼》、沈启无的《白鹭与风》及杨周翰的《女面狮》等诗作中存在的整理和解读等问题。

  • 标签: 新诗 《法朗克的舞踊》 林徽因 番草 鸥外鸥 《女面狮》
  • 简介:新诗大千》是一部有关新诗体式的诗学著作。它体现了著作者对诗体学理论系统的独特创见与种种发现。同时,《新诗大千》还体现了著作者对个人艺术生命的张扬以及对多学科领域的全新探索,是诗学研究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 标签: 新诗诗体学 个性艺术生命 创见 探索
  • 简介: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 标签: 吴芳吉 新诗 白屋体新诗 新诗发展
  • 简介:有小说家说:"中国的小说评论家是一群苍蝇。"(李师江)更早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小说家说:"当代文学评论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伙面目猥琐的食腐肉者。"(韩东)我相信,大多数文学批评从业者面对这些鄙薄文学批评的言论肯定心怀沮丧。批评和创作"强烈的敌意"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远的不说,新时期开始的1980年代那真是一个创作和批评耳鬓厮磨的蜜月期。余生也晚,没有咸与革命,但从前辈往事中还是能隐见盛景的。

  • 标签: 李师江 文学批评 蜜月期 文学评论 代那 韩东
  • 简介:甲:同学们,请听我朗读一首诗——绕郭青山一座佳,登高满袖贮烟霞。星沙景物堪凝眺,偏地桑麻偏囿(yòu)花。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首诗。请你们猜一猜,

  • 标签: 新诗篇 新景新 星城新景
  • 简介:宗白华新诗理论是在其生命诗学发轫期诞生的重要诗学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宗白华1920至1923年间发表的十余篇谈论新诗的文章进行梳理、考察,力求把研究置于宗白华诗学产生的历史语境中,重点揭示其诗学的缘起及其理论特点,并指出该理论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宗白华 新诗理论 发生论 特点 价值论
  • 简介:1935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对中国新诗十年的历史进行了整体评述。朱自清的新诗创作也主要集中在这十年。将朱自清的新诗在他对这段历史的评述中进行讨论会更为贴切与深刻。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中国新诗十年
  • 简介:<正>缘起新诗格律运动,无论是从陆志韦1923年出版的《渡河》算起,还是从1926年《晨报·诗刊》出版算起,都已有了六十年上下的历史。它自成为一个“运动”之后,几十年来,虽然时断时续、时隐时显、时起时伏,经历着一条曲曲折折、坎坷不平的道路,但是却始终吸引着许多人沿着它行进的方向去不断探索开拓。1965年春天,诗人、元帅陈毅说起过,毛主席曾向他讲到中国文艺改革以诗歌为最难,大约需要五十年的时间。可见新诗格律和形式要创出一条公认的路子,是多么的不易。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尽力推进它。

  • 标签: 五十年 新诗格律 作品 节奏 自由体 古代诗歌
  • 简介:"国家主题"主要涉及文学主题、题材、意象等多方面内容,并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地看,当代新诗的国家主题由于社会、政治、文化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充分联系时代语境的前提下,从主题的变迁与年代史的视野、国家想象与理想追求、"意象丛"的生成以及心态的呼应与精神史四个主要方面研讨"国家主题"在当代新诗中的表现及内涵,可以为当代新诗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丰富其阐释空间。

  • 标签: 国家主题 当代新诗
  • 简介:毛泽东同志一向主张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那封信里,又再次强调要吸取民歌的形式和养料。新诗须百花齐放,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而认真研究和努力学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的民歌的特点,则是解决新诗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所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格律体 古典诗歌 七言 诗歌形式 谈诗 三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