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反垄断的实施一般由公共执行所垄断,但是,公共执行事实上却存在机构设置、公法责任等方面的局限性,因而反垄断的实施不应由公共执行所垄断,还应引入私人执行,因为私人执行不仅是一种权利救济的途径,也是反垄断的实施方式之一,有助于弥补和矫正公共执行的不足。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反垄断私人执行可采取民事诉讼、仲裁、行政诉讼等三种方式。

  • 标签: 反垄断法 私人执行 公共执行 权利救济
  • 简介:200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反垄断解释》)将正式实施。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正式实施至2011年底,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61件,审结53件,原告无一胜诉。

  • 标签: 《反垄断法》 民事纠纷案件 2008年 观赏 法律若干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2006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我国的《反垄断》终于正式进入了立法程序。在8章56条的《反垄断(草案)》中,对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国际反垄断通常包括的“三大制度”都做了明确规定。

  • 标签: 国际反垄断法 市场支配地位 跨国公司 滥用 中国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我国行政垄断一直以来都深受社会各界诟病,其规制问题同样受到普遍关注,2007年8月出台的《反垄断》虽然在规制我国行政垄断的问题上相比以往法律有很多突破,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 标签: 反垄断法行政 垄断规制 我国反垄断法
  • 简介:当前,我国《反垄断(草案)》将进入更高层面的审议阶段,对此的研究便非常有意义。本文从总结企业合并规制的一般性制度入手,结合对我国当前立法所面临的特殊背景进行分析,并以《草案》的具体规定为蓝本进行评述,且对我国建立企业合并规制制度提出立法期待

  • 标签: 企业合并 反垄断法 规制 立法期待
  • 简介:<正>【背景材料】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007年8月30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从1994年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以来,历经13年,终于面世。十三年磨一剑,《反垄断》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

  • 标签: 背景材料 经济运行效率 市场公平竞争 立法规划 市场支配地位 入第
  • 简介: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有着共同的保护目标,即保护自由竞争。两者虽然其对竞争的促进方法不相同,在某些方面存在扞格紧张关系,但并不绝对互相排斥,有其互相重叠竞合之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如何自由,反垄断规范是否自由。反垄断致力于竞争的存在,反不正当竞争致力于竞争的实质与品质。在借鉴前贤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旨在系统探究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为中国竞争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效己绵力。

  • 标签: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行政性垄断行为源于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我国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顽疾,但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是否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作出规定仍争论不体.本文在阐明行政性垄断的法律概念、特征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反垄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予以规制的必要性.

  • 标签: 垄断 行政性垄断 法律规制
  • 简介:摘要:苏格拉底教学法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并得出结论。互联网时代拥有极大丰富的公开教育资源,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以反垄断教学中关于垄断协议的部分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课前充分掌握所要研讨之重点——垄断协议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在授课进程中学生和教师采取对等地位,由学生陈述垄断协议的概念、类型和界定标准,教师提出疑问和质疑,双方通过辩论最终形成对垄断协议的共同认知。这种教学法能促使学生课前全面搜集资料,课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苏格拉底 教学方法 经济法 垄断协议案例设计
  • 简介:中国反垄断私人执行的发展,需要诉讼实践和理论构建双管齐下。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于民事责任的认定,而当前理论与实务上关于民事责任认定规则体系和理论框架的缺失,是制约中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民事责任认定的实体规范角度出发,提出实体性判断规则理论,将责任构成要件、责任免除情形以及责任认定逻辑三部分内容作为实体性判断规则的核心,构建责任认定的完整体系和逻辑。在充分借鉴民法构成要件理论、考察域外立法和立足于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基础上,对责任构成要件予以重构,并对具体的认定要素和内容予以明确和细化。通过对实体性判断规则的构建与运用,以期对中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 实体性判断规则 责任构成要件
  • 简介:品类管理作为提高店铺商品管理效率的重要形式,在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品类管理实践中,一般由行业中最大供应商担任品类经理的做法,却可能引致瓶颈垄断,对供应商与消费者造成损害。因此,应在认定担任品类经理的特定供应商是否拒绝与水平竞争者交易、是否具有显著市场势力的基础上,依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对品类管理进行反垄断规制。

  • 标签: 品类管理 瓶颈垄断 反垄断规制取向
  • 简介: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垄断风险。不管是阿里巴巴强制二选一、谷歌利用搜索排序自我优待,还是腾讯屏蔽多闪、抖音等应用分享链接等问题,平台企业的垄断行为给平台竞争者、平台内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协调平台经济促进发展与监管是世界各国反垄断监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平台垄断行为的特殊性入手,分析当前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规制上存在的挑战,思考我国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规制路径。

  • 标签: 平台 反垄断 数字时代 规制路径
  • 简介:反垄断的实施而言,反垄断执法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往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研究,往往只强调其独立性,而缺乏对其独立性前提的分析以及对如何确保执法机构在获得独立性的同时不偏离正确执法方向的探讨。然而,由于被管制机构的寻租以及执法机构的错误判断等原因,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独立性反而会强化其偏离执法目标。因此,在强调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独立性时,应该从程序角度构建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制约机制,以便其正确、合理地执法。

  • 标签: 反垄断法 反垄断执法机构 独立性 程序性 制约机制
  • 简介: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保护自由和公平竞争。这两个法域被打上欧洲性格,均规范市场行为。因此,存在不可避免的重叠。根据最高法院的判例,不像德国的判例那样,反垄断违规可以被检控《反不正当竞争》的一般条款所指的违法。

  • 标签: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接口
  • 简介:我国的反垄断酝酿近20载,但是至今仍未出台。而其中的掣肘之一便是关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选择何种反垄断执法机构模式亦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在介绍、分析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主要设置模式及其共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现状,进而提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的构想。

  • 标签: 反垄断法 执法机构 设置模式
  • 简介: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而反垄断的基本使命就是反对垄断,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其实两者有着共同的立法目的,即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促进社会进步。知识产权一旦滥用就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需要通过反垄断的调控予以规制。这也体现了在私权和公权相冲突时,法律选择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 标签: 知识产权 反垄断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