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做好的深圳市燃气销售定价工作,1997年10月,深圳市物价局与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调整燃气销售价格联合工作小组。经过大量的调查、实况论证,工作小组于1998年1月制定了深圳市调整燃气销售价格初步方案。随后经过1年多时间的充分酝酿,深圳市燃气销售价格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1999年7月正式实施,2002年因税率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后,一直沿用至今。“方案”克服旧机制存在的系列问题,是公用事业企业价格改革的实验产物。本文拟就“方案”出台的背景、思路和特点作简要介绍。

  • 标签: 成本核算 燃气价格 中国 深圳市 评价方案
  • 简介:刘家义审计长最近指出,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部门单位、企业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供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必须“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核心、发展为目标”的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完善“从分析风险入手确定审计目标、

  • 标签: 风险控制 导向 转型 内审 金融 内部审计
  • 简介:面对大量的公司倒闭和会计丑闻,世界通讯舞弊事件给出了一个答案:辛西亚·库伯作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主管,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维护正义的勇气揭开了公司舞弊的黑幕。内部审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禁止外部审计师所提供的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内部审计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并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内部审计理论 文献述评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导向 价值 内部审计机构
  • 简介: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特点,笔者结合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会及国内外成功的会计教学经验,提倡“就业导向一校内教学一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一就业”的教学方式,构建了高职会计“一二三四”实践教学体系,并就其内容、效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 标签: 就业导向 高职会计 实践教学
  • 简介:本文明确界定并细化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内涵,融合COSO-ERM的四目标框架,探索性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四个具体实现路径,论证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基本前提;创建了董事会为评价主体,增加价值为评价内容,首创了覆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大领域的评价要素,模糊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FE-AHP)为评价工具,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设计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探索解决既往评价理论中价值贡献难以量化的瓶颈问题,以期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综合衡量。

  • 标签: 内部审计 增加价值 评价体系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风险不断加剧,现代内部审计逐步由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转变。本文探索性地将风险导向理念运用到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采用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等工具,分析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控制措施与现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与范例。

  • 标签: 高校 科研 经费 审计
  • 简介: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的三种模式。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制度导向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盛行并占主导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式,但却存在着重大差异。

  • 标签: 账表导向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内容 审计依据
  • 简介:一、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已在国外的独立审计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广泛探讨。许多人认为在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但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另外,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也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出现新的问题

  • 标签: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应用 审计工作 审计效率 审计风险 法律环境
  • 简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既是一种新的学习观,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观。本文会计学双语课程为例,试图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渗透和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

  • 标签: 研究性学习 会计学双语 研究性教学
  • 简介: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供电企业经营面临挑战,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效率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许昌供电公司结合电改后公司资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实践。建立了资产归集规则,精细电网资产管理对象到资产组;梳理业财系统数据贯通逻辑,打通关联壁垒,制定成本收益分摊计算方法,为业财协同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建立了资产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资产效率评价及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支撑;搭建了项目可研审查和项目优选排序模型,实现了对基建、技改及大修三类项目的可研审查和投资时序安排,落实项目精准投资,电网资产高效运营。

  • 标签: 效益 电网资产 运营效率 投资决策
  • 简介:一、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注册会计师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因为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而将其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从而直接将审计资源投向实质性测试,忽略了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和战略等的分析。

  • 标签: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职业判断 审计师 实质性测试 注册会计师 审计资源
  • 简介:根据财政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的重大变革”的指导要求,对汉中市本级及部分县区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各集中采购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结果导向型取得的成效,并对进一步提质增效、继续围绕结果导向型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出建议。

  • 标签: 政府集中采购 结果导向型机制 问题及建议
  • 简介:20世纪初,企业多元化引发的分权化管理模式为效绩评价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杜邦公司首先采用了投资报酬率为主的财务评价模式,1986年Alfred.Rappaport提出了股东价值评价模式,1991年卡普兰推出的平衡计分卡模式(王化成、刘俊勇,2003)。梳理其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为使评价日趋理性,非财

  • 标签: 国有集团公司 绩效评价 投资报酬率 财务评价模式 内部报告体系 EVA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账项导向审计盛行;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量的不断上升,制度导向审计取而代之;进入20世纪90年代,注册会计师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持续增长,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了数额庞大的赔偿。面对现代社会高风险的压力及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一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 标签: 风险导向审计 20世纪90年代 会计师事务所 30年代 经济业务 注册会计师
  • 简介:国内外新修订的审计准则都力求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本文探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基础风险审计模式,在研究阶段实现企业分析和风险评估功能,最大限度深入了解客户,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 标签: 风险导向审计 错报 风险审计 企业分析 会计报表 客户
  • 简介:《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第十二条规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实物出资的,应当观察、监盘实物,验证其产权归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或价值鉴定或各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可见,对拟将出资的实物性资产(也含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在作验资时,

  • 标签: 实物出资 资产评估 注册会计师 实物性资产 验资 产权
  • 简介:政府资产的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是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和准则体系无法回避的。公共产权理论为基础,从政府资产的定义、性质、范围、分类等方面入手,按照政府资产的不同功能和性质,构建政府资产分类管理框架,从中引申出政府及政府单位内、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资产信息的需求,重点探讨普通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资源性国有资产、文物文化资产这五类政府资产的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问题,满足政府资产管理和评价政府资产状况的信息需要。

  • 标签: 公共产权 政府资产 分类管理 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 信息披露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美国为代表)会计逐渐转向公认会计准则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为依据,保证会计准则的系统性和一致性,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公认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这些理论作为准则的制定依氖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这些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和论述明显落后于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的发展,如70年代后出出的合并,融资租赁,养老金,国际税收等在这些理论中缺乏论述,二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甚至在许多观点上互相冲突,相互抵触,因此,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也日益遭到众多的批评,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开始致力于制定一套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概念框(CF),这套概念框架主要解决:(1)确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做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4)如何指导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在财务会计问题,从1978年开始到1985年止,FASB陆续发布共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分别如下。

  • 标签: 会计计量 现值会计 公允价值会计 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