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国有银行商业化后,增强了风险意识,完善了一些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但信贷资产质量低的问题仍没有改善。据对某省工、农、中、建四行的5个地市分行本部和5个县市支行(共10个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调查表明,信贷资产质量低仍是普遍现象,被调查的10个行不良资产比例近2/3。经分析,本人认为,信贷资产质量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进行综合治理才是改善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唯一选择。而要进行综合治理,首要的是必须营建一个标本兼治的全面支撑体系。思想支撑体系。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呆账严重,其中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 标签: 金融支撑体系 信贷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 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逐渐临近,社会保障收支矛盾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当前政府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加快社保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强有力的财政作支撑,研究财政如何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海宁市为例,对海宁近年来社会保障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测算了未来十年社保发展需求和财力趋势,就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 标签: 社会保障财政 支撑能力 海宁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收支情况 人口老龄化
  • 简介:2004年,南城县会计核算中心15名同志,掌管着县本级137个单位,乡镇15所中学、14所中心小学的代发工资、会计结算、核算等财务处理工作,全年资金运行量达6.75亿元,其中资金流入量3.40亿元,资金流出量3.35亿元。面对管理范围大、业务量大、资金流量大且快节奏、高效率运作的形势,该县核算中心严格执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政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上方宝剑,精心构筑“四化”平台。2004年拒付各种不规范、不合理支出500多万元,确保了财政性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维护了地方财政稳定,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一、抓根本,人员实行专业化。2001年该县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之初,县委、县政府就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严把人员准入关。对调入人员,实行财政系统内部公开招聘。外地命题,外地阅卷,考财务理论,考电算化操作水平。全县有会计专业资格人员45名参聘,严格按分数高低取前15名。在现有录用的人员中,有会计师职称2名(其中注册会计师1名),助理会计师13名。对中心主任岗位,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由一名政策性强、业务熟悉的副科级领导担任。各单位设立一名报账员,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熟悉财务工作业务知识...

  • 标签: 中心平台 会计核算中心 四化构筑
  • 简介:我国审计电子政务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只要能认真吸取国外电子政府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审计工作特点,扬长避短,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系统建设,通过业务流程、政务流程的精简、优化和再造,实现组织知识的系统管理,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与交流,引导知识创新,并能通过对共享知识的有效应用

  • 标签: 知识管理 审计电子政务 中国 管理理念 功能作用
  • 简介: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作为科学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在企业、政府等组织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建设规划精神,建设审计电子政务平台,将成为各地审计机关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认为,建设审计电子政务平台,应运用知识管理理念,组织知识高效整合,逐渐实现组织知识的沉淀与积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审计知识的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 标签: 电子政务平台 知识管理理念 运用 打造 “金审”工程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将大规模走出国门,参与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而企业只有在尽可能多地获取收入的同时,减少成本费用支出,从而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作为经济主体外部成本的税收在企业决策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税额的多少严重影响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在不违法情况下实现税负最小化的税收筹划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普遍关注。正如美国汉弗莱·H·纳什所说:“公司的目标是在税务会计的限度内实现税负最小化及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 标签: 税收筹划 中国 经济效益 铁路运输企业 税收负担 利润分配
  • 简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使企业会计操纵行为更为隐蔽,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审计职业判断 中国 人员素质 操纵行为 工作质量 职业道德
  • 简介:<正>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OverForm)原则,最早出现于1970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第2号说明书《构成企业财务报表之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的第25段中,并把这条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13个基本特征之一。何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一文的观点,即:“如果资料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通俗地说,那就是:当经济业务的实质与其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上应依据其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我国目前颁布和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集中外会计研究成果之精华,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规定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结合《准则》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可清楚地知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没有纳入“一般原则”中,但是在《准则》的具体条文中却体现了它的精神。本文仅就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作些探讨。一、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是《准则》第22条对企业资产所下的定义。这条定义正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从形式上判断一项资产是否?

  • 标签: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合并会计报表 经济资源 会计核算 子公司 会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