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诊断明确且术前进行过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叶状肿瘤23例、纤维腺瘤5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超声造影表现和病理中微血管密度间的关系。结果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比较,边界是否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均匀性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0、24.419、4.901,P均<0.05)。叶状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后边界清晰、散在的离心性不均匀低增强。纤维腺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后边界清楚、向心性均匀高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乳腺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活检诊断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大同煤矿总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B女性患者48例,均行超声介入活检。48例患者年龄30~65岁,PTB良性36例、交界性7例、恶性5例。分析患者超声影像表现,并统计超声介入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超声介入活检诊断PTB的准确度为95.83%(46/48),PTB良性、交界性、恶性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34/36(94.44%)、7/7、5/5。34例PTB良性及9例PTB交界性者超声影像表现为肿瘤呈分叶状、长径<5.0 cm、内部回声为实性、边缘清晰、无或少量血流信号,5例PTB恶性者肿瘤则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径≥5.0cm、内部回声为囊实性、边缘模糊、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介入活检诊断PTB的准确度较高,能提供肿瘤位置、长径、形态等影像学信息,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超声介入活检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鉴别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中,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早期乳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76例拟诊断乳腺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确认其中62例为乳腺,14例为乳腺良性肿块,为所有患者进行乳腺MRI以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并采集患者对检测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MRI及CT检测结果数据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MRI检测的满意度为96.05%(73例),对CT检测的满意度为85.53%(65例),患者针对MRI的满意程度明显超过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MRI检测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能够帮助医师更准确进行诊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检查方式,值得在早期乳腺的检测工作中积极应用。

  • 标签: 乳腺癌,早期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患者20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检查,并测量以下定量参数:肿瘤直径、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1、T2和质子密度(PD)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按免疫组化结果分成孕激素受体(PR)阳性122例、阴性86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123例、阴性8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79例、阴性129例,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149例、低表达59例;三阴性乳腺36例、非三阴性乳腺17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患者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的效能。结果PR阴性乳腺的T1值、T2值均高于PR阳性患者(t=2.30、Z=2.04,P<0.05);ER阴性乳腺的T1值、T2值均高于ER阳性(t=2.52、Z=2.48,P<0.05);HER2阳性的ADC和肿瘤直径显著大于HER2阴性患者(t=-3.21、Z=-3.22,P<0.05)。Ki-67高表达的T2值、肿瘤体积及直径显著高于Ki-67低表达患者(Z分别为-3.47、-2.51、-2.84,P<0.05)];Ki-67高表达ADC值小于Ki-67低表达患者(t=3.94,P<0.001)。三阴性乳腺T1、T2值及肿瘤体积高于非三阴性乳腺(t=-3.26、Z=-5.58、Z=-2.02,P<0.05),ADC值低于非三阴性乳腺(t=3.0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OR=1.060,95%CI 1.028~1.093,P<0.001)、ADC值(OR=0.947,95%CI 0.911~0.984,P=0.005)是三阴性乳腺的独立预测因素。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三阴性乳腺的效能显示,单参数中T2值鉴别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的AUC最大(0.759),且与各参数联合诊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合成MRI的定量参数,尤其是T2值鉴别诊断乳腺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具有一定价值,可能成为ADC值外评估肿瘤侵袭性的又一无需注射对比剂的参数。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合成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良恶性病变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及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联合应用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经临床检查发现乳腺可疑病变患者116例,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所有患者接受合成MRI及DCE-MRI扫描,并测量合成MRI的定量参数,获得乳腺病灶增强扫描前和增强扫描后T1、T2、质子密度(PD)值(T1pre、T2pre、PDpre;T1Gd、T2Gd、PDGd),并计算增强前后差值(∆T1、∆T2、∆PD)和增强前后比值(T1ratio、T2ratio、PDratio)。所有病灶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证实。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性和恶性病灶各参数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定量参数单独及与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116例患者中,良性27例、恶性89例。恶性患者T2pre、PDpre、T2Gd、PDGd、∆T2、T1ratio及T2ratio均低于良性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pre(OR=0.961,95%CI 0.926~0.993,P=0.022)及PDpre(OR=0.945,95%CI 0.908~0.979,P=0.003)是乳腺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T2pre+PDpre鉴别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4、0.87、0.68、0.92、0.56。T2pre+PDpre联合DCE-MRI鉴别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AUC为0.95,诊断效能最好,且高于单独DCE-MRI诊断的AUC值(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P<0.05)。结论合成MR的T2pre、PDpre值可作为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参考参数。合成MRI联合DCE-MRI可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在非肿块强化(non-mass enhancement, NME)腺病与乳腺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表现为NME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和原发性乳腺的106例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乳腺腺病(55例)和乳腺(51例)两组,分别测量两组的IVIM定量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SADC)、真实扩散系数(slow ADC, D)、伪扩散系数(fast ADC, 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并分析病灶的位置、DCE影像特征[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 FGT)、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BPE)、分布特点、内部强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类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分析两组数据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价,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参数并进行联合诊断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的f值低于腺病[(0.52±0.14)vs.(0.58±0.11),P=0.028],D*值显著高于腺病[(7.85±7.60)×10-3 mm2/s vs.(3.67±1.61)×10-3 mm2/s,P<0.001],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阈值分别为0.608、0.730和0.73、4.10×10-3 mm2/s。乳腺病灶内部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54.9%),TIC类型以平台型为主(70.6%);腺病内部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65.5%),TIC类型以缓升型为主(72.7%),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709和0.810。D*值与TIC类型是预测NME乳腺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3、0.006),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730和0.810,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明显提高(AUC为0.860,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85.5%)。将单纯腺病(n=39)与硬化性腺病(n=16)进一步进行比较,硬化性腺病的SADC、D、f值均高于单纯腺病(P=0.076、0.176、0.181),D*值低于单纯腺病(P=0.331);单纯腺病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占比分别为43.6%和51.3%),而硬化性腺病全部为不均匀强化,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强化特征鉴别单纯腺病与硬化性腺病的AUC为0.692,敏感度为100.0%。结论IVIM联合DCE-MRI有助于提高MRI对于NME腺病和乳腺鉴别诊断效能;TIC类型和D*值是预测NME乳腺的独立风险因素,NME病变内部的强化特点有助于单纯腺病与硬化性腺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癌 腺病 非肿块强化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b值核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MRI-DWI)在肺部肿瘤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恶性肿瘤组;抽取同期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肿瘤组。全部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MRI-DWI检查,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重点分析不同b值MRI-DWI图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肺部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不同b值时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MRI-DWI不同b值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当b=500 s/mm2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多b值MRI-DWI对肺部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当b值取500 s/mm2时,对肺部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肺部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b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Kiss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Kiss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 MRI在三阴性乳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患者135例,均行3.0T 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3.0T MRI诊断效能,分析三阴性乳腺的影像特征。结果135例乳腺患者经病理确诊为三阴性乳腺98例,3.0T MRI检出88例。3.0T MRI诊断三阴性乳腺灵敏度为89.80%(88/98),特异度为91.89%(34/37),阳性预测值为96.70%(88/91),阴性预测值为77.27%(34/44),准确率为90.37%(122/135)。其诊断效能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参数Kappa=0.771,P<0.01。3.0T MRI影像见三阴性乳腺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可见毛刺,肿块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结论3.0T MRI对三阴性乳腺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好,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3.0T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结合MRI平扫对可疑乳腺诊断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1例患者均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像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Ⅳ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在病变感兴趣区测量ADC值、eADC值和rADC值;采取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按ADC值大小进行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两比较中,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440×10-3 mm2/s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敏感性为85.7%,特异度为55.0%,准确度为70.7%。以DWI中ADC值<1.440×10-3 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Kappa=0.7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ADC值、eADC值和rADC值)是磁共振检查鉴别可疑性乳腺可靠的指标;结合MRI平扫对BI-RADS分类Ⅳ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及纤维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髓样癌及15例纤维腺瘤术前MRI检查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灶的MRI特征、ADCmean值及一阶统计量差异。结果髓样癌组患者年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446,P=0.022)。髓样癌组病灶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254,P=0.033);两组间病灶形态、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坏死及囊变表现、T2WI序列病灶信号特点、病灶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信号强度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有差异。两组病灶ADC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Matlab 2014a平台中提取的病灶一阶统计量中,相关性、能量、均匀性、平均值、标准方差、熵、方差、峰度、IDM 9个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MRI特征利于鉴别诊断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病灶的ADCmean值、部分一阶统计量参数在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髓样癌 乳腺纤维腺瘤 一阶统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合成MRI联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7至9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连续纳入的临床怀疑有乳腺病变的184例患者的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10例)和验证组(74例),并在增强扫描前后均接受常规MRI和合成MRI扫描。在病灶的最大层面沿边缘勾画ROI,记作“tumor”,在肿瘤强化最明显的实性区域内勾画第2个ROI,记作“local”,并测量ADC值(ADClocal和ADCtumor)和弛豫时间值(Tlocal和Ttumor)。以T和T+分别表示增强扫描前后的弛豫时间,ΔT%表示增强扫描前后弛豫时间的相对变化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良恶性乳腺病灶的定量参数,并将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ositc回归分析中筛选独立变量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和模型的区分度。使用临床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训练组中,单因素分析显示T1tumor值、T1+tumor值、ΔT1%tumor值、T2local值、T2+local值、T2tumor值、T2+tumor值、ADClocal值、ADCtumor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T1+tumor、ΔT1%tumor、T2tumor、ADClocal、ADCtumor是预测乳腺的独立变量。联合上述变量建立的弛豫时间模型(模型A:T1+tumor、ΔT1%tumor、T2tumor)和ADC模型(模型B:ADClocal、ADCtumor)诊断效能相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914,Z=-1.874,P=0.062),多参数组合模型(模型C:T1+tumor、ΔT1%tumor、T2tumor、ADClocal、ADCtumor)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5)。DCA分析显示当训练组预测概率为21%~99%,验证组为15%~99%时,模型C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和B。结论基于联合弛豫时间值和ADC值建立的多参数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更高效地鉴别乳腺,并且基于该模型建立的列线图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患者女,58岁。发现左侧乳房拇指大包块1个月余入院。行单侧乳房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切面灰白灰红,见多个微囊。镜下肿瘤大部分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囊壁被覆富含细胞内黏液的柱状细胞,部分囊壁肌上皮丢失;另见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成分。两种浸润性成分免疫表型不一致。病理诊断乳腺黏液性囊腺癌(MCA)合并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原发乳腺MCA为少见恶性肿瘤,可同时伴有其他类型浸润性癌成分,各成分需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抽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65例)为良性组,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5例)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0例)为混合组(45例)。患者均采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准确率(98.18%,108/110)高于MRI(90.91%,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χ2=5.641)。良性组患者肿瘤局部切除术占比高于混合组,肿瘤扩大切除术、乳房切除术占比低于混合组(P<0.05)。良性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1.54%(1/65)、1.54%(1/65),低于混合组的11.11%(5/45)、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病理分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多采用局部切除术,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肿瘤扩大切除为主,若患者病情加重,则需要全乳切除。治疗后良性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低。

  • 标签: 乳腺 叶状肿瘤 病理分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局部复发 无局部复发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最大径≤20 mm)的诊断效能,并与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0 mm)205个,分为训练集(n=116)和测试集(n=89)。基于术前DCE-MRI和DWI序列,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测试集病灶的良恶性。测试集MRI图像由1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判断病灶良恶性。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GBDT模型和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McNemar检验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GBDT模型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950),与放射科医师联合DCE-MRI和DWI评估(0.9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9,P=0.618),并显著高于单独运用DCE-MRI(0.874)或DWI(0.832)评估(Z=2.024,P=0.043;Z=2.772,P=0.006)。GBDT模型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0%,89.8%和89.9%,DCE-MRI联合DWI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5%,79.6%和87.6%,2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00,2.286和0.083,P均>0.05)。结论基于DCE-MRI和DWI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一致。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