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孔基底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对鼻翼肥大的患者32例,女29例,男3例;年龄18~40岁。用鼻孔基底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的方法进行矫治,切除鼻翼基底时保留小叶前庭皮肤,切除鼻孔基底三角形皮肤,在肌肉浅层对鼻翼皮瓣进行松解后向内收缝合。其中18例同时做了鼻尖、鼻背塑形,14例行单纯行鼻翼缩小术。术前后测量鼻翼最膨出点间距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鼻孔形态良好,未产生鼻槛切迹,瘢痕不明显。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鼻翼膨出点间距自(39.4±1.1) mm减少到(36.6±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满意率90.6%。结论鼻孔基底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效果满意,可作为矫正鼻翼肥大的术式之一。

  • 标签: 鼻翼基底 鼻孔基底 鼻翼肥大 鼻翼缩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矫正鼻翼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应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共矫正鼻翼退缩畸形患者23例,男2例,女21例,轻度11例,中度12例,年龄19~33岁。手术方式均采用肋软骨综合隆鼻术,术中将2条长条形肋软骨作为支撑移植物固定于鼻翼软骨外侧脚和上外侧软骨面上,远端置入已钝性分离的鼻翼缘皮肤囊袋内,并同时将支撑移植物远端与鼻翼缘皮肤行皮肤外固定,矫正鼻翼退缩畸形。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12个月,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明显,无复发,鼻翼缘无挛缩变形,无伤口愈合困难。3例出现鼻翼缘支撑移植物轻微显形,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做进一步处理。所有患者均对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鼻翼缘支撑移植物是一种有效、简易的矫正鼻翼退缩的新方法,临床效果稳定,术后满意度高。

  • 标签: 肋软骨 鼻成形术 鼻翼,退缩 鼻翼缘移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外切法鼻翼缩小术矫正鼻翼肥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6例鼻翼肥大患者,男1例,女15例,年龄21~39岁。均采用改良外切法鼻翼缩小术,术中将鼻翼小叶外缘切口延长到鼻前庭面,并切除部分鼻翼小叶前庭组织,对鼻翼断端朝鼻孔方向旋转内移,使得鼻翼附着点向内、向上移位,重新定位鼻翼附着点,矫正鼻翼肥大和鼻基底过宽。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正位、侧位、鼻基底位照片,测量内眦间距离(ICD)、鼻翼间距离(IW)及鼻基底间距离(BW),计算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时IW、BW与ICD的比值,及术后1个月、6个月时IW和BW的缩窄率。采用温哥华瘢痕VSS量表进行瘢痕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6例,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16例患者IW/ICD术前为1.160±0.080,术后1个月为1.049±0.047,较术前缩小0.110±0.049,6个月为1.038±0.047,较术前缩小0.120±0.04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缩窄率术后1个月为9.3%,术后6个月为10.2%。BW/ICD术前为1.035±0.047,术后1个月为0.960±0.039,较术前缩小0.072±0.019,术后6个月为0.950±0.034,较术前缩小0.079±0.02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W缩窄率术后1个月为7.0%,术后6个月为7.6%。温哥华瘢痕VSS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为3(2.25,3)分,术后3个月为1(0.25,1)分,术后6个月为1(0,1)1分,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72,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4,P=0.157)。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鼻翼不对称、术后鼻腔通气阻塞等明显并发症,术后鼻翼肥大和鼻基底过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外切法鼻翼缩小术可有效治疗鼻翼肥大,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是矫正鼻翼肥大的一种良好术式。

  • 标签: 正畸学,矫正 鼻翼肥大
  • 简介:摘要围绕翼管神经与鼻腔炎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已久,从既往解剖和术式的探讨逐步过渡到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分泌等神经-免疫方向,为手术治疗鼻腔炎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内镜经鼻翼管神经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对其手术方式、应用现状及相关神经免疫机制展开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鼻翼退缩的分型方式,并探讨应用软骨移植物处理各型鼻翼退缩的治疗策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翼退缩的患者8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年龄20~48岁,平均28.98岁。所有患者均依据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方式所确定的一系列治疗方案进行外鼻整形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分别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整形手术效果评估问卷(Rhinoplasty Outcomes Evaluation,ROE)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研究88例患者中,依据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其中轻度者45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20例;单侧16例,双侧72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37个月。各型手术后VAS评分和ROE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重度鼻翼退缩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6.75±1.29)分,ROE满意度差值(67.70±7.38)分,提示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鼻成形术 鼻翼退缩 分类 肋软骨 耳软骨 移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38例鼻翼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内痣5例,交界痣8例,基底细胞癌21例,毛发上皮瘤3例,鼻翼沟瘘管合并感染1例。采用局部麻醉为主的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确定安全缘。所有患者均无鼻翼软骨浸润。鼻翼病灶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在1.0 cm × 1.0 cm~3.0 cm × 2.5 cm。根据鼻翼缺损的位置、大小,按照美学要求设计局部皮瓣,Ⅰ期修复术区缺损。其中,采用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15例,改良菱形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旋转皮瓣修复6例,V-Y推进皮瓣修复5例,双叶皮瓣修复2例。结果1例术后因压迫包扎过紧导致血运障碍,1例术后感染,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无面部畸形,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鼻翼部分缺损的Ⅰ期皮瓣修复,需要按照鼻面部的美学要求,因病而异,因医者经验而异,进行个体化皮瓣选择,达到兼顾修复缺损和美容的目的。

  • 标签: 鼻翼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38例鼻翼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内痣5例,交界痣8例,基底细胞癌21例,毛发上皮瘤3例,鼻翼沟瘘管合并感染1例。采用局部麻醉为主的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确定安全缘。所有患者均无鼻翼软骨浸润。鼻翼病灶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在1.0 cm × 1.0 cm~3.0 cm × 2.5 cm。根据鼻翼缺损的位置、大小,按照美学要求设计局部皮瓣,Ⅰ期修复术区缺损。其中,采用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15例,改良菱形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旋转皮瓣修复6例,V-Y推进皮瓣修复5例,双叶皮瓣修复2例。结果1例术后因压迫包扎过紧导致血运障碍,1例术后感染,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无面部畸形,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鼻翼部分缺损的Ⅰ期皮瓣修复,需要按照鼻面部的美学要求,因病而异,因医者经验而异,进行个体化皮瓣选择,达到兼顾修复缺损和美容的目的。

  • 标签: 鼻翼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皮瓣、岛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岛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 标签: 鼻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在同侧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0例经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同侧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平均60.6岁。结节溃疡型13例,浅表型4例,色素型3例,皮损0.4 cm × 0.5 cm ~ 0.9 cm × 1.1 cm。采用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同时行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皮瓣大小0.7 cm × 0.8 cm ~ 1.2 cm × 1.4 cm。结果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鼻翼缺损完全修复,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 ~ 24个月,鼻翼处肿瘤无复发,瘢痕增生不明显,鼻部形态良好,外形美观。结论对于肿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行同侧鼻唇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能达到较佳的治疗及美学效果。

  • 标签: 肿瘤,基底细胞 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 鼻翼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5~93岁,平均45岁。鼻翼处缺损处面积为0.4 cm×0.4 cm~2.5 cm×2.5 cm,分别采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20例)、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岛状皮瓣(5例)或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10例)进行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鼻翼形态和鼻部功能,以及癌肿病例复发情况。结果4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切取范围为0.5 cm×1.5 cm~4.0 cm×4.0 cm,鼻翼缺损完全修复,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4个月至1年的随访,术后鼻翼形态较好,鼻部功能未受影响,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鼻翼缺损面积较大时选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面部皮肤张力较大时采用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邻近鼻唇沟处时宜用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缺损面积较小时采用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根据情况合理地选择皮瓣,均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鼻畸形,获得性 鼻肿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角形穿支皮瓣 鼻翼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节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节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节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节体积差值(△基底节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及△基底节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节体积随着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节区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节区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节区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节区dVRS对5年后基底节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扩大血管周围间隙 基底节 萎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带蒂皮瓣联合局部翻转瘢痕瓣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6例不同原因造成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39岁,平均32岁。用鼻唇沟带蒂皮瓣覆盖,联合缺损鼻翼局部瘢痕翻转瓣做衬里修复鼻翼全层缺损。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及远期鼻翼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患者翻转瘢痕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清痂后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大小、质地、颜色与健侧相近,鼻孔形态良好,鼻腔无通气障碍,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无明显皱褶、臃肿等,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鼻唇沟带蒂皮瓣联合鼻翼缺损局部瘢痕瓣翻转做衬里,结合较韧翻转瘢痕瓣的支撑,是一种修复鼻翼全层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鼻翼缺损 瘢痕组织瓣 鼻唇沟皮瓣 衬里组织
  • 简介:摘要鼻基底的骨性标志是上颌骨前壁,包括鼻旁区和梨状孔区。该区域凹陷可产生老态的中面部容貌,称为鼻基底凹陷。肋软骨作为鼻整形常用的自体移植物,材料充分,在肋软骨综合鼻整形中应用肋软骨移植,可较好地改善鼻基底凹陷。对于鼻基底凹陷合并鼻翼肥大患者,如果配合移植物填充,可进一步巩固提升效果,有效改善鼻基底凹陷外观。在没有合适的软骨供区情况下,可考虑用臀部真皮脂肪组织、脂肪颗粒、人造材料等,联合鼻整形手术一起综合改善中面部外观。

  • 标签: 鼻基底凹陷 鼻基底填充术 鼻基底松解术 肋软骨 填充
  • 简介:摘要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ABAO)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亚型,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ABAO的关键。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桥接治疗)对于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然而,迄今尚未针对后循环卒中的再灌注治疗进行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就ABAO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基底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侧脚支撑移植物及软骨间推进移植物矫正外侧型鼻翼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深圳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的中到重度外侧型鼻翼退缩畸形患者资料。以肋软骨制备术中所需移植材料。术中充分松解卷轴区,游离下外侧软骨外侧脚并植入外侧脚支撑移植物,通过在两侧上外侧软骨和外侧脚支撑移植物之间固定软骨间推进移植物,以矫正不同程度的外侧型鼻翼退缩。手术前后鼻部测量指标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5例,女27例,平均年龄31岁(18~47岁);初次鼻整形23例,再次鼻整形9例;术前测量侧面观鼻翼缘最高点距鼻孔长轴的距离为(4.1±0.5) mm (3.2~5.0 mm)。患者术后即刻效果显示外侧型鼻翼退缩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0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随访时测量鼻翼缘最高点距鼻孔长轴的距离为(2.1±0.3) mm(1.5~2.8 mm),手术前后该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鼻翼外张,其余患者未见鼻翼退缩复发、鼻翼缘挛缩变形,所有患者对鼻翼退缩的矫正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外侧脚支撑移植物及软骨间推进移植物能有效改善外侧型鼻翼退缩畸形,其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鼻成形术 外侧型鼻翼退缩 软骨间推进移植物 外侧脚支撑移植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但高危型可破坏组织和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综合多学科专家意见,重点阐述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以形成我国基底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