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93岁。主诉:面部黑色丘疹2年。现病史:2年前无诱因鼻旁出现芝麻大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2年内皮损缓慢扩大,色素稍加深,现呈黄豆大小,无破溃史。起病以来,无其他不适。

  • 标签: 结节型 基底细胞癌
  • 简介:<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多次查体示前列腺增生,未处理;近2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伴排尿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及变细,无明显尿急、尿痛及血尿等不适,未处理。以"前列腺增生症"入院。一般情况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糖尿病病史7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控制可;余既往、个人史无异常。肛诊未

  • 标签: 基底细胞肿瘤 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增生症 免疫组化 排尿困难 交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病理检验 病理分析
  • 简介:我科自1990年以来曾收治眼睑部新生物患者9例,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眼睑基底癌,经冷冻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年龄82岁;右眼睑5例,左眼睑4例,上睑1例,下险8例;病程1~5年。1.2治疗方法局订下将较大肿瘤组织切除部分,使其创面与皮肤平行(较小肿瘤不必切除),根据病变大小,选择浸以液氮的棉签,迅速置于病变部位使其组织变白、结冻,冷冻范围至病变外围2mm的正常组织,经2~3分钟自然复温后,再反复行3~4次。冷冻治疗后1~2天,局部可发生大泡并有渗液,待其自然吸收,约1~2周可干燥、结痂,约3~4周脱痂后可行再次冷冻。一般根据病灶大小冷冻2~3次。

  • 标签: 眼睑基底细胞癌 冷冻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一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型乳腺癌患者(138/138),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明显少于非基底型乳腺癌(106/138)。结论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这与基底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可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 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 HLA-DR抗原表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一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型乳腺癌患者(138/138),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明显少于非基底型乳腺癌(106/138)。结论基底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这与基底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可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 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 HLA-DR抗原表达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基底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但高危型可破坏组织和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综合多学科专家意见,重点阐述皮肤基底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以形成我国基底癌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主因面部溃疡4年于2008年12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面部鼻唇沟处起一粉刺样丘疹,微痛,偶痒,自行挤破,形成溃疡,逐渐增大,波及左眼内眦、右眼

  • 标签: 基底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2例皮肤基底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腺瘤(BCA)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BCA的临床表现、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征。分析病灶数目、位置、大小、边界、包膜、信号强度、出血、囊变、增强扫描特点及ADC值范围。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10例单发,1例左右侧各1个。肿瘤长径平均2.53cm,9个呈圆形或卵圆形,3个出现浅分叶。12个均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1例包膜欠完整。11个病灶边界清楚,1个边界不清。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实性为主,其中8个出现大小不等囊变区,3个合并出血形成液-液平面。10例11个病灶行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其中8例(8个病灶)行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模式呈速升平台型6个,速升速降型2个。12个病灶ADC值平均为(1.121±0.189)×10-3mm2/s。结论:BCA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综合采用MRI多种成像方法,可提高BCA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前多数学者将乳腺癌根据基因表型分为普通型,腺癌A型,腺癌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型,研究证实,后两者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较其他亚型差。不同的是,基底型生物学特征仍不清楚,免疫表型也存在分歧。本文对乳腺基底样癌的认识过程及免疫表型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皮肤基底癌的临床特点,提高皮肤基底癌的治疗水平。 方法 从我院 2000年到 2016年期间接诊的 200位皮肤基底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皮肤基底癌在人体上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眼眶周围和鼻翼,通常情况下发病的高峰年龄为 41岁到 50岁,较为常见的是实体性皮肤基底癌,在病情诊断的过程当中, 29.64%的患者会被误诊成色素痣、恶性黑素瘤等病症,通过对皮肤基底癌的分析情况得出阳光照射和皮肤组织的损伤是引发皮肤基底癌的重要因素,并且皮肤基底癌还能够在色素痣的基础之上引发。 结论 由于皮肤基底癌和一些其他的皮肤肿瘤临床表现比较相似,很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要及时的进行病例检查,方便进行病情种类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

  • 标签: 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基底癌的皮肤镜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利用无创手段诊断该病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癌的皮肤镜图像。结果:23例患者全部具备基底癌的经典指征,皮肤镜下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巢、分支状血管、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蓝黑色斑片、白色无结构区、蓝白幕,一半以上的病例均出现这些特征。大的蓝灰色卵圆巢、蓝白幕和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在重度色素组基底癌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色素组(P值均〈0.05)。结论:皮肤镜能明显提高基底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早期诊断
  • 简介:摘 要:基底癌是临床多发、常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该疾病主要来源于基底、皮肤附件组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发作率逐渐升高,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目前,临床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唯一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见疾病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措施效果显著,且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是对基底癌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肿瘤的部位是基底癌(BCC)复发的一个很好的预后因子。我们观察到定位于鼻唇沟的肿瘤可能需要特别留意。目的:本研究旨在与低度危险区的对照组BCC患者相比,评估位于鼻唇沟的BCC的状态,以测定其暗含的更复杂治疗或考虑辅助治疗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本文从Mohs外科学数据库中24例鼻唇沟BCC患者。对照组是从该数据库中挑选的颊部或额部的37例BCC患者。评估两组患者在临床、手术和组织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鼻唇沟BCC患者表现为尺寸较小和未常规治疗前的首发症状,到进展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多数病理显示为无侵袭性的组织亚型,但需要较多的手术过程和较复杂的外科重建。结论:本文观察了鼻唇沟BCC患者,尽管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却需要更复杂的外科手术。研究认为该区域需要特别注意,未来还应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一观点。鼻唇沟的基底癌:表面“良性”的肿瘤常需复杂手术@GarciaL@NagoreE$DepartmentofDermatology,InstitutoValencianodeOncologia,Valencia,Spain...

  • 标签: 基底细胞 复杂手术 常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BCC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活检术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治疗组患者皮肤镜辅助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就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镜辅助诊治BCC,能够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 标签: 皮肤镜 基底细胞癌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