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在男性肿瘤中位居首位,其易发生骨转移,主要表现为疼痛、生活质量降低、骨折、功能衰退、造血功能受损和生存率降低等。扫描指数(BSI)是一种定量测量骨病严重程度的方法,可以对PCa患者骨肿瘤的累及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将PCa治疗前后的显像变化与临床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或缓解。笔者对BSI和BSI自动程序的发展及其在PCa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骨扫描指数 放射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评估骺板桥,并以传统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技术作为对照,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20例骺板桥患儿术前CT扫描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9.94±2.91)岁。病因包括创伤17例,肿瘤1例,原因不明2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胫骨远端3例,桡骨远端3例。均利用VR技术对骺板桥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桥比例,即桥占全部骺板的大小;桥类型,即桥于骺板内的形态。评估方法为:比较VR技术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与传统CPR技术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与既往文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验证VR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所有患儿均一次扫描成功,无一例需要药物镇定,曝光时间(3.81±0.83)s,扫描时仅对受累部位关节进行低剂量扫描,并进行常规放射保护。利用VR技术评估桥比例,3名测试者结果分别为25.36%±15.36%,24.75%±16.18%,26.70%±17.72%,组间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76);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为25.36%±15.36%,25.41%±15.20%,25.74%±16.00%,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90)。与传统CPR技术评估进行对比,3名测试者得到结果分别为28.36%±16.74%,23.66%±19.87%,35.25%±15.92%,组间一致性程度较强(ICC=0.737);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28.36%±16.74%,31.66%±13.06%,30.89%±12.52%,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875)。但VR技术组间及组内ICC相关系数值均优于CRP技术。对3名测试者测量结果及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VR技术评估桥类型,3名测试者判断20例患儿桥类型结果均一致;而3名测试者利用CPR技术评估时18例结果一致,2例存在差异,证实VR技术组间一致性更高。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儿童骺板桥的方法,在降低儿童放射暴露的同时可以精确评估桥比例及类型,测试者组间一致性及组内一致性均优于传统曲面重建技术,实际操作性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生长面 儿童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肌肉骨骼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舟月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舟月骨间韧带 血管灌注 显微成像 应用解剖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频域OCT不同测量范围对正常健康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诊且经检查未发现眼部异常的87名健康者174只眼纳入研究。均接受频域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经黄斑中心凹单线扫描,对采集的脉络膜图像经二值化处理后,计算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半径750、1500、3000、4500 μm范围的CVI,并据此分组。组间CVI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750 μm组、1500 μm组、3000 μm组、4500 μm组CVI平均值分别为0.681±0.003、0.678±0.002、0.677±0.002、0.676±0.002。两两比较,750 μm组和4500 μm组差值为0.005±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健康眼距黄斑中心凹距离不同,CVI不同。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正常健康眼 脉络膜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并与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显微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同时监测患者AI、NI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维持麻醉。记录数据信号稳定后(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置喉镜前(T7)、置喉镜后1 min(T8)、置喉镜后5 min(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12个时点的AI、NI、Ce。结果随着麻醉深度的变化,AI和NI的变化趋势一致。AI与NI、C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P<0.05 )、-0.599(P<0.05),NI和Ce的相关系数为-0.584(P<0.05),AI、NI、Ce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AI和NI均能准确反映患者手术不同阶段的麻醉深度,AI监测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患者术中知晓。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Narcotrend指数 麻醉深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体质指数(BMI)及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收治的132例ICPP女童列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6例。所有患儿均予以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对照组患儿联合曲普瑞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曲普瑞林+rhGh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8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身高、龄(BA)、预测身高(PAH)、生长速度(GV)、BMI、性激素水平及代谢标志物水平,并监测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PAH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B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GV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儿GV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钙素(N-MID)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18个月后研究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儿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nRHa+rhGH联合治疗ICPP患儿,对其体格发育有益,可恢复患儿的性腺轴功能,改善患儿形成及吸收情况,但不影响患儿的体质量,安全性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缺损再生的成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能力提供足够量完成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 标签: 牙种植,骨内 骨重建 骨再生 骨生成 生长面 牙骨质 骨代用品 外科,口腔
  • 作者: 姜楠 包旭东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扫描方式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扫描正确度的影响,探索提高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区域扫描正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上颌标准树脂牙列模型1个,于右上第一磨牙上制备全冠预备体,作为标准参照模型,以牙颌模型扫描扫描获得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分别采用主动三角测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A(CEREC Omnicam)和共聚焦显微成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B(3Shape TRIOS)扫描全冠预备体,按照扫描方式分为3组:平移式扫描组、面波浪式扫描组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每组均重复扫描6次,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分别提取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整体以及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图像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三维偏差分析,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扫描正确度的评价指标,RMSE值越小,扫描正确度越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于平移式扫描组,口内扫描仪B终止线整体RMSE值[(35±6)μm]显著小于口内扫描仪A[(44±7)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A,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和远中RMSE值[分别为(33±5)和(50±12)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P<0.05);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远中、颊侧、舌侧RMSE值[分别为(37±3)、(50±6)、(28±6)和(29±8)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分别为(45±9)、(63±7)、(38±3)和(40±3)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B,面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4个区域RMSE值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浪式扫描方式可提高主动三角测量原理扫描设备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的扫描正确度。

  • 标签: 牙制备 牙科印模技术 数字化技术 牙冠(假体) 精度 终止线
  • 作者: 陈俊锴 孙玉春 陈虎 曹悦 柯怡芳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2和24.6~150.1 μm。结论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加,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三维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DWI模型在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基质型前列腺增生(stromal prostate hyperplasia,SH)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4例(28个病灶),基质型前列腺增生20例(22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2WI、T1WI、DWI、多b值DWI扫描。根据穿刺病理结果确定癌或增生的部位,与DWI及多b值DWI图像进行匹配,测量两组的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值,双指数模型参数:D,D*,f值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α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受试者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诊断效能,计算其诊断阈值;采用Sperman或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 PCa组的ADC、D、DDC、α (0.72±0.14×10-3 mm2/s,0.57±0.11×10-3 mm2/s ,0.71±0.14×10-3 mm2/s,0.63±0.03)均低于SH组(1.14±0.13×10-3 mm2/s,0.94±0.12×10-3 mm2/s,1.30±0.17×10-3 mm2/s,0.7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的D* (17.96±13.39×10-3 mm2/s)高于SH组(10.28±4.9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的f值(0.30±0.08)略高于SH组(0.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诊断PCa时DDC、D、ADC、α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61、0.9957、0.9903、0.9573;分别的诊断阈值为:0.97×10-3 mm2/s、0.70×10-3 mm2/s、0.86×10-3 mm2/s、0.69。(3)无论是PCa组还是SH组ADC、D、DDC两两之间均具有较好相关性,PCa组ADC与DDC相关性最强,r=0.852 ;SH组ADC与D相关性最强,r=0.751。结论拉伸指数模型DDC、α值,双指数模型D值和单指数模型ADC在鉴别PCa与SH中均具有较高效能,MRI在PCa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越性,DWI不同模型成为其信息补充,双指数模型同时可以提供灌注信息,拉伸指数模型可以提供扩散异质性信息,但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诊断效能尚未高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所以临床仍推荐应用单指数模型DWI。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方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结果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P<0.05)。结论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牙模型 成像,三维 扫描策略 精度 全牙弓扫描
  • 简介:摘要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缺损修复水平,但是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类器官有助于阐明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再生修复,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再生 组织工程 骨类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患者51例,在术前行3.0 T常规磁共振及多b值DWI检查,其中良性26例,恶性25例。利用GE ADW 4.6 Functiontool后处理软件测量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双指数模型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low)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fast)值、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值,以及拉伸指数模型的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扩散异质性指数(the heterogeneity of intravoxel diffusion,α)值,比较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对眼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ADC、ADCslow、DDC及α值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DC和ADCslow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4和0.81,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0-3 mm2/s (敏感度,79.20%;特异度,92.60%)和0.60×10-3 mm2/s (敏感度87.50%;特异度66.70%)。结论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为眼眶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ADCslow、DDC与传统单指数DWI生成的ADC值相比,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更大价值,ADCslow、DDC、α三参数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眼眶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单指数 双指数 拉伸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扫描研究比较4种三维面部扫描仪的扫描正确度,评价其临床适用性。方法以美术头颅模型为扫描对象,在封闭、光源亮度固定的环境中,使用便携式计量级三维扫描仪(Handyscan 3D)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种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仪(A:3dMDface;B:Facego Pro;C:RDS Facescan)和1种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仪(D:Revopoint POP 2)分别扫描头颅模型10次,获得4个扫描组模型各10个。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按解剖和肌肉走行将参考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保存全脸和各区域边界曲线。分别将4个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通过最佳匹配功能配准后,使用已建立的边界曲线将各扫描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通过三维比较功能计算各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全脸及各区域偏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作为各三维面部扫描扫描正确度(RMS越小扫描正确度越高)。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SNK法)分析各组差异。结果对于全脸,A、B、C、D组RMS分别为(0.295±0.005)、(0.216±0.053)、(0.059±0.012)和(0.103±0.026)mm(F=123.81,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面部各区域,鼻区、唇区、左眶区、右眶区D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79±0.032)、(0.061±0.019)、(0.058±0.021)、(0.081±0.032)mm],而额面区、左颊区、右颊区、左颧区、右颧区、左腮腺咬肌区、右腮腺咬肌区、左颞面区、右颞面区、颏区、左眶下区、右眶下区C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39±0.011)、(0.034±0.007)、(0.033±0.007)、(0.066±0.023)、(0.038±0.022)、(0.070±0.030)、(0.067±0.024)、(0.063±0.029)、(0.045±0.023)、(0.063±0.006)、(0.039±0.010)、(0.046±0.008)mm]。结论体外模型扫描显示,4种三维面部扫描仪的扫描模型与参考模型的全脸偏差较小;相对于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仪,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仪在眶区、鼻区、唇区等特征较复杂区域的扫描正确度较高。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面部 颌面假体 三维面部扫描 正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 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 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 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 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至12月在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4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2例,女241例。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高压液相交换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OH)维生素D[25-(OH)D]。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头骨密度,判断患者是否骨质疏松。根据FPG和HbA1c计算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按照HGI值进行三分位分组:低HGI组(HGI≤-0.944)148例,中HGI组(-0.944<HGI<0.556)148例,高HGI组(HGI≥0.556)147例。代谢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GI与代谢指标N-MID、PTH、PINP、β-CTX、25-(OH)D 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PTH、N-MID、β-CTX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与低HGI组比较,高HGI组患者的PTH水平降低(P=0.026),中HGI组患者的N-MID、β-CTX水平降低(P=0.036、0.047),高HGI组患者的N-MID、β-CTX水平降低(P=0.001、0.028),中HGI组和高HGI组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P=0.012、0.01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GI与PTH、N-MID、β-CT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4、-0.227和-0.166,均P<0.05)。以HGI为因变量,校正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后,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女性PTH、N-MID和β-CTX与HG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152、-0.218和-0.154,均P<0.05)。结论高水平HGI与T2DM女性患者低水平代谢标志物显著相关。可以为预测T2DM女性患者代谢标志物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对恢复美学区三维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并使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完成上前牙区三维重建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8±13.4)岁(20~54岁)。将取自患者下颌外斜线的自体块片切成2块皮质片,分别固定于唇、腭侧恢复缺损壁,两片间充填自体碎,整个植区域覆盖异体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测量增量前缺损大小及增量后的重建尺寸,种植体植入时植区域的体积变化,统计块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35个位点),随访(7.1±1.9)年。自体的成活率100%(24/24),种植体存留率100%(35/35)。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增量分别为(6.47±2.46)和(5.01±1.12) mm,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其中1例在随访9年时发生植体周黏膜炎,其余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稳定。共12牙位修复后5年后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唇侧板厚度>1.5 mm。结论应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重建三维缺损安全有效,联合使用异体骨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可进一步减少吸收。

  • 标签: 骨移植 自体骨 骨缺损 引导性骨再生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截术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畸形、恢复正常跟形态的一类术式,在跟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矫形截术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