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创伤国际论坛将于2011年9月在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与会作专题讲座并从征文中挑选部分论文作大会发言(论文报告或发言使用中文或英文)。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部分优秀论文将在《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刊登。

  • 标签: 征文通知 国际论坛 骨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优秀论文 第二军医大学
  • 简介:由巾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创伤国际论坛将丁2011年9月在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与会作专题讲座并从征文中挑选部分论文作大会发言(论文报告或发言使用中文或英文)。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部分优秀论文将存《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刊登。

  • 标签: 征文通知 国际论坛 骨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优秀论文 第二军医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瓣与双额冠状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瓣开颅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双侧标准大瓣开颅去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 双额冠状骨瓣 去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CT扫描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定位,术中电生理验证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PD病人施行582次手术,CT扫描后,将扫描资料在计算机中确定阴性靶点后,行电生理验证,再调整后的结果行射频毁损.结果CT扫描结合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达95.2%,电生理纠偏率4.8%.结论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很高,但术中电生理验证仍有必要.

  • 标签: 帕金森病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技术 电生理验证 立体定向毁损术
  • 简介:目的超早期小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小窗开颅血肿清除27例,早期小窗开颅血肿清除7例。结果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7例,其中死亡5例。结论超早期小窗开颅清除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 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自1994年我科对18例粉碎性颅骨骨折患者用自体碎片进行一期修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34岁,平均17岁。1.2受伤原因钝器击伤7例,坠物砸伤5例,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1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去瓣减压的类型及是否二次手术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结果去瓣减压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27.0%,保留瓣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8%,双侧开颅、二次手术增大脑积水的发生率,瓣距中线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脑积水结论去瓣减压手术和创伤后脑积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瓣相对较大、二次手术及瓣距离中线近和脑积水的形成有关。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手术 脑积水 骨瓣
  • 简介:目的总结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的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的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

  • 标签: 无框扫描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引导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病人均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瓣开颅,先清除幕上血肿,再经静脉窦与颅骨内板之间的空隙清除幕下硬膜外血肿。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失血少。术后5例血肿基本清除,1例幕上残留少量硬膜外血肿。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瓣开颅,能够顺利清除幕上、下硬膜外血肿,且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迅速,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不遗留颅骨缺损。

  • 标签: 颅脑损伤 幕上 幕下硬膜外血肿 横窦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颅窝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 标签: 后颅窝 骨瓣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另一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窗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的临床效果.结果48例病人死亡7例,存活41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再出血1例.结论此术式安全可靠,术后再出血率低,有其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骨窗入路 手术方式 头颅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去神经对大鼠下颌发育的影响。方法24只28日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n=9)、假手术组(n=9)、对照组(n=6),手术组切断大鼠右侧咬肌神经,假手术组仅解剖暴露出咬肌神经,不切除,对照组仅将大鼠麻醉。大鼠75日龄时行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重建下颌骨相关线距:CT扫描完成后处死大鼠,切取双侧咬肌称其质量。结果手术组大鼠手术侧咬肌质量小于非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下颌长度Ⅰ、下颌长度Ⅱ、下颌长度Ⅲ、下颌高度Ⅰ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大鼠的下颌高度Ⅱ、下颌间距较低,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的下颌高度Ⅲ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肌去神经使下颌高度Ⅱ和下颌间距减小,对下颌长度发育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下颌骨 神经切除术 生长发育 咬肌
  • 简介:目的推导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并将该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关联分析,探讨CE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24名同期体检正常非高血压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搏动指数(pI),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PI值:推导出公式CET11=大脑中动脉PI/颈总动脉PI、CETI2=颈内动脉颅外段PI/颈总动脉PI、CETI3=基底动脉PI/颈总动脉PI,应用曲线拟合,分析CETI与IMT的关联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反映IMT、CETI变化较敏感的因素.结果CETI1、CETI2和CETI3三者与IMT均呈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5、0.601、0.573,二次方程依次为Y1=0.504+0.049x+0.203x2,r=0.815,P=0.000;y2=1.009-1.141x+0.891x2,r=0.775,P=0.000;y3=0.775-0.687x+0.641x2,r=0.756,P=0.000),其中CETI1与IMT间曲线关联性最显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DL-C、每日吸烟量、SBP、年龄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1与SBP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2与BMI、SBP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3与SBP、CHOL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本研究推导的CETI随IMT的增厚而增大,提示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及当IMT增厚到一定程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速率较颤总动脉来的快,且影响CETI的危险因素与IMT相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 内中膜厚度 弹性储备
  • 简介: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成像不同,宝石能谱CT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它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量评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工具,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了解和熟悉能谱CT的概念和成像原理,对于影像科医生乃至临床医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小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62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及预后.结果恢复良好9例,轻残23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在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治疗 血肿清除手术 脑出血治疗 小骨窗开颅 手术病例
  • 简介: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岩后巨大脑膜瘤19例,手术21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巨大脑膜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去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小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采用小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0例,术后进行了近期(1月)和远期(6月)的疗效随访,并结合文献分别就手术方法、手术时机、死亡原因和术后康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为31.9h,近期显效率为17.1%,有效率为80.0%,死亡率为18.6%;远期显效率为47.1%,有效率为74.3%,死亡率为7.1%。结论小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良好的效果,术后防治并发症和积极的康复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