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963年,陈中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开创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创新性贡献,使中国显微外科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本文阐述了中国显微外科学者在再植外科领域、再造外科领域、组织修复领域和周围神经领域这四个方面所做出的工作和一些贡献。回顾历史,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年轻一代应继承老一辈的事业,继续推动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

  • 标签: 中国显微外科 世界显微外科 学者 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Helen Cowan在家照顾四肢瘫痪的丈夫,她提出医务人员应重视家庭照护者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饶慧瑛 段钟平 王贵强 魏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1000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 10006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肝病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和肝病部 100034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疾病中心 102218
  • 简介:摘要比较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年版)》和以往《丙型肝炎指南》的更新要点。介绍了新的术语。重点强调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在预防部分,将对高危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作为预防的首要手段,强调治疗就是预防。在治疗方面,首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还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介绍了多个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慢性肾脏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合并慢性肾脏损伤、肝移植前后、合并HBV感染、治疗失败人群、急性丙型肝炎等。介绍了简化的治疗监测流程,特别提到在我国西南地区流行的基因3型。

  • 标签: 肝炎,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EDH)周边硬膜下积液伴随现象(简称卫星积液征)的CT影像学特征及在ED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科技大学盐田医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EDH患者和12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患者卫星积液征出现的频率,传统CT表现正确诊断率及传统CT表现+卫星积液征正确诊断率的差异;明确卫星积液征的具体特征及其与血肿的形态特征、分布间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EDH患者中,卫星积液征出现率为63.3%(19/30);122例急性SDH患者中,卫星积液征出现率为2.5%(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8,P= 0.000)。30例急性EDH患者中,传统CT表现正确诊断率为86.7%(26/30);传统CT表现+卫星积液征表现正确诊断率为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卫星积液征长度为(1.1±0.9) cm,范围为0.2~3.1 cm;宽度为(3.6±2.0) mm,范围为1.4~7.5 mm。额颞部EDH患者的卫星积液征出现率较顶枕部患者明显增高(73.9% vs.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诊断合并有脑挫裂伤、脑疝等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者卫星积液征出现率则较轻中型患者显著降低(22.2% vs. 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星积液征是诊断EDH的一种重要的CT新征象,其与血肿部位及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超过40种,而其中动物源头的病毒感染超过70%。跨物种传播是病毒从动物宿主转移至人间流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病毒学家研究的热点。此文以近年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为例,综述了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特征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针对防控跨物种传播而导致新发传染病的建议。

  • 标签: 疾病传播 跨物种传播 宿主 适应性进化
  • 简介:摘要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是早产儿肠内营养过程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目前对FI的临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防治措施还有待规范。FI既是早产儿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疾病的早期病理征象,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轻微肠道炎症反应。通过选择合适的奶类、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改善喂养护理细节等可有效防治FI。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早产儿FI临床诊疗指南是未来工作重点。

  • 标签: 肠内营养 消化不良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湘民 龚瑶琴 杨正林 李岭 张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 510515,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系,济南 25001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人类疾病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大学《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部、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哈尔滨医科大学 15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北京 10000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 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外科 手术时机 手术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丙酮酸盐作为机体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药理学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丙酮酸钠在机体遭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性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均表现出能减轻细胞线粒体损伤、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纠正乳酸性酸中毒等作用,从而保护脑、肾、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功能。本文对丙酮酸盐的上述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丙酮酸盐在各种重大战、创伤的药物复苏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丙酮酸盐类 缺氧性损伤 复苏
  • 作者: 李建生 春柳 冯贞贞 赵虎雷 谢洋 孙博倩 刘文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湿热蕴肺证为例,探讨证候的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654份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调查数据,以湿热蕴肺证为例,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结合关联规则与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症状间关系并明确症状(群)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654份新冠肺炎临床资料中涉及湿热蕴肺证患者121例,其中出现频率>40%的症状有发热(53.72%)、咳嗽(47.93%)、舌质红(45.45%)、脉数(43.80%)、苔腻(42.15%)、苔黄(41.32%)、乏力(40.50%)和纳呆(40.5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发热、口渴,胸闷、气促,咳嗽、痰黄等;三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咳嗽、痰黄、痰黏稠,纳呆、呕恶、头身困重,发热、口渴、乏力等。以湿热蕴肺证(是=1,否=0)为目标变量,以出现频率>15%的症状为输入变量,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得出湿热蕴肺证症状(群)概率分布表,其中发热的父节点(每个输入变量的上级节点)只有1个(湿热蕴肺证),条件概率是0.54;咳嗽的父节点有痰黄、湿热蕴肺证,表示在湿热蕴肺证中咳嗽与痰黄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且在有痰黄的条件下,咳嗽的条件概率为0.99。常见症状(群)及其对湿热蕴肺证诊断的贡献度为:发热、口渴(0.47),咳嗽、痰黄(0.49),胸闷、气促(0.46),纳呆、头身困重(0.61),苔黄腻、脉滑数(0.95)。结论关联规则结合贝叶斯网络在阐释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客观性,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 标签: 证候 湿热蕴肺证 症状 关联规则 贝叶斯网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经过感染或其他因素的刺激后产生的由胞外DNA骨架,组蛋白以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组成的网状结构。在脓毒症,癌症等疾病中,NET有明显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NET还与免疫性血栓形成密切相关。NET主要通过黏附血小板、激活Ⅻ因子、抑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活性等在促进血栓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NET与补体的相互作用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胞外诱捕网 血栓形成 脓毒症 自身免疫疾病 补体
  • 简介:摘要Elizabeth Loder提供了她个人挑选的一些论文,这些论文吸引读者、为他们提供信息并引发了关于医疗照护的讨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