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重要的超声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发展与超声造影的更新换代密切相关。其中,Sonazoid由于具有高稳定性及Kupffer期成像等优点,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具备一定价值,尤其是在肝脏疾病的应用中体现出独特优势及良好前景。本文就Sonazoid的理化性质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剂 Sonazoid Kupffer期 血管后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精准外科理念下采用荧光造影染色引导手术在外科各个领域得到蓬勃发展,它具有帮助指导外科手术,并为外科医师提供实际可见的荧光显像的作用。临床上,荧光造影可用于显示肿瘤轮廓并且识别度高,实时引导手术,定位淋巴结转移,发现微小转移病灶,并在术中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可能发生的副损伤。人们对于能介导外科手术的荧光造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对经典荧光造影如吲哚菁绿、亚甲蓝等的研究和外科应用拓展,以及对新型靶向荧光造影如叶酸受体靶向造影、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荧光靶向造影和智能造影等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本文将从经典荧光造影和新型靶向荧光造影两个方面来对荧光造影的研究与外科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荧光染料 外科手术 荧光造影剂 荧光引导手术 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造影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与炎症有关。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焦亡等炎症过程在CIAKI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炎性细胞也参与了CIAKI的发病。他汀类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和维生素C等药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肾功能。

  • 标签: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炎症
  • 简介:目的:提高对造影脑病的认识及护理经验。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冠脉介入造影造影脑病治疗及护理的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胸痛行冠脉介入造影造影6小时患者突发言语错乱、认知障碍、短暂记忆力缺失,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复查头颅MR:颅脑MR平扫无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造影脑病。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肢体肌力、对答切题程度等指标,及时汇报医生情况,行减轻脑水肿、充分水化等治疗及对应的密切护理,发病48小时后患者康复。结论:造影脑病临床非常罕见,诊断为造影脑病后,尽量避免行不必要的造影检查及静脉溶栓等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本病诊治的关键,本文希望为造影脑病的诊治及护理提供一点临床经验。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脑病;意思障碍;护理;碘海醇
  • 简介:摘要造影脑病(CIE)是血管内使用造影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短暂、可逆性异常。CIE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高渗透压和高血压可能参与了CIE的发生发展过程。高渗性的造影参与的CIE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低渗性造影碘比醇所致CIE病例,患者用碘比醇200 ml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答不切题,定向力障碍,视物模糊不清,头颅CT平扫见静脉窦内造影存留,考虑为CIE。给予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水化、利尿疗法,以稀释和加快造影的排泄,患者频繁恶心、呕吐,给予昂丹司琼镇吐等积极对症治疗,次日晨起患者问答切题,意识清,定向力计算力正常,无头痛、胸闷、胸痛、心悸,无恶心、呕吐后出院。

  • 标签: 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 碘比醇 造影剂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胃超声检查在胃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胃超声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胃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胃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胃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胃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胃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预防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效果。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8月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CT室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4例,女752例,年龄(48.30±8.65)岁;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912例,女770例,年龄(48.38±8.79)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双源CT护理流程,研究组根据受试者的年龄、近3个月化疗次数、高血压、近1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糖尿病状况确定造影外渗风险分级,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者的造影外渗发生率、造影外渗所致损伤分级、CT图像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造影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9%(10/1 682)比1.40%(23/1 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研究组造影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9例,中度1例;对照组造影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研究组造影外渗所致损伤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研究组CT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0.45)分比(2.75±0.43)分](t=1.297,P=0.295)。结论分级护理在双源CT扫描受试者中应用可降低造影外渗发生率,减轻造影外渗所致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且CT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源CT 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分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覃芙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中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患者中抽选80例列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因造影外渗出现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5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因造影外渗出现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0.00%,护理满意度为85.00%;实验组患者因造影外渗出现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因为造影外渗造成的影响,减少不良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造影过敏反应及防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76例患者,按照造影差异分为非离子型组(n=40)与离子型组(n=36),比较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与增强扫描合格率,并分析过敏反应防治护理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组增强扫描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离子型组的86.11%(P<0.05);非离子型组过敏反应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离子型组的25.00%(P<0.05);两组过敏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时,应该合理使用造影,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对防治过敏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毒性的多功能纳米造影,使其能精准定位肿瘤,实时反映肿瘤生物学信息,是推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实现肿瘤早期及精准诊疗的核心。聚多巴胺(PDA)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真黑素极其相似的仿生材料,其聚合方法简单,可通过金属配位、π-π堆积、静电吸附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影组件及靶向配体等功能分子的可控组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影像的临床前研究。综述了PDA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功能化修饰和组装策略及其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纳米造影剂 聚多巴胺 仿生材料 肿瘤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以磷脂杂化法制备系列仿生微泡超声造影,通过检测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效能,评估该方法制备仿生微泡的可行性和广谱适用性。方法通过薄膜-水化、磷脂杂化、机械振荡等步骤制备仿白细胞微泡(MBleu)、仿血小板微泡(MBpla)及仿红细胞微泡(MBery),采用动态光散射检测仿生微泡的粒径、电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流式细胞计数检测MBleu、MBpla、MBery典型细胞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仿生微泡所含相应细胞膜蛋白,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安全性,超声成像检测离体和在体成像能力和稳定性,活体荧光成像检测在体代谢情况,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仿生微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急性肝炎模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仿生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细胞膜成功嵌于微泡磷脂膜上。三种仿生微泡的粒径与对照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电位低于对照微泡(均P<0.05)。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仿生微泡生物安全性良好。仿生微泡包含相应细胞膜的主要蛋白。超声造影显示仿生微泡稳定性及在体成像效果良好。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仿生微泡膜主要经肝脾代谢。MBleu、MBpla在两种疾病模型中均有良好的靶向成像效果。结论本研究通过磷脂杂化法成功制备三种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其安全性良好、性能稳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广谱适用性,是一种便于推广应用的仿生微泡制备技术。

  • 标签: 仿生微泡 生物学特性 生物安全性 成像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热相变型纳米粒造影(PFH-HIONS),研究其在体外增强光声成像、磁共振及磁热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的能力。方法先采用一锅溶剂热法制备超顺磁性纳米空心铁球(HIONS),再采用真空吸附法将相变材料液态氟碳全氟己烷(PFH)包载入空心铁球得到PFH-HIONS,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后,分别在体外进行光声、磁共振及磁加热相变后超声显影,用软件分析显影强度,比较显影结果。结果成功制备出一种包载PFH的PFH-HIONS,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537.3±24.8)nm。PFH-HIONS可增强光声成像和磁共振体外显影。在交变磁场内,其能显著加热并促进PFH相变产生微气泡,从而增强超声显影,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显影强度增强,不同浓度间显影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H-HIONS能增强超声、光声、磁共振多种模式显影,并且具有较好的磁加热性能,为分子影像学基础上的诊治一体化提供了新型、高效的研究平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热 相变 造影剂 多模态
  • 简介:摘要目的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不良反应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碘造影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及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采取不良反应护理后患者的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碘造影的CT增强扫描患者中,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患者及时治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缓解医患间的关系,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冠心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升高,其影像诊断、经皮介入治疗时常用含碘造影造影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且不被肾小管吸收,但造影在肾脏积聚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内分泌器官之一,造影肾病(CIN)的防治受到广泛关注。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增龄性减退,造影相关的肾损害发病率高、预后差。目前氧自由基在老年人造影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氧自由基在老年人造影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活性氧 肾病 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