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冰 严敏 林慧丹 杜鑫丹 马柯 夏令杰 赵森明 赵娴 黄浩 姚明 姚鹏 段宝霖 樊碧发 张达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6,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宁波市 315010,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10000,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4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石家庄市 050051,树兰(杭州)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沈阳市 110022,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西宁市 810007,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南昌市 330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 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9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4例,女27例;年龄18~60岁,平均4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7例,高空坠落伤55例,重物砸伤30例,摔伤9例。损伤节段:颈髓损伤98例,胸髓损伤52例,腰髓损伤19例,圆锥损伤22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61例,B级52例,C级38例,D级40例。将收缩压低于90 mmHg,心率低于60次/min定义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其中35例为低血压组,156例为非低血压组。观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节段、ASIA分级、血压、心率、合并损伤及住院时间。应用单因素分析模型观察各因素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筛查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可疑相关因素,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患者均为颈髓和胸髓损伤,在98例颈髓损伤患者中,26例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7%;在54例胸髓损伤患者中,9例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7%,均为T5节段及以上损伤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骨折类型、是否有合并损伤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脊髓损伤节段、ASI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节段(OR=0.185,95%CI 0.081~0.424)和ASIA分级(OR=0.108,95% CI 0.048~0.244)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显著相关(P<0.01)。结论脊髓损伤节段与ASIA分级是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脊髓损伤节段越高,脊髓损伤程度越重,越容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神经 自主反射障碍 低血压 独立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于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选取16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剩余34只采用侧向液压打击(lateral fluid percussion, LFP)法进行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建模成功的大鼠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6只作为脑损伤对照组(不进行高压氧治疗),另选16只颅脑损伤大鼠作为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于造模后6 h进行高压氧治疗,连续4周。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并比较3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阳性细胞数以及海马部位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对照组大鼠所用时间最短,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用时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越站台区域的次数在假手术对照组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在站台附近的运动轨迹较密集,在目标象限的运动时长和运动距离较长。脑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高于高压氧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细胞凋亡最少。ChAT阳性细胞数在假手术对照组数量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平均截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海马区HIF-a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对照组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假手术对照组几乎无棕色细胞;3组大鼠大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在假手术对照组最低,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存活状况,减少细胞凋亡和HIF-1α表达,提高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能够减轻局部脑水肿,促进大鼠血脑屏障的恢复能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 神经功能 水迷宫
  • 简介:摘要ROHHAD综合征是一种以快速发生肥胖,伴低通气、下丘脑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特征的罕见疾病,病因尚未阐明且存在一定争议,新近俄罗斯学者报道了1例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类ROHHAD综合征。一半以上此综合征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疾病多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当前治疗。

  • 标签: 肥胖症 低通气 下丘脑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素可作用于骨骼、肾脏及肠道,在人体钙磷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有关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目前尚知之甚少。本文着重讨论甲状旁腺疾病与生殖功能和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生殖系统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IS)小鼠神经功能障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组小鼠于造模后24 h给予低频(1 Hz)rTMS干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刺激组小鼠则同期给予假磁刺激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于rTMS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Zea-Longa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区域NLRP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选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脑皮质及海马区均出现大片脑梗死灶(P<0.01),且该区域神经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β及IL-18大量释放(P<0.01);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皮质及海马区脑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细胞中NLRP3表达明显减弱(P<0.05),IL-1β及IL-18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频rTMS干预可有效促进IS小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焦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元中NLRP3表达、抑制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重复经颅磁刺激 焦亡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诊断和防治POCD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神经影像学技术作为有效而无创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学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以及PET与CT联合的新兴神经影像学技术在POCD为主的认知方面的应用和在POCD诊疗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旨在为早期诊断和防治POCD提供可靠的手段。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量表,尚无金标准。文章通过对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和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的评估技术进行综述,为临床科研实践中量表的选择提供参考。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目前依然广泛应用,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针对不同患者群体选择几种量表组合评估,以达到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重要的方法。

  • 标签: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 评估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以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为特征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为PICU收治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时炎症、凝血反应相互促进,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在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脓毒症的最终转归至关重要。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非单一途径驱动,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均起重要作用,故针对单一途径进行治疗难有良好效果。故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最佳干预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指标检测方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18~20月龄,体重600~700 g,侧脑室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NRG1β(N组)。N组于术前1 d侧脑室注射NRG1β 0.5 μg/kg。于术后第3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O组比较,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参与了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 标签: 神经调节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DWT)在评估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78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成年NB患者为病例组,以40例正常成年人群为对照组。超声测量DWT、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残余尿量(PVR)及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等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DWT与MCC、BC、PVR及ALPP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膀胱容量分别在50、100、150、200、250、300、400、500 mL时测得的DW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人群(P<0.05)。与低DWT组相比,高DWT组BC明显较低,而DLPP明显较高(P<0.05),组间PVR、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WT与BC呈明显负相关(r=0.635,P=0.001),与DLPP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3),而与PVR、MCC无相关性(r=0.422、0.331,P=0.158、0.341)。结论NB患者DWT增加,DWT与膀胱顺应性呈负相关,而与DLPP呈正相关。应用超声评估NB患者DWT有助于反映NB下尿路功能障碍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逼尿肌厚度 排尿障碍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具体机制不明。已知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损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而脑周细胞作为BBB的组成部分,参与BBB的形成与维持以及神经血管系统的调节。近来研究显示,脑周细胞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文章总结脑周细胞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途径,脑周细胞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及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病理过程,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脑周细胞 血脑屏障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除视神经和脊髓受累外,还可累及大脑半球,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脊髓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研究。多模态MRI影像学角度为阐述其认知损害发生的可能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对近年来视神经脊髓炎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万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31期
  • 机构: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中医医院,江苏 淮安 211600
  • 简介: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开展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8例,运用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入选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添加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将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对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尽早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 标签: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 作者: 李偲 刘克玄 邓小明 方向明 夏中元 王月兰 余剑波 李金宝 尚游 周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51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43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0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430060,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济南 250014,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麻醉科 30010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201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2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泸州 6460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3月,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4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282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02例),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BDNF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DNF在预测矽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矽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8.26%(282/484);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BDNF水平[(10.32±2.11)mg/L]明显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13.43±3.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DNF预测矽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13~0.874,P=0.024),阳性判断值为10 mg/L,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8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DNF≤10 mg/L、年龄≥65岁、病程≥5年、糖尿病是矽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2.346,95%CI:1.654~3.103;OR=1.757,95%CI:1.214~1.998;OR=1.346,95%CI:1.112~1.564;OR=1.165,95%CI:1.102~1.542;P=0.001、0.012、0.027、0.036)。结论BDNF可能是预测矽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指标之一。

  • 标签: 矽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 标签: 咽鼓管 中耳通气 综合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其相关评定、干预方法日益受到关注。认知训练是对认知障碍进行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认知域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训练来提升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近年来,在传统认知训练治疗基础上,认知训练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型认知训练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远程认知功能训练、虚拟现实训练、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音乐疗法等,不同的认知训练方法各有特点,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个体化治疗、精准康复。

  • 标签: 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训练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3±3.1)分、(46.6±3.6分)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8.5±3.5)分、(57.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9、14.724,均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88.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5)。训练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62.7±10.1)分,高于对照组的(43.5±13.5分),PSQI评分(6.2±1.3)分,低于对照组的(10.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2、13.207,均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心理生理性障碍 康复 训练 心理疗法 神经功能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