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治疗。肿瘤病理类型以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最多(4例),其次为硬纤维瘤(2例)和结肠癌腹壁转移(2例)。术前CT测量平均肿瘤最大横径(5.3±1.5)cm,肿瘤切除后平均腹壁缺损最大横径(9.4±1.4)cm。7例患者采用前入路CST(2例保留脐周腹壁穿支血管神经束,5例采用腹横肌松解技术)。10例患者使用合成补片,2例因为感染切口或联合肠管切除未使用补片。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例,腹腔高压及肺不张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于结肠癌肝转移,其余11例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发生。结论在保证充分切缘的前提下,在腹壁肿瘤患者中使用CST技术可以有效关闭缺损,重建腹壁功能,防止切口疝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壁 疝,腹部 组织分离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下腹壁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5~62岁,病灶大小7 cm ×10 cm~25 cm × 29 cm。对于无张力或中等力度下创缘可对拢者,直接以腹壁整形术缝合切口;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绝对不足者,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相对不足者,可以斜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至下腹部,供区以腹壁整形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有无复发、淋巴结转移及皮瓣存活情况。结果22例中4例单独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10例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加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8例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术后随访1~12个月,22例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皮瓣存活良好,腹壁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腹壁整形技术具有供区损伤小,组织利用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中灵活应用,可获良好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腹壁整形技术 腹壁重建 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 创面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壁切口疝是外科剖腹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腹主动脉瘤或肥胖症患者。切口疝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有时甚至可引起肠梗阻和肠绞窄,导致患者死亡,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通过选择适合的手术材料(缝线、补片等)和不断优化改良腹壁切口闭合手术技术,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减少了术后致残率,并节约了医疗成本。本文就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现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切口疝 发生率,危险因素 小口缝合技术 预防性补片加固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中国的疝与腹壁外科经过20多年发展,诊断与治疗水平逐渐和国际领先水平同步。如何促进该领域全新里程碑式发展,笔者认为:手术技术的创新优化和操作的规范化;生物材料和其他新型修补材料的不断探索;质量控制制度、登记注册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真实世界研究将保障疝与腹壁外科稳定发展,并促进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腹壁 发展 问题 思考
  • 简介:摘要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为腰背部、腰骶部、骶髂部疼痛。许多减重术后患者和妊娠后女性都经历过不同程度腰痛,该病症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规治疗方式的局限性使得人们饱受困扰。腹部整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常用于美容目的。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的腰痛症状在腹壁整形术后得到改善。

  • 标签: 腰痛 腹壁整形术 外科治疗 减重 妊娠
  • 简介:摘要全腹壁整形术是主要的整形手术之一,在提高美容就医者体型美的同时,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优劣是对医师团队的考验,也对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恢复状态、预防并发症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减少对阿片类镇痛药的依赖,本文就围手术期的术前疼痛干预、术中麻醉管理、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腹壁整形术 围手术期 疼痛干预 镇痛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腹壁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腹壁透明细胞癌患者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6岁。5例患者腹壁包块位于剖宫产术后手术瘢痕处,无特殊病史;4例患者有透明细胞癌病史。所有患者均行腹壁包块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胞质透明的细胞组成,呈囊管状、乳头状及实性生长方式,可见鞋钉样细胞。无透明细胞癌病史的病例合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HNF1β、Napsin A、细胞角蛋白7及PAX8,无透明细胞癌病史的病例肿瘤间质CD10阳性。7例患者随访时间3~48个月。无透明细胞癌病史的3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有透明细胞癌病史的4例,2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出现了网膜转移。结论腹壁透明细胞癌罕见。腹壁透明细胞癌可来源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性转化,也可来源于盆腔器官透明细胞癌的腹壁转移。需积极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止其发生恶性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疝与腹壁外科是外科学一个较新的亚专科。在国际上,虽然我国该学科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奠定了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我国疝与腹壁外科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国内研究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不足。笔者深度剖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并展望未来我国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发展应该更细致深入地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更科学、有效地推广手术方式规范化和精细化;手术技术的推进和方法创新;修复材料应用的观念转变和科学选择;向其他学科渗透,如Miles手术后的造口疝预防和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修复;疝病数据注册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等。

  • 标签: 腹壁 专业 发展 问题 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复杂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复杂切口疝患者手术顺利,其中巨大切口疝46例,疝环缺损(14.46±2.22)cm,复发疝9例,造口旁疝6例,手术时间(140.74±43.24)min,术中出血(59.02±35.20)ml,术后疼痛评分(3.97±0.91)分,术后住院时间(7.54±2.88)d。术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切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2例,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杂切口疝 杂交技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复杂系统科学论(CSS)是一种利用动态、合理解释的形式,对整个体系进行整合,得出多边性结论的评价体系。应用CSS评价现代疝与腹壁外科,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衡量价值、联合成本、质量评估和患者角度,在整体治疗周期中贯彻价值导向的临床质量改进原则,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体系的医疗保障系统。

  • 标签: 普通外科 腹壁 复杂系统科学 评价 人工智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现代疝修补手术的目的是修复腹壁缺损和恢复腹壁功能,消除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完美的疝补片,需同时兼顾理想的抗张强度和最佳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有多种疝相关补片可使疝患者获益,但仍无一种补片能同时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疝类型、不同手术技术的需求。近10年来,生物补片在腹壁疝领域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问题值得临床医师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未来以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为代表的一系列功能性生物材料,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化的疝补片。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壁切口疝 造口旁疝 生物补片 材料
  •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在调节全身的炎症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的炎症信号经由神经反射传递给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后者产生的信号通过巨噬细胞、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的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各种炎症疾病中发挥抑炎作用。但是炎症的解决不仅仅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相互角力,更是一个生物合成的主动过程,其中包括各种促分解介质的合成以及它们的生理效用过程。此外,胆碱能炎症反射在炎症消退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回顾并总结了胆碱能炎症反射及其在炎症消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炎症 迷走神经 胆碱能炎症反射 炎症消退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 简介:摘要听觉惊跳反射是机体受到惊吓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反射,刺激类型与反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具有短暂的延时性。基于听觉惊跳反射的模型验证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耳鸣模型动物的验证中,此外听觉惊跳反射行为在高级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包括情绪、认知功能和不同类型感觉信息的调控等。本文就听觉惊跳反射的定义、参与的神经通路、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