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腹壁疼痛(CAWP)的病因经常被误诊为由肠道来源的疾病引起,导致不适当的诊断花费,不必要的外科治疗的介入和不满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大约有15%的慢性非特异性腹痛是腹壁来源的,其中28%的患者去看普外科.Thomson和Francis[1]报道,24例患者中有23例做了剖腹术检查,并未发现肠道疾病.

  • 标签: 腹痛 诊断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病因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兴隆县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及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腹肌/外科学 剖宫产术
  • 简介:由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上海华东医院共同主办的《腹壁外科未来发展研讨会暨2006腹壁外科手术规范化高级研修班》定于2006年11月20日一-11月24日举行。本次研讨会将紧密结合国际最新腹壁外科进展,并结合我国腹壁外科十年发展情况,组织外科同道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就我国腹壁外科的今后发展进行圆桌会议式的讨论。并采用一种全新的国际通用的专业研讨方式就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为专业同道提供相互经验交流、评估和推广的平台。本次研讨会将特邀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顾问吴肇汉教授、名誉组长马颂章教授、组长唐健雄教授、副组长陈双教授,中华外科学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组长郑民华张攫.解放军全国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王强教授,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学会委员、华东医院外科主任袁祖荣教授及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全体委员共同参与研讨。

  • 标签: 腹壁外科 高级研修班 手术规范 专业委员会 内镜外科学 华东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出生高危患儿127例,全部患儿均行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量表)检查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其中A组仅对NBN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B组仅对Vojta姿势反射检查进行分析,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两组脑瘫患儿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由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可知,127例出生高危患儿脑瘫诊断阳性68例,阴性59例。以此为参照标准,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依次为36.76%、45.76%和40.94%,B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依次为92.6%、79.66%和86.61%,经统计学检验后发现,B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可有效检出早期脑瘫患儿,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Vojta姿势反射检查 NBNA检查 脑瘫患儿 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总结15例已明确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贯通伤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体会。15例手术无探查遗漏,12例单孔腔镜下完成,1例结肠破裂改多孔腔镜下完成,1例小肠破裂采用小切口下完成,1例合并脾肾破裂中转开腹完成,结果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7-10天。结论单孔腹腔镜应用于腹部贯通伤具有痛苦轻、创伤小、费用低、诊断率高、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在腹部外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贯通伤 单孔腹腔镜 手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对恶性腹水引流后腹壁蜂窝织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9岁。因双颌下、双腹股沟肿物4月余,腹胀、腹部增大12d入院。该患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颌下、双腹股沟有肿物,抗炎治疗后双颌下肿物消退。当时行颈、胸和腹部CT检台末见异常。12d前开始自觉腹胀,腹部增大,不喜进食。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胃炎、结肠炎。3d前因未排气,伴恶心、

  • 标签: 腹壁 蜂窝织炎/诊断 腹水 引流术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诊断的帮助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面神经炎发病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侧病变和右侧病变,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最短半天,最长达20年。分别记录患者病侧R1波、R2波及健侧R2'波延长和消失例数,同时进行面肌功能临床评估。结果瞬目反射检查的异常率高达90%以上。结论瞬目反射能够及早反映出患者面神经的损害,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评估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瞬目反射 面神经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文回顾性分析以及研究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涉及的数据资料,均开展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检出率。结果此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检出率84.00%,误诊率16.00%。且20例处于脂肪层内脂肪层内患者,30例处于肌层内患者,中位直径为(3.21±0.32)cm;二维超声检查不存在包膜,出现不规则的形态,不光滑的边缘,内部呈现出不均匀低回声。此外随着患者月经时期的不同肿块回声和大小呈现出一定变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内部存在条状或者点状血流信号,动脉呈现出低速高阻频谱。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在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可将病灶形态、大小、血供、内部回声等情况进行直接显示,是首选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影像学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探讨。方法选取62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利用开腹手术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1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较优,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4%,对照组为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在成人腹壁疝治疗方面更具有优势,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成人腹壁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连续性护理措施在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后病人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进行腹壁造口术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连续性护理十预措施,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术后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以及造口袋更换等方面的医疗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经过护理日常生活能力与精神状态等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患者腹壁造口术术后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连续性护理十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以及出院后的白护能力,提高康复效果.达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膀胱癌腹壁造口术 术后病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76.74%(33/43)、93.02%(40/4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7.21%(16/43)、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c2=5.46,P<0.05);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3/43)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12/43),组间差异显著(c2=6.54,P<0.05)。结论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不同方法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取循证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执行相同的手术操作,手术完毕后,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策略,观察并分析两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健康状况、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循证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术后的疼痛情况、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取循证护理策略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76.74%(33/43)、93.02%(40/4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7.21%(16/43)、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5.46,P<0.05);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3/43)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12/43),组间差异显著(??=6.54,P<0.05)。结论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不同方法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切口疝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亚洲和太平洋区疝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疝学会年会(APHS-2008-BEIJING)暨第五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

  • 标签: 亚洲太平洋地区 会议通知 全国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