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相应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手术室麻醉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方法2018年8~12月,应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10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麻醉护士360例,通过查阅文献、横断面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初步构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护理麻醉专家为咨询对象,由专家对问卷结构进行整理及分析,最终形成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问卷。结果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包括5个一级指标(麻醉处置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28个二级指标。权重排名第一的为麻醉处置能力。在能力素质模型理财上,初步制定了手术室麻醉护士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5大培训模块(基础护理课程、麻醉理论知识课程、麻醉操作技能课程、护理人文课程、临床实践课程)。结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可为麻醉科护士选拔、岗位职责制订、科室绩效管理、课程设置、综合能力评价提供依据,对麻醉科护士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护士 能力素质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的10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共情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106名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38±21.03)分,共情量表总分(108.89±16.32)分,GSES得分(24.31±5.17)分。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0.569,P均<0.001),共情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呈正相关,提示应该加强对临床护士的培训及管理,促进其各项能力水平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医学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护士进行基于性格类型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门诊4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7月1日后采取性格类型沟通能力培训,即在进行DISC性格分析后,开展为期2个月的培训。比较开展前(2020年5月1日~6月30日)、开展后(2020年7月1日~2020年8月31日)门诊护士沟通能力、护理质量、核心胜任力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沟通能力培训后,门诊42名护士"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理质量评价表5方面评分与总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DISC性格分析结果,对门诊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沟通能力与核心胜任力,改善护理质量。

  • 标签: 性格类型 沟通能力培训 门诊护士 护理质量 核心胜任力
  • 简介:摘要为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倡议,并将其定义为发展和维持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功能发挥与内在能力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内在能力是指个体全部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与衰弱和失能不同,内在能力侧重于老年人的功能,是对个体生命轨迹的纵向观察,而非关注某时段个体的健康缺陷。从认知能力、精神心理状态、感觉功能、活力状态、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内在能力评估,是预测老年人健康结局和照护依赖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社区中筛查出内在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并针对该群体及其照护者制定综合的照护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内在能力 衰弱 失能 整合照护
  • 作者: 刘静 陆小英 郝建玲 陈文瑶 翁艳秋 张玲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 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建立评估标准,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最终建立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确立了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程度2个一级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疾病轻重4个二级指标以及包含了卧位状态、认知功能、意识水平、患病情况等在内的39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可靠,可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人 长期照护 照护能力 评估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并编制问卷。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半构式调研访谈,构建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概念及结构,编制具备合格信效度的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四川多所高校医学生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00份用于项目分析,400份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400份问卷用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采用AMOS 26.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正式问卷包括职业个性、职业心理能力、职业认同3个分量表,由13因子共61个题项组成。问卷总体Cronbach’s α=0.947,总问卷及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5~0.947,3个分量表与总问卷相关系数为0.850~0.869,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GFI=0.945,AGFI=0.906,NFI=0.936,RFI=0.906,IFI=0.957,TLI=0.935,RMSEA=0.070)。结论职业个性、职业心理能力、职业认同是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要素,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作为测评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心理素质 理论构建 问卷编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情况,并探讨内在能力下降对患者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浙江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311例,采集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资料及内在能力资料,包括认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运动(Tinetti-平衡量表和4 m试验)、活力(握力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感知(自评视力或听力下降)和社会心理(老年人抑郁量表),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基线内在能力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关系。结果311例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内在能力下降282例(90.7%)。随访1年有38例老年患者(12.2%)发生跌倒、69例老年患者(22.2%)再次入院。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共病、多重用药、害怕跌倒、跌倒史以及辅具使用等混杂因素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的危险因素(OR=3.515,95%CI:1.089~11.346,P=0.036);步速减慢是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2.426,95%CI:1.181~4.983,P=0.016)。结论运动能力下降和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及再入院密切相关,应重视老年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干预。

  • 标签: 内在能力 意外跌倒 再入院
  • 简介:摘要在医学教育扶贫背景下,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基层医师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值得探讨。本文阐述了锦州医科大学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的医学教育扶贫工作,以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参加培训的1 330名基层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和实施基层医师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到50.6%(673/1 330),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线下培训后为(78.55±14.05)分,高于培训前的(40.95±17.01)分,线上培训后为(79.93±20.98)分,高于培训前的(41.79±14.9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线下和线上培训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 330名医师中,1 055名(83.4%)医师对培训表示满意。基层医师岗位胜任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且线下和线上培训效果一致。

  • 标签: 医师 医学教育扶贫 胜任能力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构建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明确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旨在为我国进一步培养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10月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课题组讨论确定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以邮件、微信形式对18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函询,调整与修改条目。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性均为100.0%(18/18)。经过2轮专家函询,指标变异系数<0.25。第1轮专家函询的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7、0.158、0.100(P<0.01),第2轮专家函询的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0.213、0.189(P<0.01)。最终形成包括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以及56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中,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以及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可为我国进一步培养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神病 精神科高级实践护士 核心能力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3月选取张家口市2所三甲医院的148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及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4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2%(143/148)。结果143名ICU护士的安宁疗护核心能力总分为(77.28±16.95)分,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得分较高的前2个维度分别是自然接受[(4.40±0.34)分]、逃离接受[(3.34±0.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与死亡恐惧呈负相关(r=-0.214,P<0.05),与自然接受死亡、逃离接受死亡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1、0.22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称、是否参加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自然接受死亡、逃离接受死亡是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水平较高,其持有正向死亡态度。护理管理者应重视ICU护士安宁疗护能力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的安宁疗护实践培训,并积极组织死亡继续教育,引导ICU护士树立积极的死亡观,提高其安宁疗护核心能力

  • 标签: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安宁疗护 核心能力 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关怀能力量表(CAI)对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461名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本科护生的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80.99±16.89)分。影响在校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与同学的关系、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和专业态度。结论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将人文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文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重视关怀氛围的营造及人际关系和专业态度的引导。

  • 标签: 在校本科护生 人文关怀能力
  • 作者: 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6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纳入2022年7-12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且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于院内感染管理有显著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感染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
  • 简介:摘要全科医师承担着基层群众的慢性疾病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而目前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全科医学科、基层实践基地、相关专科轮转为主,极少安排在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轮转,系统、全面、规范的健康管理教学相对欠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新性地将健康管理中心纳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相关健康管理知识教学和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全科医师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全科住培医师的健康管理能力。这一做法弥补了全科住培医师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欠缺,进一步提升了全科住培医师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全科医师综合培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健康管理 教育,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为例,探索提升优势学科创新转化的实践结果。方法对肾脏内科学科研究基础、研究产出、学科创新转化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从学科特点出发,进行研究方向战略布局,转变传统意识,提升创新主体能力,政策引导激励,促进医企研协同创新,提升创造转化的效果已经显现。结论临床医院要做好优势学科的创新转化,需要支持从临床问题出发、资源协同的临床医学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和服务,落实创新转化相关绩效评估,引进和培养创新转化复合型人才。

  • 标签: 临床医院 优势学科 肾脏病 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 简介: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成人学习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表明,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由培训前的(49.00±19.71)分提高至(66.06±1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可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研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

  • 标签: 护士 科研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 急诊医学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质控品,并应用于HCV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以评估实验室HCV RNA检测的能力,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HCV RNA阴性及阳性人源血浆样本,使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RNA定量检测,制备5支/套能力验证质控品(编号197101~197105),每套中3支HCV RNA阳性样品、2支HCV RNA阴性样品;每编号质控品随机抽取10管进行均一性评价,每编号质控品在37 ℃下放置1~7 d后进行稳定性评价;将能力验证质控品应用于14家临床实验室的能力验证中,收集分析检测结果,评价各实验室HCV RNA检测能力。结果均一性评价结果显示,编号197102及197104阴性质控品均未检出HCV RNA,编号197101、197103、197105阳性质控品RNA定量值(log10)CV%分别为8.59%、9.58%、9.95%;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37 ℃放置1~7 d后,编号197102及197104阴性质控品均未检出HCV RNA,编号197101、197103、197105阳性质控品RNA定量值(log10)CV%分别为8.26%、6.09%、6.12%;参加能力验证的14家实验室对5支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定性判定均与预期结果一致,得分均为100分;14家实验室对编号197101、197103、197105检测的标准差I分别为-0.99~2.05,-1.16~1.84,-1.78~2.30。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CV RNA能力验证质控品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通过HCV RNA能力验证质控品的应用,反映出个别实验室存在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 标签: HCV RNA 能力验证质控品 PCR-荧光探针法
  • 作者: 蒋艳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200003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20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腰背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疼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腰背痛;自我管理能力;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本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接收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LVEF、LVESD均高于对照组,NT-pro 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同时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嘱行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村卫生室服务供给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科室建设与业务开展情况提供建议。方法于2020年对上海市9个郊区1 449家村卫生室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03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出模型中各因子的路径系数,进而确定指标体系的归属及指标权重。结果上海市村卫生室服务供给能力评价中指标权重最大的部分是业务开展情况,表现最好的是“科室功能设置情况”这一指标,最差的是每万人医师数这一指标。结论应根据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加强绩效激励机制建设,完善财政经费补助机制。进一步探索乡村医生培养模式,鼓励在职老乡村医生接受医学类大专学历教育,鼓励乡村医师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增加乡村医生数量,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更好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

  • 标签: 农村卫生 乡村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 结构方程模型 潜在类别分析 调查问卷 基层卫生服务评价 基层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