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科技部查处通报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特征规律,探讨加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的对策。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国家科技部公开通报的20批次555例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通报为研究对象,对涉案论文情况、地区分布、科研失信行为以及惩戒措施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数据造假为最常见的科研失信问题,占47.39%。山东省为通报案例最多的省份,占50.81%。27.67%的通讯作者受到5项惩戒措施,26.28%的第一作者受到6项惩戒措施,惩戒措施中,停报各项科研项目的比例最高,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受到此项惩戒分别占87.60%和91.42%,停报年限为5年的通讯作者占全部年限的49.24%,第一作者占57.48%。结论推动医学科研诚信治理要加强医学期刊监督、促进地区交流,鼓励主动纠错,完善科研诚信数据库建设。

  • 标签: 科研诚信 治理 科研诚信案件 惩戒措施 科技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学术失信行为现状,加强医疗机构科研诚信建设。方法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度转载的310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对案件论文基本情况、涉及失信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单位的处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批问题论文分布广泛,个别地区医疗机构尤为突出、市级医疗机构相对较多,论文涉嫌违规行为集中在伪造研究过程、伪造篡改数据,买卖、代写代投,不当署名3个方面。论文失信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结论从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个方面,建设学术不端预防长效机制,以便从体制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科研诚信 调查处理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响应国家关于科研诚信建设的要求,提升医院科研诚信建设的水平。方法针对2018年以前医院科研诚信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科研活动,优化科技评价体系"等举措促进科研诚信建设,检查整改效果,分析总结经验,以实现持续改进。结果科研诚信的"他律"和"自律"方面同时得到升华,搭建起具有地市级医院特色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结论以制度规范为基础,论文管理为重点,诚信教育为抓手,是提升医院科研诚信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科研诚信 科研管理 论文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认知及周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3家三级医院278名科研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周围科研人员学术不端发生情况及学术不端行为意向。结果将回收的217名科研人员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被调查者对科研诚信、伪造等相关概念了解率不足20%。不到50%的科研人员选择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劝阻、举报或者认为学术不端论文的所有作者均需得到惩罚。49.31%的调查对象表示周围科研人员至少有过9种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一种,37.33%的被调查者表示周围科研人员至少有伪造、篡改和剽窃行为中的一种。周围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调查及被调查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均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学术不端行为是不当署名。统计分析显示科研诚信认知与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呈负相关。结论三级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知识缺乏,学术不端形势不容乐观,急需采用综合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三级医院 科研人员 科研诚信 认知 学术不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新入职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情况及对违反科研诚信行为的态度。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某三级医院123名新入职科研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对科研诚信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违反科研诚信行为的态度。结果共回收电子问卷87份。45.98%的被调查者接受过科研诚信教育;被调查者对国家科研诚信相关文件、科研诚信概念以及伪造、篡改、剽窃、一稿多投等严重和常见违反科研诚信行为的知晓率均不足50%;82.76%~90.8%的被调查者认为"伪造"、"篡改"、"剽窃"行为是不当行为;64.37%的科研人员愿意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向相关部门举报;80.46%~81.61%的被调查者赞成对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科研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导师资格申请"方面一票否决,58.62%的被调查者赞成"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科研人员应终身禁止从事学术研究"。接受科研诚信教育是对伪造、篡改、剽窃(FFP)认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某三级医院新入职科研人员接受科研诚信教育比例不高,科研诚信相关知识缺乏,对学术不端的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急需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医院科研成员的诚信认知和态度。

  • 标签: 科研诚信 学术不端 认知 态度 医院新入职科研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为指导科研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至8月,采用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和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以百分制标准化分计算,研究生的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总分为[88(72,95)]分,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84(77,88)]分;统计学知识和科研不端行为维度评分相对较低,分别为[67(50,100)]分和[81(77,88)]分。结论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水平较高。建议加强统计学知识培训,注重科研实践,提高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并发挥导师、培训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科研能力 科研诚信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可有效体现医院科研论文管理水平的学术诚信承诺方法,以规避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纸质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纸签法)和院内网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网签法)两种不同方法对医务人员诚信承诺参与度、上报承诺书时间、提取/查找承诺书时间和论文纳入成果管理系统时间等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诚信承诺主动参与度比较P<0.01,显示网签法能够激发第一作者履行学术诚信承诺的主动性、自觉性;两组上报承诺书时间、提取/查找承诺书时间均P<0.01,显示网签法可以节省在各环节对接过程中等待或搁置的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两组论文纳入成果管理系统时间P<0.05,这与网签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主动参与率呈正相关。结论网签法能够及时发现学术失信行为的危险因素,使不同形式的学术失信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对医院科研成果管理乃至助推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法具有参与度高、快速审批、依法取证等优点。

  • 标签: 学术诚信 论文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本挖掘厘清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变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ST-CM6和SPSS软件,采用共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2021年国家颁布的297份科研诚信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经历了学术道德建设期(2002—2008年)、科研诚信建设期(2009—2015年)和学术环境优化期(2016—2021年)3个发展阶段,政策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快速发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逐步明晰,追责机制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措施更加有力。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协同治理的合力格局;科研失信事件和公众关注加速了科研诚信政策体系的完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成为科研诚信治理的工作指南。结论应通过强化医学诚信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与医学成果查重;"严惩"与"善治"双管齐下等措施,不断提升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效能。

  • 标签: 科研诚信 政策变迁 数据挖掘 医学伦理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情况,为指导科研诚信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于2021年3月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别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在职医务人员对科研诚信认知的总体知晓率均低于6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职医务人员参与不同的科研活动在科研诚信认知得分上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职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是否参与科研培训、是否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文化程度与参与科研培训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诚信认知量表得分的文化程度和参与科研培训的LSD检验表明:参与科研培训的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不高,科研诚信认知情况不容乐观。需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研诚信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认知水平、改善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认知态度。

  • 标签: 科研诚信 学术不端 认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认知和学术素养。方法以某高校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科研诚信教育情况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术型硕士生对于科学研究过程学术不端行为、总体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均优于专业型硕士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科研诚信培训次数越多对于科学研究过程、科研成果发表过程和总体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越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系统开展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使医学研究生能更深入了解学术行为规范,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模式。

  • 标签: 科研诚信教育 学术规范 学术不端 医学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近3年国家基金委查处学术不端案件的特点规律,探讨针对性加强医院科研管理和防范学术不端问题的对策。方法以2019—2021年国家基金委公开通报的6批次67例学术不端案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涉案依托单位情况、学术不端问题具体类型和基金委惩戒处理措施等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学术不端问题频次占比,分析归纳其倾向性特点规律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96.36%的学术不端主体责任是个人,依托单位主体责任仅占3.63%。因科学论文和申请书学术不端共62起,占92.50%。涉及的问题论文中,数据造假占48.20%,署名不实或擅署他人占35.97%,抄袭剽窃占32.37%,擅标他人基金号占27.33%。国家基金委共撤销涉案基金项目55项并追回资金,67人次被取消最高7年、最低2年的项目申请资格,2名评审专家受惩处。结论医院科研管理应吸取他人教训,有针对性地从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过程管理和健全科研信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为在医院科研管理实践中防范此类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学术不端 医院科研管理 NSF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在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的大型医院科研平台的有组织建设路径及建设目标。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国际及国内现有的有组织科研科研平台建设进行分析,阐述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的临床医院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临床医院有组织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议。结果有组织的科研需要有组织的建设科研平台。有组织的科研平台建设始终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重大科学计划,在坚持跨学科、多层次协同创新发展的原则下,进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和内部高效的有序组织运行。科研平台的建设逻辑应该是从线性思考到立体思维,从静态单向的服务到动态共生的创新生态格局。结论应对"十四五"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有组织地进行科研平台的升级、整合、扩容、完善,形成多学科交叉立体的平台架构,保障有组织科研的顺利推进。

  • 标签: 有组织科研 临床医院 科研平台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科研院所是我国重要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科研院所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并结合有关规定与要求,不断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从而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针对当前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着重分析影响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在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给出部分改善措施,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促进当今时代下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优化,从而提高科研院所的信息化水平。

  • 标签: 科研院所 信息化管理系统 设计与应用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可以说是现代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但出版偏倚和研究透明度不足是影响循证实践基础的严重问题。令人担心的是,这些重要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未解决或解决不力。目前监管工作已被证明不足以消除这些问题。幸运的是,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进展,将来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污点故事"来回顾。不过时间才是仲裁者,以检验这项补救措施的最终效果。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记录了为解决这些问题所经历的失败、可行和正在进行的措施,以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现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科研需求现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湖南省某儿童专科医院工作的588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第3部分为护理人员科研需求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588份,实际回收问卷577份,有效回收率为98.13%。结果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得分较高的3项分别是经常通过互联网搜索专业的相关资料(3.255±0.491)分、能进行统计描述(2.931±0.572)分以及能使用中文数据库(2.894±0.429)分。科研能力需求率较高的3项分别是申报课题80.94%(467/577)、撰写论文76.95%(444/577)以及专题讲座71.92%(415/577),较低的3项分别是继续深造46.10%(266/577)、检索文献40.90%(236/577)以及小组座谈会38.30%(211/544)。结论护理人员信息检索的基础统计的能力相对较高,但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则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可概括为统计分析能力、信息检索/文献阅读能力、科研选题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4个方面,应重点关注科研能力薄弱的环节是否存在较高的科研需求,有目的地开展护理科研指导和教育工作。

  • 标签: 护理人员 主成分分析 科研能力 科研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构建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并检验该模式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效果。方法2019—2020年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某大学2016级护理本科生54名,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分别在护生参加护理科研体验式学习模式前及体验8个月后发放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其科研能力得分的差异。结果护理本科生体验后与体验前比较,其问题发现能力[(9.43±1.37)vs.(3.96±0.93)分]、文献查阅能力[(16.24±1.64)vs.(7.89±1.53)分]、科研设计能力[(13.96±2.00)vs.(7.09±1.40)分]、科研实践能力[(12.78±1.49)vs.(8.16±1.45)分]、资料处理能力[(12.78±1.49)vs.(6.59±1.21)分]、论文写作能力[(17.41±2.31)vs.(8.28±1.4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科研训练模式可以促进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学生,护理 体验式学习 护理本科生 科研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