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10年MRI不良事件并结合我国MRI主动召回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SUS (system for uniform surveillance)数据库中发生在MRI设备、MRI专用线圈、MR波谱成像以及PET/MR的1548件不良事件;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30件上报给中国的MRI、PET/MR主动召回事件。结果美国1548件MRI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过热损伤906件(58.5%)、机械损伤170件(11.0%)、铁磁性投射损伤133件(8.6%)、混杂事件109件(7.0%)、图像质量89件(5.7%)、噪音86件(5.6%)、不明原因55件(3.6%)、外周神经刺激0件(0%),其中过热损伤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不明原因348件(38.4%)、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257件(28.4%)、皮肤间接触147件(16.2%)、孔径接触97件(10.7%)、非射频相关57件(6.3%)。中国30件MRI主动召回事件类型和数量分别为氦气泄露7件(23.3%)、过热损伤6件(20.0%)、图像质量6件(20.0%)、机械损伤5件(16.7%)、磁体失超3件(10.0%)、标签3件(10.0%)。结论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对我国磁共振生产企业、临床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MRI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不良事件 召回
  • 简介:摘要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变的检测、骨关节等结构的测量评估。本文重点针对ZTE在以上各方面的主要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三维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胸部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连续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资料,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7~85(46±4)岁。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等。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3例,肝左叶10例,肝左右叶3例;肿瘤呈椭圆形15例,圆形12例,结节状9例。肿瘤最大直径2.0~11.0(4.8±2.6)cm。于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21例,等信号11例,稍高信号4例;T2加权成像(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3例,等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24例,等信号12例。病灶于T2WI呈高信号环,中心呈相对低信号的"环礁征" 11例。瘤周假包膜30例,瘤内坏死液化11例,瘤内出血8例。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均匀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14例,动脉期显著强化16例,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5例。门静脉期肿瘤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7例,等于肝实质12例,低于肝实质17例。延迟期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信号1例,等于肝实质18例,低于肝实质17例。肿瘤假包膜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30例,无强化6例。结论肝细胞腺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及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有"环礁征" 、瘤周假包膜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腺瘤,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嗅球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体积测量方法,初步建立正常儿童嗅球体积的参考范围。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120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及徐州市儿童医院体检儿童病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4组,其中男童60例,女童60例,所有儿童均使用GE DISCOVERY MR750 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序列扫描获得嗅球影像,应用人工勾画边界并逐层相加的方法计算双侧嗅球体积。结果正常男童嗅球体积分别为左(21.97±0.50) mm3、右(22.51±0.49) mm3、总(44.78±0.95) mm3,正常女童嗅球体积分别为左(23.08±0.82) mm3、右(22.33±0.76) mm3、总(45.41±1.55) mm3,男童、女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及总嗅球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FSE序列能清晰地显示嗅球轮廓,可用于嗅球体积的测量研究;男童、女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女童嗅球体积整体呈减小趋势;正常儿童嗅球体积范围的测定后续或可作为评价儿童嗅球病变的参考之一。

  • 标签: 嗅球 儿童 体积 测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发病率高,健康结局差和治疗费用高昂为特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肾脏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髓质缺氧被认为是导致CKD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评估和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重复性差,所以很难在临床上进行疾病的随访监测。MRI可以非侵入性提供有关组织结构的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提供了对肾功能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独特洞察力的前景,但其评估病变肾脏纤维化和炎症的潜力仍不明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慢性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慢性肾病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肥胖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棕色脂肪可诱导机体内源性能量消耗,从而作为此类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诊治靶点之一。因此准确检测及定量分析棕色脂肪,对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棕色脂肪的手段不一,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间接气体交换测温法、红外线测温法、交感神经张力测定法、棕色脂肪称重等。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及定量检测准等优势,且能够同时检测未激活与激活状态的棕色脂肪,广泛地应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研究。作者就目前常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 磁共振成像 肥胖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性刮宫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1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9%(171/199)。MRI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3、0.574、0.573(均P<0.05)。MRI诊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45.2%(19/42),特异性为88.5%(139/157),阳性预测值为51.4%(19/37),阴性预测值为85.8%(139/162),准确率为79.4%(158/199)。MRI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性为58.3%(14/24),特异性为96.0%(168/175),阳性预测值为66.7%(14/21),阴性预测值为94.4%(168/178),准确率为91.5%(182/19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2/18,特异性为95.6%(173/181),阳性预测值为60.0%(12/20),阴性预测值为96.6%(173/179),准确率为93.0%(185/199)。提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较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是无创性评价肾内氧代谢功能技术。随着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临床研究的持续发展,能监测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小球疾病、肾移植、肾血管疾病以及肾脏肿瘤等多种肾脏疾病的氧合水平变化。笔者综述了关于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进展。

  • 标签: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郝飞 和清源 崔哲 刘子龙 卢嘉宾 张恒 徐萌 谢利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德 067000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学成像设备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对MRI仪定量检测能力进行质量控制的多参数水膜,并基于这种水膜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与方法研制多参数水模,通过多参数水模中不同的结构层内置的特征溶液表征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并进行定值;然后提取水膜MRI图像目标区域灰度值、获取多域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建立质控标定算法,并应用此质控方法对PA0、PA1两台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膜能满足对MRI设备的PD、T1、T2、ADC值质量检测。最小二乘法的T1质控分析方法对两台设备量值稳定性质控中,PA0的T1量值稳定性明显优于PA1。采用灰度卷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两台设备量值准确度质控的准确率。结论本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参数水模能够对功能成像定量技术进行质控,建立了能够溯源至国际单位制的设备性能评价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构筑了我国MRI设备质控的基础。

  • 标签: 多参数水模 质量控制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国家标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性刮宫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1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9%(171/199)。MRI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3、0.574、0.573(均P<0.05)。MRI诊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45.2%(19/42),特异性为88.5%(139/157),阳性预测值为51.4%(19/37),阴性预测值为85.8%(139/162),准确率为79.4%(158/199)。MRI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性为58.3%(14/24),特异性为96.0%(168/175),阳性预测值为66.7%(14/21),阴性预测值为94.4%(168/178),准确率为91.5%(182/19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2/18,特异性为95.6%(173/181),阳性预测值为60.0%(12/20),阴性预测值为96.6%(173/179),准确率为93.0%(185/199)。提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较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不同脑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技术监测客观睡眠参数;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睡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所有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受试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1)代谢物浓度比较:与HC组对比,PI组左侧丘脑Cr、Cho浓度升高(P=0.040,P=0.007),右侧丘脑Cho浓度升高(P=0.039),双侧海马和壳核区的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ll>0.05)。(2)相关性:PI患者左侧丘脑NAA值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384,P=0.017),左侧丘脑NAA/Cr值与REM%呈负相关(r=-0.387,P=0.016);右侧丘脑Cho/Cr值与SL%呈正相关(r=0.380,P=0.019),丘脑NAA、Cr、Cho、NAA/Cr、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PI患者左侧海马Cho值与ArI呈正相关(r=0.348,P=0.044);右侧海马Cho值(r=-0.334,P=0.047)、Cr值(r=-0.445,P=0.007)与BDI评分呈负相关。PI患者左侧壳核NAA值与N3%呈正相关(r=0.340,P=0.037);左侧壳核Cr值与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呈正相关(r=0.447,P=0.005);左侧壳核NAA/Cr值与N1% (r=-0.344,P=0.047)、TAI评分(r=-0.521,P=0.001)、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r=-0.400,P=0.013)呈负相关;左侧壳核Cho/Cr与TAI评分(r=-0.527,P=0.001)、SAI评分(r=-0.434,P=0.007)呈负相关。组间差异的参数与各量表评分及PSG参数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患者丘脑Cho及Cr代谢紊乱;客观睡眠影响丘脑区域代谢,而患者情绪障碍与海马和壳核区域的代谢有关。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代谢 丘脑 海马 壳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与CT在诊断细微肋骨骨折上的对比研究,探讨MRI对细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胸外伤患者25例,于受伤后3周内给予患者首次CT及MRI检查,伤后4~8周行CT复查。以复查CT有骨痂生长为金标准,对细微肋骨骨折进行分型,比较MRI与首次CT检查在细微肋骨骨折上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I与首次CT检查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细微肋骨骨折分为两型,Ⅰ型为骨皮质断裂伴骨痂形成,MRI上表现为骨髓水肿伴骨膜下积液;Ⅱ型为骨皮质显示完整伴有骨内骨痂形成,MRI上仅有骨髓水肿。复查CT共确诊91处细微肋骨骨折,其中Ⅰ型骨折共86处(占94.51%),Ⅱ型骨折共5处(占5.49%)。MRI检查共诊断90处骨折,3处为假阳性,其诊断准确率为92.55%,敏感度为95.60%,其中Ⅰ型骨折共85处(3处假阳性),在压脂序列上表现为“三明治”征,即内层为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影,中层为低信号的骨皮质,外层为高信号的骨膜下积液;Ⅱ型骨折共5处,在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影,无骨膜下积液。首次CT检查发现55处骨折,全部为Ⅰ型骨折,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均为60.44%。MRI与首次CT检查检出的骨折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MRI检查对细微肋骨骨折具有高度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可作为除CT检查以外的常规补充检查项目应用于轻度胸外伤患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肋骨骨折 斜横断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MRI确诊的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共纳入47例脑梗死患儿,在怀疑脑梗死后2.3 d(1~7 d)行MRI检查,19例在怀疑脑梗死后10~18 d再次进行MRI检查。47例患儿中,左侧脑梗死33例(70.2%),其中25例为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53.2%),右侧脑梗死11例(23.4%),双侧脑梗死3例(6.4%);首次MRI扫描时35例(74.5%)T1WI异常低信号改变,40例(85.1%)T2WI高信号改变,再次扫描时(10~18 d)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改变、T2WI高信号改变;所有患儿弥散加权成像均为高信号改变。32例患儿进行MRA检查,11例存在异常(34.4%),平均检测时间为怀疑脑梗死后2.9 d(2~4 d);21例未发现异常,平均检测时间为怀疑脑梗死后4.5 d(2~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早产儿与足月儿受累动脉、MRA异常比例、大面积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是否异常与性别、出生体重、急性期惊厥、梗死面积、受累动脉等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常规MRI序列可协助了解新生儿脑梗死病程,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明确梗死范围。MRA检查发现异常率较低,这可能与MRA检查滞后、梗塞动脉早期自动清除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同时多层成像技术(simultaneous multi-slice,SMS)通过多种不同频率的射频脉冲合成一条复合宽带脉冲,一次激发可以同时激励和同时采集多个层面,这标志着磁共振扫描从单层跨入全新的多层时代。目前该快速成像技术已经商品化并投入临床使用,研究范围也已经从最初的神经系统扩展到了全身多个部位。作者通过阅读文献就SMS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同时多层采集技术 快速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核磁共振成像下儿童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骶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儿童,年龄1 d~15岁。以记数方式表示脊髓圆锥末端对应脊柱位置,将每一脊柱单元等分为上、中、下1/3,并分别用U、M、L表示,椎间盘作为一独立节段。将T12-U1/3记为0,T12-M1/3记为1,T12-L1/3记为2,T12-L1记为3,由上到下依次记数。将患儿分为不同年龄段:<1个月、1~5个月、6~11个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按照性别将患儿分为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比较2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231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09例,年龄为(4±4)岁。<1月、1~5月、6 ~11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患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应记数分别为:7.3±2.0、7.3±2.3、6.4±1.8、6.5±2.6、5.4±2.2、5.5±1.8和5.0±1.8。M组和F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个月、1~5个月、6~11个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儿童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应记数分别为:7.3、7.3、6.4、6.5、5.4、5.5和5.0。

  • 标签: 儿童 脊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符合2011年修订版OSAHS诊断标准,且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后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24例,年龄40~ 60岁,及正常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25名,年龄40~ 60岁,进行心脏磁共振基于梯度回波的多时相电影序列扫描、look-locker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y,MOLLI)序列对比剂注射前T1 mapping扫描、基于T2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teady-state free-precession,SSFP)的T2 mapping扫描、T1 scout序列扫描、MOLLI序列对比剂注射后T1 mapping扫描。获得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室心肌T1值、T2值及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ECV)值。结果(1)心功能相关参数:OSAHS组LVEF、LVEDV及LVSV低于正常对照组,LVESV及LVM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学参数:中间段T2值、心尖段T2值及左室心肌平均T2值OSAHS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心肌及左室平均增强前T1值及ECV值OSAHS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OSAHS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的早期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 OSAHS患者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心肌质量增加;(3) OSAHS患者左室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水肿和炎性改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功能 心肌损害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瘤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单发脑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阴性颞叶癫痫(nonlesion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NL)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忆水平和影像学特点。方法纳入2012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44例单侧TLE-NL患者和53例同期就诊单侧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temporal lobe epilepsy with hippocampal sclerosis,TLE-HS)患者,对TLE-NL和TLE-HS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同时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患者和对照组记忆功能,并通过高分辨率MRI定量分析海马体积及形态,评估TLE-NL和TLE-HS患者记忆水平和海马体积的改变。结果TLE-NL患者比TLE-HS患者发病年龄更晚[(24.3±12.6)岁与(15.8±10.3)岁;t=3.684,P<0.01],癫痫病程更短[4.00(2.00,8.75)年与14.00(7.50,22.00)年;Z=-4.675,P<0.01],热性惊厥史比例[4.5%(2/44)与62.3%(33/53);χ2=32.270,P<0.01)和药物难治性比例更低[47.7%(21/44)与84.9%(45/53);χ2=15.282,P<0.01)。TLE-NL患者在性别比例、癫痫家族史、致痫灶侧别、先兆发生率、症状学类型及发作频率上与TLE-HS患者类似。TLE-NL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记忆损害(记忆商数:105.2±17.4与103.8±16.2;P=1.000),而TLE-H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记忆损害(记忆商数:84.5±20.3与103.8±16.2;P<0.01)。TLE-NL患者海马体积和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TLE-HS患者存在明显致痫灶同侧海马萎缩[(2 953±481)mm3与(4 431±505)mm3;P<0.01),形态分析结果提示萎缩以海马头及海马体部明显。结论TLE-NL是一类有别于TLE-HS的颞叶癫痫综合征,具有发病年龄晚、病程短、热性惊厥史少、药物难治性癫痫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记忆损害及海马萎缩的临床特点。

  • 标签: 颞叶癫痫 磁共振成像 海马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