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利用加速轨迹日志评估多叶准直(MLC)性能的解决方案并对TrueBeam加速MLC评估。方法所有测量在不同机架/小机头组合下各测5次。用动、静态MLC构造宽度1 mm的狭缝,评估加速小野到位精度控制能力。由MLC重复运动评估其重复性。由MLC构造宽度1 cm的狭缝以不同速度由-7 cm匀速滑至7 cm处停止或立马匀速滑回,评估其匀速、变方向运动。由交叉运动评估其在复杂计划中的表现。结果动静态狭缝野MLC到位准确度高。重复性得机架0°、非0°时MLC误差频谱分布一致,绝对值差0.001 1 mm。机架0°、MLC速度由5 mm/s增至25 mm/s时,其均方误差(RMSE)由0.0150 mm增至0.0598 mm。机架非0°时,RMSE变化趋势一致,但绝对值稍大。MLC变方向运动引起的"超速"较其由静止启动时明显性低,速度在交叉前后无明显变化,速度在设定速度附近上下波动,且与机架角度无关。结论利用轨迹日志评估加速MLC性能的方法,能对TrueBeam加速MLC进行详细评估,可用于MLC快速质控。

  • 标签: 轨迹日志 加速器质控 多叶准直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分析起搏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后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圳博英IS9001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携带式记录盒,记录起搏患者24 h心律、心率情况。先采用常规模块分析法分析45例起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同样的病例再采用散点图分析法分析。结果常规模块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40.83±20.22)次]、滞后频率次数[(1.74±0.96)次]、频率应答次数[(23.53±11.73)次]、起搏异常状态次数[(0.37±0.16)次]。散点图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367.45±94.36)次]、滞后频率次数[(54.21±23.85)次]、频率应答次数[(168.47±71.84)次]、起搏异常状态次数[(1.74±0.4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3、-2.867、-3.147、-1.201,均P<0.05)。结论散点图分析法分析起搏的功能状态准确、有效,可以为临床安装起搏的患者提供各项切实、有效的数据,并能发现各种起搏的异常状态。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模块分析 散点图分析 低限频率 滞后频率 频率应答 起搏器异常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封闭机架直线加速机房的细节设计,优化机房的射线防护及布局。方法根据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和国家辐射防护技术标准,结合Halcyon加速结构特性,从机房空间布局、屏蔽计算、电器设施、净化通风和温湿度控制等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该设备机房与传统加速机房建设的区别。结果Halcyon整机结构紧凑,采用封闭环形机架设计且自带主束屏蔽装置,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极大降低辐射防护压力,经过优化的机房设计布局,可以排除隐患,避免设计缺陷,防止因设计失误给设备运行带来不良后果。结论Halcyon加速整机结构不同于以往常规加速,应充分考虑细节设计,才能保证辐射防护最优化,为后期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投入使用后能够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 标签: 加速器机房建设 加速器机房设计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或跗骨窦弧形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辅助复位显露并辅助复位,空心钉、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60足闭合性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辅助复位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组(微创组,24例28足)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切开组(传统组,29例32足)。比较微创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种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5±1.2)d]和手术时间[(62.6±6.3)min]短于传统组[(7.6±3.5)d和(85.9±9.7)min]、手术出血量[(30.5±3.8)mL]少于传统组[(80.9±8.3)mL]、切口并发症发生率(0)和距下关节僵硬率(10.7%)低于传统组(9.4%和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AOFAS的踝-后足评分[(92.8±5.9)分和(89.5±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应用椎体牵开、辅助复位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位准确、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装治疗中多种施源的Offset值。方法选取插植钢针(Part#083.062)、插植塑料圆针(Part#189.608)、插植塑料尖针(Part#189.601)、多通道施源软管(Part#110.800)、塑料宫腔管(Part#189.745)、金属宫腔管(Part#110.437)施源。根据源在荧光胶片放射性成像,确定施源顶端驻留点位置以及到施源顶端的距离。在施源顶端驻留点位置贴铅珠,将施源置入盆腔体模中进行CT扫描。然后在计划系统中重建施源,通过调整Offset值使铅珠与施源顶端驻留点对准,从而得到施源Offset值。塑料材质施源由于密度与人体组织接近,施源顶端难以准确重建,因此利用挡块或者假源重建施源,得到塑料材质施源Offset值。根据验证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施源Offset值差异。结果不同施源Offset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插植钢针为-11.4 mm,插植塑料圆针为-4.1 mm,插植塑料尖针为-3.5 mm,多通道施源软管为0 mm或-5.0 mm,塑料宫腔管为-6.5 mm,金属宫腔管为-7.5 mm。结论为了适应精确放疗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后装中施源Offset值进行测量验证。

  • 标签: 施源器重建 Offset值 放射性自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卒中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因心房颤动行经皮心脏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封堵血栓形成的病例,提示对于左心耳封堵术后服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强调术后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并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此外还应定期复查经食道心脏超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封堵器相关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造成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患儿通常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从而造成步态异常。下肢矫形在矫正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预防、矫正畸形,增加关节稳定性,抑制肌肉痉挛及不随意运动,从而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并改善整体活动能力。脑瘫患儿常用的矫形主要包括上肢矫形、下肢矫形、颈托与围腰等,本文主要介绍各种类型下肢矫形及其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 标签: 下肢矫形器 脑性瘫痪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随访模式的展望。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诊室随访 远程随访 随访模式探讨 起搏器随访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椎间融合(cage)内固定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节段包括C2,3 1例,C3,4 3例,C4,5 9例,C5,6 6例,C6,7 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术(零切迹组)12例,颈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术(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2-C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26.000,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343,116.448,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55,88.500,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次随访时14.22%±4.5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8,99.307,P=0.000)。零切迹组C2-C7 Cobb角由术前8.26°±2.92°改善至术后3个月15.69°±4.06°、末次随访时14.80°±4.18°,钛板组由术前5.53°±9.04°改善至术后3个月15.51°±6.75°、末次随访时14.68°±6.8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14,53.315,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及食管损伤。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钛板cage内固定术治疗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26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零切迹组)、28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钛板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恢复率评价临床疗效;于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Cobb角、C2~7矢状面垂直轴(C2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 SVA)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结果零切迹组手术时间(83.0±14.9) min范围(60~120 min)、术中出血量(70.5±27.3) ml(范围30~150 ml),钛板组手术时间(100.0±23.9) 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104.2±38.8) ml(范围30~25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2.06;P=0.00,0.04)。零切迹组随访(30.4±5.8)个月(范围24~36个月),钛板组随访(31.2±4.9)个月(范围24~36个月)。零切迹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分和(9.2±1.7)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的(2.1±0.8)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3.4±1.0)分和(15.1±0.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96,221.40;P=0.00);钛板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1)分和(8.7±1.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3±0.9)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2.6±0.9)分和(15.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35,126.64;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且大于钛板组(P<0.05)。零切迹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6.7°±2.7°和-6.5°±3.2°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4.2°±4.9°和12.9°±4.9°、末次随访时的5.9°±4.7°和5.0°±4.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8,179.97,P=0.00);钛板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5.7°±3.5°和-6.1°±4.0°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3.9°±6.9°和13.0°±6.4°、末次随访时的11.0°±5.5°和10.4°±5.6°,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7,119.98,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且小于钛板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7.7%(2/26),钛板组为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2)。结论对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可取得更加满意的中期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应尽量避免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

  • 标签: 颈椎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眼附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发生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是眼附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恶性较低,预后较好。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本文着重对眼附属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深入认识眼附属MALT淋巴瘤,从而更精准地诊断、更有效地治疗该病。(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16-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精准放疗时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作为放疗的主要设备,能否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使之可靠运行,是保证放疗精确实施的先决条件。本指南为国内医疗机构制定本单位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质控方法提供指导,范围涵盖机械性能、安全联锁、剂量学性能、图像引导、特殊照射等多方面内容。在制定指南时,以已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为依据,旨在将国内各机构的质控项目统一化。使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进行放疗的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质控人员,建议每台加速至少配1名医学物理师。对于日检项目,由技师或医学物理师完成;对于月检及年检项目,由医学物理师完成。参加质控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并经过完善培训,测量结果由高年资医学物理师审核并存档。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合型髌骨环抱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呈贡区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环抱组(n=20)与张力带组(n=19),男25例,女14例,年龄(41±22)岁,年龄范围为19~6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临床愈合时间、与健侧对比屈曲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环抱组患者术后4、8、12周膝关节屈曲角度(90.0°±13.2°、110.0°±8.3°、120.0°±9.0°)活动范围优于张力带组(74.0°±10.5°、89.0°±10.5°、105.0°±10.5°);临床愈合时间[(11.0±3.3)周]短于张力带组[(12.0±4.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24周患侧膝关节对比健侧伸直活动正常,环抱组屈曲活动缺失(5.0°±3.3°)优于张力带组(1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聚合型髌骨环抱治疗髌骨骨折,患者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症状较少,内固定更为稳定,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效果较好,临床愈合时间相对缩短,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髌骨 骨折 聚合型髌骨环抱器 张力带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SCD)。一项给透析患者植入心脏复律除颤的试验,研究了一级预防性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ICD)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透析患者所起到的预防死亡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巩膜咬切治疗泪点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州爱尔眼科医院2014年至2018年门诊下泪点息肉阻塞60例(7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巩膜咬切咬切泪点息肉。随访1年,观察术后泪溢症状和泪道冲洗情况。结果75眼中71眼(94.67%)咬切后泪溢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其余4眼未愈(5.33%),经再次咬切后治愈。结论应用巩膜咬切治疗泪点息肉效果良好。

  • 标签: 息肉,泪点 咬切器,巩膜
  • 简介:摘要女性外生殖美容整形是指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对外阴及阴道进行整复的新兴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外生殖美容整形术也得到了飞跃地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也使女性外生殖美容整形展现出了美好的前景。该文对女性外生殖美容整形的新观点和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阴阜成形术、阴蒂包皮成形术、小阴唇缩小成形术、大阴唇缩小成形术、大阴唇增大成形术、阴道紧缩术、处女膜破裂修复术等手术方法,以及G点增大术、性高潮刺激疗法、光电-能量治疗等非手术方案,以便使整形外科医生和妇科医生在观念和治疗方法上对女性外生殖整形有更深地了解。

  • 标签: 外生殖器,女性 整形外科 修复外科手术 非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