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MSM中HIV自我检测(HIVST)模式和现场HIV快速检测(HIV-RDT)模式的成本效果和支付意愿,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视角,收集珠海市在2019年1-9月MSM参与两种HIV检测模式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采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10 000名MSM队列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敏感性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绘制成本效果可支付曲线评价策略的可支付性。结果珠海市男同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动员参与HIVST和现场HIV-RDT的MSM人次数为2 303 vs. 816,发现HIV筛查阳性者人数为33 vs. 35,筛查阳性率为1.7% vs. 4.3%。每筛查1例的成本为60.45元vs. 240.43元,每发现1例筛查阳性的成本为4 218元vs. 5 606元。决策树模型运行结果显示,每检测1例MSM的平均费用为44.67元vs. 148.42元,ICER为负值。当发现1例HIV筛查阳性支付意愿低于6 528元时,HIVST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现场HIV-RDT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结论珠海市现行的HIVST模式是具有经济学价值的公共卫生项目,决策者应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推广HIVST在MSM中的应用。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自我检测 HIV快速检测 成本效果分析 社会组织
  • 作者: 李卓 韩晟 蒋朱明 方海 王杨 吴久鸿 张慧 王艳 李小萌 张献娜 于康 康维明 李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15
  • 出处:《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系临床营养科 100730,北京大学药学院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医学研究统计中心 100037,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北京 100101,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阳 55000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19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以临床研究为基础的成本-效果有关的营养用药卫生经济学论文的方法学作文献系统分析。方法检索自建库伊始至2019年10月PubMed和万方医学网中营养用药卫生经济学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对其方法学(研究对象及分组、混杂因素、研究视角、成本核算、健康产出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等)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4篇目标文献。研究对象来源于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并采用随机化分组、回归、倾向性评分匹配等控制混杂因素。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文献中研究视角表述有待明晰,主要关注"直接医疗成本",通过计算成本效果比或增量成本效果比来评价医疗干预措施的经济性。结论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领域高质量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证据还需加强,尤其是在混杂因素的控制、研究视角的选择及敏感性分析上,还需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去探索。

  • 标签: 肠外肠内营养学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3T模式 成本-效果比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浙江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结果和成本效果,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析40~74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测算以检出1例病变的成本为指标的成本效果比。结果共完成问卷调查166 285名,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1 975名(13.2%),其中4 389名接受了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0.0%,共检出结直肠癌11例(检出率为0.3%)、进展期腺瘤119例(2.7%)和非进展期腺瘤229例(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类便隐血检测史、肠息肉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肠镜依从率显著相关;年龄、吸烟史、肠息肉病史与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有关。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筛查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成本为22 355.74元,其中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达264 204.18元;年龄组越大,成本效果比越小;敏感性分析提示提高肠镜依从率可降低成本效果比。结论当前筛查项目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但结肠镜依从性相对较低,限制了筛查整体效果和经济学收益,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的组织动员工作。

  • 标签: 肿瘤,结直肠 筛查 依从性 检出率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对根除H.pylori的经验性四联方案药物经济学的影响。方法基于1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2935010)的382例H.pylori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其中药物敏感试验组(药敏组)28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H.pylori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14 d根除H.pylori的三联或四联方案治疗;经验组9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96例,胃镜经验组),给予14 d根除H.pylori的经验四联方案治疗。同时,以经验组患者为基础设立模拟的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经验组(UBT经验组;96例,采用13C-UBT检查首次发现H.pylori感染),在成本核算时去除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相关费用,补充13C-UBT的费用,其他情况保留胃镜经验组患者的信息。以H.pylori根除率为效果指标,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比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成本-效果比(CER),以及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基于ITT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ITT分析结果显示,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分别为(1 747.41±149.30)、1 032.71、657.71元,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分别高(714.70±149.30)和(1 089.70±149.30)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CER分别为(19.08±1.49)、12.09和7.70元/%;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ICER分别为(115.27±1.49)和(175.76±1.49)元/%。药敏组相较于经验组的ICER受H.pylori根除率和药物敏感试验费用的影响均较大:当经验组H.pylori根除率降低时,药敏组的ICER随之下降;当药敏组的H.pylori根除率增高时,ICER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当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调或上调20%时,H.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为99.15和131.40元,药敏组较UBT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59.63和191.89元。结论对于通过13C-UBT明确H.pylori感染而无胃镜检查指征的患者,首选经验性四联方案;对于拟行胃镜检查明确H.pylori感染的患者,在H.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可承受额外开支115.27元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H.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后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根除方案;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降将更加有利于药物敏感试验后个体化治疗的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药物敏感试验 成本-效果分析 增量成本-效果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初级预防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研他汀药和国产仿制他汀药在服药依从性、降胆固醇幅度和成本效果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提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处方他汀药的≥18岁患者处方记录,筛选出41 496条原研他汀药处方记录和60 491条国产仿制他汀药处方记录,比较首次处方后1年内的服药依从性,对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比较服药1年后两组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幅度,并采用成本-比值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国产仿制他汀药的服药依从性(28.2%)较原研药差(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服药依从性较好且1年内未更换或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中,调整个体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社区内相关性的影响后,199名一直服用国产仿制阿托伐他汀(20 mg/d)的患者1年后降低TC[降低幅度:(0.86±0.07)mmol/L vs.(0.40±0.10)mmol/L,P<0.001]和LDL-C[降低幅度:(0.67±0.07)mmol/L vs.(0.42±0.08)mmol/L,P=0.003]的幅度大于服用相同成分和剂量原研药的患者(232名),且降低相同幅度的胆固醇可以节省50%以上的医药费。结论尽管国产仿制他汀药依从性较差,但有可能在降胆固醇效果上替代原研药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但本研究证据级别有限且缺乏不良反应数据,有必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动国产仿制药的发展。

  • 标签: 他汀药 原研药 仿制药 依从性 成本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肺移植 肺叶 终末期肺
  • 简介:摘要目的从全社会的角度对本地区腹腔镜与开放手术两种方法用于小儿疝的治疗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为眉山市医保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为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7年1月至1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疝患者中,选取年龄1~3岁的患儿共144例进行分析。经济成本分析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和其他费用三个部分,疗效评价采用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结果开放手术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平均费用为3918.346元,腹腔镜手术组为4764.809元;开放手术组的QALY为0.345,腹腔镜手术组为0.380;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的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159.738元/年;敏感性分析得出,对成本效益比(C/E)的影响最大的是器械耗材费,其次是麻醉费和手术费;临界值分析得出,当腹腔镜组术中耗材器械使用费降至912.082元时,2组患者的C/E相当。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放手术虽然花费更高,但其同时会给患儿带来更大的获益,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腹腔镜手术应该作为治疗小儿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疝,腹股沟 小儿 腹腔镜疝修补术 成本-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应用于PICC置管白血病化疗患儿对其置管风险及患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100例PICC置管白血病化疗患儿,对其开展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进行管理。查找出PICC置管操作和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内容及潜在风险因素,并按照公式计算出风险数值(RPN)。以RPN值为依据展开剖析,制订出白血病PICC管道维护与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并对其临床成效进行后续观察。结果在开展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后,评估失误、操作不规范、患儿不配合、用物准备不足等置管操作RPN评分分别为(619.5 ± 11.7)、(859.3 ± 18.7)、(248.6 ± 20.6)、(597.4 ± 8.4)分,而实施该项干预前评分分别为(1 347.5 ± 27.8)、(1 127.4 ± 34.7)、(427.3 ± 41.9)、(703.2 ± 14.7)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563~14.279,均P<0.05);在开展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后,药物因素、患儿因素、封管无效、输液中断、宣教不到位、置管维护RPN评分分别为(598.4 ± 17.4)、(537.2 ± 12.1)、(407.3 ± 12.1)、(178.4 ± 12.1)、(85.6 ± 12.7)分,而实施该项干预前评分分别为(986.4 ± 30.7)、(685.7 ± 17.8)、(527.4 ± 23.6)、(359.2 ± 29.4)、(148.3 ± 26.5)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092~19.634,均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应用于白血病PICC管道置管与维护的患儿,能提高管道管理成效,降低管道维护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ICC置管 白血病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置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医学人文的示善-倾听-交流-合作(GLTC)医患沟通模式制定住院患者沟通方案,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医疗质量,有效增强医生沟通与临床工作能力。方法自行制定《住院患者GLTC医患沟通方案》与《住院患者医患沟通满意度调查表》。于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应用沟通方案对来自江苏省5家三级公立医院的5名不同科室医生进行培训。通过问卷对医生及其负责患者进行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50份,比较培训前后医患沟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方案应用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总体高于方案应用前(P<0.05),医疗费用与病情讲解沟通相关项目患者满意度较低;方案应用后,医患双方对医患沟通满意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内科医生对方案应用性评价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应用GLTC医患沟通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建议将该沟通方案融入住院患者医疗过程中,并根据患者差异制定个体化的实施方案。要加强医疗费用方面的沟通和医学知识讲解,多种措施并举调整医生接诊心态,不断改进方案,提高临床应用性。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医患沟通 住院患者 医患评价 医学人文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成本效率及其构成要素,分析成本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OST、CCR、BCC模型,分别测量我国3个省份141所样本医院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8年样本医院成本效率值为0.632,配置效率值为0.929,技术效率值为0.675,纯技术效率值为0.732,规模效率值为0.917。10所(7.09%)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41所(29.08%)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90所(63.83%)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地区人均GDP以及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等,对样本医院成本效率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技术效率是影响成本效率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是提升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是提高技术效率的主要和必要途径。内部因素对成本效率影响较大。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降低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等,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效率。

  • 标签: 医院,公立 成本效率 COST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12例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0级3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1例。6例患者采用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治疗,9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结果动脉瘤腔致密栓塞15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10例(66.7%),栓塞程度在70%~90%者5例(33.3%),无死亡病例。结论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与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均可达到前交通动脉瘤治愈的目的。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 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边缘供心使用经验,探讨边缘供心的使用原则和风险防控。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3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原位心脏移植术,均采用双腔法吻合。包括单纯心脏移植28例,心肺联合移植2例,心肾联合移植1例。将患者按照供心来源分为常规供心组(5例)和边缘供心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无急性排斥反应,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与常规供心组相比,边缘供心组体外循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心电图异常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0.5~1.0年,随访率100%,期间边缘供心组1例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其他患者均无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发生,无再次心衰发生;两组在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感染和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边缘供心并未对心脏移植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和恢复产生明显影响,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心脏移植 边缘供体 终末期心脏疾病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投诉管理及危机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投诉率、差错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门诊投诉率及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科及产科门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管理 门诊护理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护理成本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护理成本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检索CNKI 1990年1月1日—2019年12月13日有关护理成本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463篇相关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合作较少,护理经济学、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成本分析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突现词强度最高的长期护理保险为本领域内的研究前沿。结论应加强科研机构间合作,同时依托大数据、计算机等手段建立护理成本核算模型,并延伸研究范围至社区、居家,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补偿标准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护理学 护理成本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或者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句容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8例(32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2天患者视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光感降为0,手动极显著降为0(χ2=12.252,P<0.01),指数由术前的21.9%极显著降为6.3%(χ2=8.060,P<0.01),0.01~由50.0%极显著降为6.3%(χ2=21.731,P<0.01),而0.12以上视力者占比达到87.5%,特别是0.3~占比达到62.5%。超声乳化法(26眼)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显著优于小切口手法碎核术(6眼中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出各有2眼),超声乳化法和小切口手法碎核均发生角膜水肿和高眼压等术后并发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或者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既能治疗白内障,又能纠正高度屈光不正,改善视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调整作息时间以及医疗知识科普在内的常规的术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术前辅导的基础上,予以护理管理,从患者管理、病房管理、医护配合、科室合作4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总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生活功能评分、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术后感染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生活功能评分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实验组各评分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功能以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能够通过提高手术成功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提高术后满意度,降低术后感染率,适宜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骨科 手术室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切除直肠间质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TEM)技术切除直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3±13.1)岁。39例患者均由统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及围术期管理,随访8~68个月。结果3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在TEM下均成功切除病灶,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 ml,平均手术时间(50.3±9.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平均大小(3.3±1.4) cm,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平均住院时间(7.9±2.3) d。随访期间复发1例(2.6%),转移3例(7.7%)。1例(2.6%)复发患者再次行TEM术后目前并且稳定;2例(5.1%)患者肝转移,1例(2.6%)发生骨转移,其中2例(5.1%)死亡。结论经TEM治疗直肠间质瘤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护生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所有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性研究,由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组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传统教学组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值为13.24,95%CI 11.46~15.02,P<0.01];患者对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组护生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人文关怀教育组的护生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值为4.27,95%CI 2.92~6.24,P<0.01;OR值为4.49,95%CI 1.41~14.25,P<0.05]。结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能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使护生更加愿意从事护理工作。

  • 标签: 学生,护理 人文关怀教育 教学效果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