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彩虹 刘祖国 张明昌 孙旭光 徐建江 梁凌毅 林祥 王家松 田磊 吴甦潜 刘艳 钟桃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 361002,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及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 3611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 361016,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 510060,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厦门 361005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5个单位符合条件的中度干眼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对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观察用药后的药物刺激性。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共100例患者纳入研究,8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性25例,女性59例;年龄(43±14)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后2、4周,试验组干眼症状总评分分别为(7.17±3.60)、(5.95±3.25)分,对照组分别为(7.01±3.25)、(6.32±3.85)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的(9.48±3.88)分(t=6.226,6.563)和对照组的(9.15±3.58)分(t=4.693,4.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BUT分别为4.00(2.40,5.00)、4.64(3.00,5.00)s,较治疗前的3.72(2.00,4.39)s均明显延长(Z=-2.485,-3.152;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BUT为4.41(2.79,5.12)s,较治疗前的3.89(2.09,4.2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53,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BUT为 5.21(3.00,5.02)s,较治疗前明显延长(Z=-2.485,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SⅠt结果分别为 7.31(3.75,10.00)、8.50(4.00,11.00)mm,较治疗前的6.69(2.00,8.13)mm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1,-2.236;P<0.05);治疗后2、4周,对照组SIt结果分别为6.82(2.00,8.25)、6.86(3.00,9.25)mm,较治疗前的6.50(2.00,7.75)mm均无明显增加(Z=-0.179,-1.161;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个组的干眼症状总评分、BUT、SⅠt结果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和杯状细胞数量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3,-3.308;P<0.05);对照组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95,-0.095;P>0.05)。治疗后4周,2个组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3,P<0.05),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2,P>0.05)。治疗期间2个组大部分患者均认为药物无刺激性,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0,P>0.05)。结论rb-bFGF凝胶和凝胶基质均能有效改善中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但rb-bFGF凝胶在促进结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增加杯状细胞数量方面较凝胶基质有明显优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30-938)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润眼液 随机对照试验(主题)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注册的护理相关试验的特征,分析护理相关研究的设计类型、实施单位、资金来源和研究领域等特点。方法检索ChiCTR数据库中的护理相关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25日。对注册护理相关试验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护理相关试验319项,其中268项试验的注册状态为预注册,51项为补注册。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北京市的试验注册数量≥25项。经费来源主要是院校资金,其次依次是地方财政、自筹和国家财政。注册的试验中,RCT有239项(74.92%),27项为多中心临床试验,有53项试验使用了盲法,277项试验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领域分布广泛,主要为肿瘤、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结论ChiCTR注册护理相关试验的数量呈递增趋势,但研究分布存在地区不均衡性、高级别基金资助比例不高等情况,需要相关人员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研究登记管理和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提高护理的科研水平。

  • 标签: 护理研究 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特征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试验启动前各环节审批耗费时间情况,探讨临床试验启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启动的药物临床试验启动前各环节审批耗费时间,比较不同情况的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签署时间和启动时间。结果医院自2020年至2021年6月启动的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签署中位时间为19(11~26)天,从立项审批通过到召开启动会中位耗时235(175~317)天。不同的试验分期、不同申办方发起、不同药物类型、医院是否为组长单位的临床试验间合同签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药物试验相对于其他期别的试验启动前耗费时间最长,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相对于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试验启动时间的中位数为136天(P<0.05)。结论临床试验机构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将合同审批及伦理审查前置,鼓励申办方使用本院模板文件;各专业设置GCP联系人,统一负责临床试验相关事宜;申办方提高内部流转沟通效率,尽快根据中心要求递交审查资料,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有利于缩短临床试验启动时间,提高启动效率。

  • 标签: 临床试验 启动效率 启动时间
  • 简介:摘要异种移植的发展有望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状况。目前,基因编辑猪被认为是临床异种移植的理想供体器官来源。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为开启早期临床试验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两年,国外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从供体猪基因编辑、受试者全程管理原则、伦理和社会心理学三方面讨论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的关键问题。相信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未来异种移植将逐步转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类。

  • 标签: 移植,异种 临床试验 基因编辑 免疫抑制治疗 受试者
  • 简介:摘要临床试验注册旨在增进公众对医学研究的信任,是医学研究的伦理需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必需。

  • 标签: 注册 临床试验 伦理
  • 作者: 吴军 陈昭宏 王玉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深圳 51803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福建省烧伤研究所,福建省烧伤医学中心,福建省烧创伤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临床试验对制订烧伤诊治指南或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烧伤医学领域开展临床试验的先天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循证医学数据。该课题组分别统计中英文数据库里国内外烧伤/重症医学领域主要学术期刊2010—2020年发表的文献,了解到中文期刊发表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的数量和比例普遍低于英文期刊,而且中文期刊中发表的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文献数量和比例均低于重症医学领域。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统计分析了2010—2020年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注册情况,了解到我国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的注册量和完成量不但低于美国烧伤医学领域,而且低于我国重症医学领域。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开展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烧伤发病率下降、烧伤专业医师数量下降且收入偏低、烧伤科研人才匮乏等。我国亟须整合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资源优势,加强临床试验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

  • 标签: 烧伤 临床试验 思考 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赵晶 赵明威 姚涛 崔红平 王勇 金学民 韩琪 刘芳 李秋明 陈雪艺 戴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医院眼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00044,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110034,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 200120,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430060,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郑州 450003 金学民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45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300052,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 20007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45005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受试者术眼对侧眼作为受试眼。试验组在受试眼6:00位角膜缘后约5 mm处点入2滴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点入空白凝胶。用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0.3 mm无齿显微镊夹持结膜进行疼痛测试,受试者依据自身感觉报告"疼痛"或"不疼痛"。主要有效性指标为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的眼数和百分比;次要有效性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眼表麻醉持续时间;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眼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受试眼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104眼,占94.55%,对照组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29眼,占26.36%,试验组麻醉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48,P<0.001);试验组受试眼中位麻醉起效时间为40.0(20.0,61.0)s,短于对照组的300.0(224.0,3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7,P<0.001);试验组有效麻醉的104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860.5(577.5,1 180.0)s,对照组有效麻醉的29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6.0(280.0,1 40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05);2个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和4.55%(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用于眼部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眼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麻醉用药选择。

  • 标签: 眼表麻醉 利多卡因 眼用凝胶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近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早期临床试验(包括首次人体试验)关注于受试者的选择、研究设计、给药剂量和方式的选择、剂量爬坡、不良事件/反应(耐受性评价)的监测、观察和报告程序,以及受试者继续给药和停止给药的标准。需要引入定量药理学知识来分析药物的体内暴露量与药效、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纳入探索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RNA、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等,来分析新药作用机制和靶点及其抗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药效。而II~III期临床试验则更关注最佳剂量、疗效、安全性指标,验证新药在更大受试者人群范围内所选择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早期临床研究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CHB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应关注的临床问题。

  • 标签: 乙型肝炎 药物 临床试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介绍"以患者为中心细胞治疗研究管理模式",期望对国内医疗机构开展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有所启示。方法通过总结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应对开展细胞治疗研究面临的技术评估、伦理评估风险以及规范实施等挑战的具体策略,探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共同决策的研究管理体系的相关思考与实践经验。结果"以患者为中心的细胞治疗研究管理模式"通过多方共同决策与管理,进行充分技术评估、有效伦理审查以及有组织的科研管理,确保研究结果可靠,不仅能满足患者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也促进规范开展创新技术。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管理模式适用于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值得进一步评价与应用。

  • 标签: 细胞治疗 以患者为中心的试验 共同决策
  • 简介:摘要由于健康受试者在临床试验中通常无预期的直接临床获益,因此结合其群体特征,在试验各个环节充分评估风险和开展安全性监测尤为重要。健康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的风险点存在于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试验执行过程等方面,应通过落实药物警戒新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透明度,以及开展相关的风险管理研究,更好地保障健康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 标签: 健康受试者 安全 风险管理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信息,全面了解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的注册特点。方法分别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14日和2021年3月19日。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注册量、注册提交时间、国家/地区、招募状态、研究类型、招募人数和研究阶段等方面对全球COVID-19注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3月19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OVID-19临床试验775项。截至2020年12月14日,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注册COVID-19临床试验4 137项,3 157项(76.31%)临床试验招募的受试者为年龄≥18岁的人群,干预性研究2 347项,观察性研究1 759项。干预措施主要为药物治疗、生物制品和器械治疗。干预性研究招募人数为110(48,308)例,观察性研究的招募人数为300(100,1 000)例。干预性研究的临床分期以Ⅱ期(570项)和Ⅲ期(358项)为主。COVID-19临床试验处于招募状态的最多,占50.33%(2 082/4 137), 542项(13.10%)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干预性研究中,多中心研究数量为729项(31.06%),参与研究的中心数量为5(2,15)个。结论目前全球开展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数量多,干预措施多样,但招募人数不尽合理,多机构合作的多中心研究较少。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试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试验数据库
  • 作者: 吴大维 黄慧瑶 唐玉 王海学 王骏 王书航 房虹 杨雪源 李静 王欣 刘利军 闫言 王清 李宁 曹彩 徐兵河 孙燕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0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医院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北京 100144,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药物 临床试验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临床试验注册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尘肺病临床研究特点和防治现状。方法于2018年12月,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日本临床试验注册网络体系(JPRN)等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认证的一级注册机构的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1日的所有尘肺病相关临床试验,分析注册临床试验的特征。结果共纳入尘肺病相关临床试验23个,中国和巴西注册数量分别为9、3个,美国临床试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数量分别为10、5个。已经完成的尘肺病临床试验有14个,进展情况不详的有4个,正在进行的有5个。研究对象以矽肺为主10个,样本量小于50个的试验8个,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12个,干预措施为肺康复的5个,疗程为12个月的试验6个。结论尘肺病临床试验注册研究数较少,已经注册的临床研究结果公布的比例较低,部分临床研究状态不详。亟需加大尘肺病临床试验注册宣传力度,提高注册意识和研究设计强度,促进高质量临床试验发展。

  • 标签: 尘肺 临床实验,临床试验 国际临床试验注册 研究
  • 作者: 吴大维 黄慧瑶 唐玉 王海学 王骏 王书航 房虹 杨雪源 李静 王欣 刘利军 闫言 王清 李宁 曹彩 徐兵河 孙燕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0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医院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北京 100144,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药物 临床试验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