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重症医学信息平台,对于提高医护人员获取重症患者医学信息的效率以及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期间,在某院区快速搭建并完善重症医学信息物联平台的实践。该平台实现了对多种重症医学装备的有效物联,具有信息集成全、搭建速度快、系统延展性好等特点,具备生命体征监测及生命支持、床旁治疗数据检索、远程诊疗和云共享等功能,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重症治疗的效果,降低与患者的接触频次,可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快速建立重症诊治信息平台提供借鉴。

  • 标签: 信息管理 重症医学 物联平台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基于云架构的"未来医院"信息平台,通过深度融合云计算,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高可用性和强扩展性,构建大型集团化医院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平台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以满足集团化多院区及医疗联合体同质化管理及创新服务模式需求。为保障云端数据中心与医院间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在利用云计算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将"未来医院"信息平台从公有云的专有网络(VPC)迁移至医院本地专有云平台,实现以本地专有云平台为核心并结合公有云VPC的混合云架构模式。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云医院 云计算 专有云 云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青海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实际工作要求,设计一个针对布病就诊人群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布病患者诊疗信息化。方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根据实际工作的功能需求和性能参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框架,逐步完成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通过系统测试等逐渐完善。结果系统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快速获得患者的详细资料、诊疗结果和采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进行随访、跟踪调查及布病的防治宣传。结论建立的布病就诊人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掌握布病患者病情发展和诊疗结果;通过追踪调查,提高疑似病例的主动筛查和早期预警,并提供健康宣传,实现患者的早诊早治。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就诊人群 信息平台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妇科日间手术信息化随访平台系统,实践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互联网+”信息平台基础上,基于妇科日间手术工作程序,研发妇科日间手术信息化随访系统(三个入口、两个端口、六大功能板块),比较应用前后失约手术率、计划外手术率、计划外入院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信息化随访平台系统应用后,日间手术失约率、计划外手术率、计划外入院率分别为16.33%、3.17%、2.83%,较应用前(23.09%、5.45%、5.27%)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94、18.03、13.83,P=0.022、0.038、0.041);满意度(围手术期日间手术流程、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围手术期沟通、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均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12.028、16.745、17.321、13.332;P=0.031、0.043、0.028、0.021、0.038)。结论构建妇科日间手术信息化随访平台并应用,能在拓展医护人员服务的时间、空间、地点方面提供指导,为安全高效开展妇科日间手术的工作打基础。

  • 标签: 妇科外科手术 日间护理,医疗 围手术期 健康教育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大型出生队列是持续、动态地收集个体生命早期暴露信息,探讨暴露与生命远期健康结局因果关联的一种重要的队列研究类型。但由于其设计复杂、实施难度大,如何保证出生队列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是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者面临的主要挑战。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正式启动。该队列在设计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探索并建立了一套“云端信息平台”,以支撑覆盖全国16家单位的出生队列建设。经过四年的发展,该系统平台在“出生队列人群招募和随访管理、数据的实时交互、队列质量控制、多级权限管理和职能划分”等多个方面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完善的建设方案。该平台的设计框架和功能要素对于我国今后出生队列乃至大型人群研究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出生队列 信息化平台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研究基于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通过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完善平台内容模块,构建了信息平台。组建团队,进行人员分工,构建了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应用此模式后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参与率、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职业认同感获得提升。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平台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护士 医联体 信息化 护士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9年6月山东省眼科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建立追溯系统。我院供应室于2019年1—5月(追溯系统建立前)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6 583件,于2019年6—10月(追溯系统建立后)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8 371件。比较追溯系统建立前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质量及信息记录效率、器械发放情况、科室满意度。结果追溯系统建立后,器械回收合格率为97.52%(17 915/18 371),清洗合格率为99.68% (18 312/18 371),包装合格率为99.91%(18 355/18 371),器械正确发放率为99.98%(18 367/18 371),高于建立前的96.20%(15 953/16 583)、99.52%(16 504/16 583)、99.80%(16 550/16 583)、99.76%(16 544/16 58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209、5.341、7.797、32.306;P<0.05)。追溯系统建立后,供应中心库存正确率为100.00%(18 371/18 371),高于建立前的99.25%(16 459/16 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50包器械回收分类时间及包装时间为(3.93±0.68)、(10.29±1.73)min,短于建立前的(9.58±2.36)、(14.13±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67、6.845;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的器械包装过期率为0.67%(123/18 371),低于建立前的2.09%(348/16 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85,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科室医护人员的器械发放、器械使用得分及总分分别为 (48.41±1.16)、(47.86±2.87)、(96.27±3.94)分,高于建立前的(47.66±1.54)、(45.72±3.69)、(93.38±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8、7.929、8.081;P<0.01)。结论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后能够持续控制供应室内器械质量,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器械质量与器械运转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供应室,医院 信息共享平台 追溯系统 器械 供应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宁夏信息化技术在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3—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家结核病专报系统》宁夏结核患者病例报告数据及宁夏结核病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利用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制定标准统一的数据集和数据接口将宁夏全区22个县的18家(90%)定点医院系统(HIS)相连,形成一个闭环式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比较应用前后患者诊断率、确诊病例和规范治疗等差异。结果系统自动收集上传有效数据2 918次,上传数据一致率94.8%。使用AI人工智能影像筛查子系统前临床诊断率为18.23%(1 154/6 332),使用后临床诊断率为39.1%(914/2 335)(χ²=235.56,P<0.001)。系统使用后患者规则服药率为86.89%(510/587),高于使用前的73.72%(544/738)(χ²=3.94,P<0.05);系统使用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治愈率(2019年)为86.03%(788/916),高于系统使用前(2018年)的83.45%(1 008/1 208)(χ²=435.43,P<0.001)。结论宁夏结核病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结核病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结核病规范诊疗和管理水平。

  • 标签: 结核 信息系统 建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构建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以期有效解决居家康复群体医疗护理需求。方法2018年11月浙江省台州市成立居家护理服务中心和居家康复护理技能培训中心,建立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落实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让社区护士成为居家护理主力军;2019年11月建立居家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居家护理分级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分级派单,保障居家护理服务高质、便利、安全。记录2020年1—5月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实施效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州市共28所二级以上医院、123个基层医疗机构、1 171名社区护士入驻居家护理信息平台。2020年1—5月护理人员共提供居家护理5 274例次,其中上门护理4 472例次,线上护理802例次;上门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8.73%(4 415/4 472),线上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8.25%(788/802),两种服务类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6,P=0.286)。无投诉、不良事件及护士安全问题发生。结论基于信息平台的网格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护士作用,拓宽居家护理服务范围,合理进行医疗资源配置,为居家康复群体解决医疗护理问题,有效推进分级诊疗。

  • 标签: 社区网络 居家护理 延续性护理 社区护士 网格化 信息化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利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于干预后采用服药偏差工具、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偏差发生率、服药依从性;采用BMI、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偏差发生率为21.88%(7/32),低于对照组的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7,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MI、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改良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0、-3.007、-2.137、-3.334、3.1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营养不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67、5.379;P<0.05)。结论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减少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 标签: 信息管理 结直肠肿瘤 药物治疗依从性 营养状况 服药偏差
  • 简介:摘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及办事制度,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的规则,是落实医院党委对公立医院领导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搭建办公自动化平台并基于此建立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运行体系,将议题确定、会议召开、决议执行、监督检查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决策程序的可控制、可反馈与可追溯,既确保决策过程科学、规范,又依据公立医院运行特点确保决策效率,帮助医院管理者通过信息平台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动态管理,并能够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措施,可为其他公立医院党委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公立 信息管理 议事规则 党建 办公自动化平台
  • 简介: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国家农村“两癌”(乳腺癌、宫颈癌)项目筛查技术流程相结合,在初筛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互享“两癌”受检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妇科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检测、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乳腺钼靶、组织病理检查等结果;通过短信自动回访功能提升回访效率;通过系统自动导出日、月、季度报表,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信息系统形成大数据,为乳腺癌、宫颈癌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最终提高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 标签: 宫颈癌 乳腺癌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信息平台与奥马哈系统联合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与奥马哈系统联合的延续性护理,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连续随访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评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3个月的健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信息平台与奥马哈系统联合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互联网 自我护理能力 延续性护理 奥马哈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信息平台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依托信息平台的糖尿病管理提供借鉴。方法2018年8—11月,在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法的基础上拟定指标体系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28名从事糖尿病诊疗、糖尿病护理、慢病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构建最终指标体系。计算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协调性。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1和0.945。第2轮专家函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78、0.478和0.537 (P<0.01),变异系数均<0.25。最终构建的基于信息平台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69项三级指标。结论基于信息平台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严谨科学,指标内容比较合理、可靠性好,可为完善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内容、提升糖尿病综合管理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德尔菲法 自我管理 信息化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基于护理信息化培训平台的视频教学结合线下培训方式在提升新护士院外心肺复苏质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上海长征医院新入职护士共12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65人),2018年8月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培训模式培训院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信息平台视频教学结合线下理论培训的方式进行院外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在系统化培训后,比较2组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的考核成绩以及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2组护士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12、1.23,均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5.41 ± 3.20)、(92.40 ± 2.50)分,对照组分别为(82.52 ± 4.50)、(85.0 ± 3.60)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4.24,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中的鼓励和提高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培养互相监督互相指导、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自我积极性的提高和调整、对教学方式总体评价及总分6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61 ± 0.34)、(3.54 ± 0.20)、(3.61 ± 0.28)、(3.87 ± 0.20)、(3.32 ± 0.21)、(17.95 ± 0.26)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2.60 ± 0.41)、(2.41 ± 0.16)、(2.55 ± 0.35)、(2.41 ± 0.46)、(2.58 ± 0.20)、(12.55 ± 0.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7~2.452,均P<0.05)。结论视频教学结合线下培训方式在新入职护士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中能够提高护士的培训成绩,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升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 标签: 院外心肺复苏 视频教学 新护士培训
  • 作者: 牛轶雯 陆树良 黄跃生 吕国忠 韩春茂 李宗瑜 付小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 200025,深圳市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创面修复研究所 518020,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无锡 2141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杭州 310009,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 150040,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创面修复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结合前期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征求全国百余名创面修复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创面修复科质量控制手册(2021年试行版)》,包括总则、门诊质控、病房质控、手术质控、感染预防和控制、医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心督查人员行为准则等7个章节。笔者对手册内容进行介绍,目的是规范临床创面诊疗程序和操作常规,保障学科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伤口愈合 修复外科手术 质量控制 学科发展
  • 作者: 张纯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可为我国青光眼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建议。眼科界应对《指南》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拓展其传播渠道和覆盖范围,以期充分发挥《指南》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还应注重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后效评价,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指南》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推动青光眼循证实践;同时应不断积累和反馈证据,以促进《指南》更新和完善,从而构建良好的证据生态系统,以期不断有效助力我国青光眼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61-165)

  • 标签: 青光眼 循证实践 诊疗准则 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医学知识平台建设是电子病历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全院级别的医院知识库构建涵盖内容广泛,包含用药、检验、检查、手术、输血及护理等多个业务场景。江苏省人民医院利用知识图谱和规则引擎两类核心技术构建医院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型知识库和非知识型知识库的融合,并将临床诊疗规则嵌入到信息系统,供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系统灵活调用。最终形成多维知识库,实现全院统一的信息集成,为各部门提供集成展示和决策支持,在临床诊疗和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实时数据核查、提示与管控。

  • 标签: 信息管理 医院知识库 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 规则引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网络信息平台的全国多中心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全国11个省份的51家医院参加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CBL教学方法的201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住院医师发放问卷,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结果住院医师对电生理和神经系统变性病知识的学习效果评分均较教学前有所提高,分别为(8.16±1.21)分比(3.76±1.59)分,t= 30.02;(6.29±1.41)分比(3.72±0.81)分,t=22.1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与评估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均认可CBL教学方法,满意度达到95.5%(200/201,缺项1人),其中,评价较好的是学习内容适当、个人能力提高和团队能力提高,其平均分分别为(12.46±1.36)分、(3.71±0.80)分、(3.70±1.00)分。结论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CBL教学效果较好,可以解决因空间不同所导致的教学问题。

  • 标签: 网络化教学平台 基于案例学习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