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童及青少年人群牛奶过敏原阳性率,探讨牛奶的年龄、疾病分布特征和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的818例疑诊食物过敏的未成年患者。采用ImmunoCAP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牛奶sIgE检测,定义sIgE 1级为轻度,2~3级为中度,4~6级为重度。并采用χ²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牛奶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及多重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牛奶率为25.7%(210/818)。0~3岁组婴幼儿患者牛奶率为39.2%、牛奶sIgE水平[0.93(0.52,2.62)kU/L]、中重度患者比例23.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牛奶率及程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牛奶以皮肤过敏症状最常见(50.0%),其次是呼吸道(38.9%)和胃肠道症状(36.1%)。0~3岁组以皮肤症状最常见(47.3%),4~6岁和7~18岁组以呼吸系统症状多见(58.7%,56.0%)。中重度牛奶患者的多重率达74.1%,其中70.4%合并其他食物过敏原,31.5%合并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结论18岁以下人群中,婴幼儿患者牛奶率高、程度严重,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牛奶患者以皮肤过敏症状最常见。

  • 标签: 牛奶过敏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致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特点,探讨圆柏花粉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可疑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采用圆柏过敏原试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SPT),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患者中圆柏花粉情况,观察圆柏花粉的人群特征。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 380例患者,圆柏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92%(4 183/8 380)。圆柏花粉SPT阳性率在10~14岁年龄组最高,达60.99%(283/464),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6.77,P<0.01);且<1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单一圆柏花粉者较少,约占25.05%(1 048/4 183),患病年龄(35.21±12.39)岁。无论单一圆柏或合并其他花粉者,均以变应性鼻炎为主。圆柏花粉SPT阳性患者合并的其他吸入性花粉过敏原中,柳树花粉占第一位(74.99%)。圆柏SPT阳性率在单一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高,为52.05%(3 797/7 295);在单一变应性哮喘患者中最低,为17.49%(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99,P<0.01)。结论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性较高,10~14岁患者的SPT阳性率最高,多呈强阳性反应,圆柏花粉疾病中变应性鼻炎较为多见。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圆柏 花粉
  • 简介:摘要74岁女性患者,食管骨性异物穿孔主动脉食管瘘,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修复术,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示食管纵隔瘘伴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家属拒绝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主动脉弓旁支架外出现造影剂渗漏,无法再次行支架置入术。1个月后患者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染料的化合物基本信息,并对致癌类染料检测分析实践,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从而能够积攒更多的实践分析及研究经验,进一步提高纺织品内致癌的纺织品禁用染料的检测分析精准度,提升纺织品内致癌的纺织品禁用染料的检测技术专业水平。

  • 标签: 纺织品 致敏致癌 染料 禁用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真菌性哮喘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类型之一。真菌较其他过敏原有着更为复杂的致病机制,部分真菌有导致重症哮喘的倾向。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现就其临床特点、分子免疫学机制、基因易感性、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哮喘 基因 治疗 真菌致敏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暴露对卵清白蛋白(OVA)大鼠滤泡性辅助(Tfh)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OVA加磷酸盐缓冲液(PBS)吸入组(OVA/PBS)、OVA加烟曲霉孢子(AF)吸入组(OVA/AF),每组24只。获取24、40、56 d处死大鼠血清、肺组织、肺气管旁淋巴结组织、肺泡灌洗液、大鼠脾脏等,分析脾和肺气管旁淋巴结中Tfh细胞含量、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测定和IgE的检测、观察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时间延长,OVA/AF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5.53,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2.16,P值均>0.05)。2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发现,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见黏膜下水肿、管腔内渗出物、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随时间延长,OVA/AF组PAS染色阳性杯状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2,P<0.05);OVA/PB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2,P>0.05)。随时间延长,OVA/AF组脾脏、肺及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均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1、4.98,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2.97,P值均>0.05)。OVA/AF组肺和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与血清IgE有相关性(r=0.960 1)。OVA/AF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VA/PBS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烟曲霉暴露可能对OVA大鼠Tfh细胞有分化促进作用。

  • 标签: 哮喘 烟曲霉菌 卵清白蛋白致敏 滤泡性辅助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反复发热、腹痛入院,曾多次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行CT检查报告脾脓肿可能性大,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食管主动脉瘘引起血流感染多发性脾脓肿,故行脾切除术。术后患者抗感染效果较好。

  • 标签: 脾脓肿 多发性 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黄花蒿花粉变应原BALB/c小鼠鼻炎模型,探索可用于过敏反应评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蛋白,通过不同含量的主要变应原(Art a1)和不同次数,设置不同免疫程序,皮下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和5周分别用含50 μg/ml和500 μg/ml Art a1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滴鼻激发,每天1次,每次持续1周。观察小鼠的过敏反应,检测鼻部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E、IgG1、IgG2a等抗体水平及动态变化,检测小鼠脾脏中抗原特异性IL-4、IL-5、IL-2、IFN-γ等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激发后出现明显的抓挠和喷嚏反应;鼻部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血清中黄花蒿花粉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的增高与激发抗原呈明显的相关性;小鼠脾脏中抗原特异性IL-4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IFN-γ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成功建立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过敏小鼠模型,通过ELISPOT技术检测到黄花蒿过敏小鼠抗原特异性IL-4淋巴细胞数量的升高,为后续脱敏治疗用制剂的疗效评价提供实验资料。

  • 标签: 黄花蒿 过敏性鼻炎 动物模型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格孢菌在新疆地区的特点,探讨该地区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变化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39例,通过ImmunoCAP过敏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其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结果链格孢菌的率排在首位[53.2%(74/139)],其次是豚草、艾蒿[均为46.0%(64/139)],树花粉组合41.7%(58/139)。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比较,>6岁组猫毛屑(22.6%比12.1%,χ2=13.15,P=0.009)、狗毛屑阳性率(17.9%比9.1%,χ2=13.19,P=0.006)高于≤6岁组,其余各吸入过敏原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链格孢菌的较强,等级在2~4级之间,粉尘螨、户尘螨较弱,在1~2级之间。随着链格孢菌阳性等级的增加,树草花粉类、动物毛屑类、尘螨类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也增加。结论链格孢菌的率超过本地区既往排在前列的艾蒿、豚草等户外的过敏原物质,链格孢菌应该予以重视及预防,为本地区哮喘儿童更加精准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哮喘 链格孢菌 吸入过敏原sIg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胡蜂蜇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和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5例胡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1例,女94例;年龄49(41,60)岁。按照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62例)和非SIRS组(163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头颈部蜇伤、四肢蜇伤、腰背部蜇伤、腹部蜇伤、蜇伤针数、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同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从白细胞中提取出全基因组DNA,并选取IL-6位点-174G/C、-572G/C、-597G/A、-634C/G和IL-8位点-251A/T、-738T/A、-845T/C、+396T/G,采用PCR进行扩增后双向测序并比对,记录基因分型和频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胡蜂蜇伤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四肢蜇伤、腰背部蜇伤、腹部蜇伤、蜇伤针数、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头颈部蜇伤及就诊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检测结果显示,SIRS组IL-6和IL-8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1)。(3)IL-6-572G/C位点存在CC、GC、GG三种基因型,SIRS组与非SIRS组间各基因型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8-251A/T位点存在AA、AT、TT三种基因型,SIRS组与非SIRS组间各基因型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背部蜇伤、腹部蜇伤、四肢蜇伤、蜇伤针数、IL-6-572G等位基因、IL-8-251T等位基因胡蜂蜇伤SIRS相关(P<0.01)。(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四肢蜇伤(OR=2.15)、蜇伤针数≥10针(OR=11.10)、IL-6-572G等位基因(OR=3.91)、IL-8-251T等位基因(OR=3.97)均与胡蜂蜇伤SIRS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胡蜂蜇伤SIRS患者血浆IL-6及IL-8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IL-6-572G等位基因、IL-8-251T等位基因、蜇伤针数≥10针和四肢蜇伤均是胡蜂蜇伤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黄蜂 白细胞介素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导致主动脉破裂是临床少见的危重急症,妊娠期女性则更为少见,其救治难度大。本文报道1例妊娠期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复合手术救治成功的患者。术中患者因全身动脉发育不良,无法采用常规介入术式治疗,改行单侧腋股转流加主动脉破裂段近远端栓塞术,在保障内脏动脉血供的前提下,成功隔绝破裂主动脉,术后1年随访效果良好。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破裂 复合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低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后短时间内小鼠海马组织损伤规律,分析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极化模式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低剂量组(0.05 Gy)、高剂量组(7 Gy),低、高剂量组分别进行单次60Co γ射线的全身照射;于照射后6 h、1 d、3 d、7 d取小鼠海马组织,采用HE和尼氏(Niss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形态结构,Tun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海马区M1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在照射后1个月,分别采用水迷宫、旷场、高架十字迷宫以及悬尾试验评估小鼠认知和情绪行为。结果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辐射后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并伴随凋亡现象。60Co γ射线照射后6 h出现急性损伤,1 d、3 d有所缓解,7 d损伤持续存在,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成像分析结果显示,与假照射组相比,7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6 h、1 d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表达呈上调趋势,而在辐射后3 d和7 d,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出现降低趋势。RT-PCR结果显示,照射组M1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照射后6 h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促/抗炎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行为学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照射后1个月小鼠在行为和情绪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0Co γ射线照射后可导致小鼠出现海马组织损伤,海马内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过表达并呈现不同极化状态。

  • 标签: 60Co γ射线 海马 小胶质细胞 认知情绪
  • 简介:摘要1例54岁男性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腹胀、腹泻等予呋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给药前患者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Scr)93 μmol/L]。第2天,因患者咳嗽、咳痰,加用酚麻美(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 mg、盐酸伪麻黄碱30 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 mg、马来酸氯苯那2 mg)325 mg口服、1次/6 h。第3天,患者出现排尿不畅、下腹部胀痛。实验室检查示Scr 215 μmol/L,B型尿钠肽0.091 μmol/L;急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示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大小正常、膀胱充盈。考虑酚麻美引起急性尿潴留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当天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服用。停药第2天,患者排尿困难缓解,Scr 162 μmol/L;停药第3天,患者症状消失,Scr 134 μmol/L。

  • 标签: 氯苯那敏 前列腺疾病 尿潴留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合并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例DAA合并AEF失血性休克新生儿的诊疗过程。以“双主动脉弓”、“主动脉食管瘘”、“血管环”、“新生儿”、“婴儿,新生”、“double aortic arch”、“aortoesophageal fistula”、“vascular ring”、“newborn or neonate”、“infant,newborn”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DAA合并AEF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结果本例以呼吸困难起病,多次撤离呼吸机失败,于胃管喂养29 d(生后32 d)时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并休克,此后又多次出现消化道出血,最多达200 ml/次,先后行心脏彩超及心脏CT发现患儿存在DAA。经胃镜、主动脉造影、手术最终证实为AEF出血,成功行双主动脉弓矫治术、食管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9月龄生长发育良好。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尚无DAA合并AEF的新生儿病例报道,共纳入7篇国外英文文献,包括7例AEF合并DAA新生儿,均有长时间胃管留置史,5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DAA合并AEF新生儿期发病罕见,多以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为首发表现,病情进展快,可发生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大出血,常需手术治疗。DAA患儿应避免长时间留置胃管,以防止AEF的发生。

  • 标签: 双主动脉弓 主动脉食管瘘 血管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过敏反应BALB/c小鼠模型,研究和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蚴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中提取原头蚴,培养40 d后,以50个微囊/鼠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接种BALB/c小鼠,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之后,每只小鼠按0.1 ml/10 g经腹腔注射羊源细粒棘球蚴粗制囊液。对照组继续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激发过敏后1 h,根据评分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未组、组,每组各6只。取小鼠内眦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NK细胞、CD3+/CD4+/CD8+T细胞,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IL-13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组的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01),组的B细胞百分比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组比较,组的B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未组和组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01和P<0.01)。与未组比较,组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未组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组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和P<0.001),CD8+T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变化。与未组比较,组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未组IL-4、IL-6、IL-13含量都显著升高(P<0.001);组IL-4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3含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组比较,组IL-4、IL-6、IL-13含量都显著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蚴过敏反应BALB/c小鼠模型,证明了Th2细胞引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细粒棘球蚴囊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立细粒棘球蚴囊液外溢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细粒棘球蚴 BALB/c小鼠 过敏反应 B细胞 NK细胞 CD3+/CD4+/CD8+T细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