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贸易报复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反报,也有别于1947年《关贸总协定》之中的贸易报复规则。WTO立法和实践同时表明,WTO法律中的报复制度依然存在模糊和漏洞,甚至还有不公正之处,需要完善并推出报复制度的新版本。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法》上的报复制度的历史和目前的特点,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及启用策略。

  • 标签: 贸易报复 特点 改进建议 启用策略
  • 简介:在“美国博彩案”等争端中,服务贸易国内规制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折射出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内规制自主权的平衡难题。《服务贸易总协定》国内规制条款可分为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其中实体规则受到了高度关注。从WTO国内规制工作组2009年草案等最新谈判进程和争端入手分析可以发现国内规制实体规则存在的缺陷,对此我们可以从明确国内规制与市场准入的界限、破解国内规制实体措施重合难题、掌握必要性测试纪律发展趋势等方面加以应对。

  • 标签: 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内规制 国内规制自主权 必要性测试
  • 简介:在WTO法框架下,进口产品享受国民待遇的前提之一是与相关国产品的同类性。本文分析了GATT第3条有关同类产品的法理以及涉及文化产品的两个案例("加拿大期刊案"和"中国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指出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判定产品同类性方面忽视了对文化因素的考量,以及中国在"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中的同类性问题上抗辩不足。鉴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协调自由贸易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及中国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现实需要,作者建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考虑文化因素在确定产品同类性中的作用:一是考察文化因素与判定同类性的传统标准之一,即"消费者品味和习惯"之间的联系;二是重新思考"目的和效果"理论的价值,因该理论能够对争端裁决者考虑贸易措施背后的文化政策目标提供适当的灵活性。

  • 标签: 文化贸易 同类产品 国民待遇 中国出版物案 加拿大期刊案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07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我国预防洗钱活动的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对基层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基层金融机构 反洗钱法 误区
  • 简介: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组建自律机构、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设立入门考试等制度。

  • 标签: 信用评级机构 独立性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