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描述,并未细致地揭示11世纪之前西方古代法学在知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特征。不可否认的是,近代大学体制不仅打造了一个"以学术为生"、专事学问研究的知识群体,而且也铸造了一种追求逻辑形式主义的科学精神,但是,"经院派"以及以后的"公理方法派"法学家们的做法,实际上遮蔽了古老的法学作为一门法的实践知识的性格。古代的论题学体现了这种性格,它将法学的论辩活动带入到了更复杂、更可靠、更贴近人类社会生活现实的思考结构之中。

  • 标签: 实践知识 论题目录 问题思维 困局工作方式
  • 简介:在西方,论题学虽然有着悠久的研究传统,不过到后来就衰落了,但这种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得以回归。论题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问题思维,是一个寻找论辩前提的运作过程,有着特定的思维程序。战后的西方法学中,论题学个案意识的提起,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体系观念,对法律思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论题学 论据 论辩 法律方法 法律思维
  • 简介:法治思维应该是立法者、司法者、行政者和广大公众都应具备的素质。法治思维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论证明理即通过论证这种思维方式明立法之理、司法之理。通过论证建立的内心确信对于维系社会法治不可或缺。古代法律论题思维的两个面向——法律原则和法律论证,给我们提供了借鉴。论题思维在当代的复兴和发展——法律论证型式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论说原理和工具。全体公民对法律论证尤其是法律论证型式的理解和应用,是法治思维的重要一环。

  • 标签: 法治 思维 论证 论题 论证型式
  • 简介:我国目前两种主流的刑事诉讼价值观--'目的价值观'和'过程价值观',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瑕疵.从价值的一般涵义出发,现代刑事诉讼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有结构的统一体,它涵括了目的价值和形式价值两个子系统.目的价值是指刑事诉讼致力实现的社会理想和终极目标,具体而言是指自由和秩序的价值结构.而形式价值则是指刑事诉讼本身在组织结构上的形式合理性,即刑事诉讼程序必须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科学性.

  • 标签: 价值 刑事诉讼 目的 过程 形式
  • 简介:《美中法律评论》(US-ChinaLawReview,ISSN1548-6605,CBSN342B0042,USA),由美国美中企业家协会主办,美国大卫出版公司出版,在美国公开发行。在中国的发行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代理。本刊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

  • 标签: 《美中法律评论》 读者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正>1978年以前的中国法人结构,与东德十分类似,呈现出一个与国家计划管理体系相一致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1978年以来,这个金字塔正在崩溃,旧的体制在日益增长的改革的压力下正在瓦解。在这种压力下,不仅法规在频繁地变化,而且实践常常走在了法律规范的前面,法律规范的解释也随着实践相应地变化。否则就会与现行的法律相矛盾。总之,在这个方面,法律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而要对它们作出描述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民法通则和目前的其它法规,然后指出其中的缺口和矛盾,最后对这个方面未来的发展情况作些探讨。

  • 标签: 法律规范 法人制度 民法通则 法规 管理体系 评论
  • 简介:中国现行的侵权法在侵权立法、法律救济、侵权赔偿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和空缺;理论研究上也存在某些误识,为加强对公民的权利保护,应进一步完善侵权立法,深化理论探讨.

  • 标签: 中国侵权法 立法评析 司法考察
  • 简介:美国《美中法律评论》(US-ChinaLawReview,ISSN1548.6605,USA)期刊(中英文两种版本)2003年8月由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国学者和有关专家在纽约创办。

  • 标签: 征稿启事 美国 评论 法律 哥伦比亚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 简介:<正>评论法学派(TheSchoolofCommentatores,亦译为“注解法学派”),也称后期注释法学派(TheSchoolofPost—giossators),因为其代表和核心人物是巴尔多鲁,故有时也称“巴尔多鲁学派”(Bartolist),是13世纪中叶以后继注释法学派(TheSchoolofGlossators)而在意大利崛起的一个重要的法学流派。本文试图对该学派的形成、代表人物、活动特点以及历史贡献等作些分析和阐述。

  • 标签: 评论法 注释法学派 罗马法 中世纪西欧 注解法学派 法律渊源
  • 简介:本文评论了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1998年的动态,详尽地阐述了国内外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的最新研究成果、网络技术及商标领域的新问题、我国《商标法》修订过程中对反不正当竞争的最新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研究对其他立法的影响。

  • 标签: 知识产权 1998年 动态 评论
  • 简介:法律理由的排他性与内容独立性是支撑权威命题的基础,也是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与其他法哲学流派相竞争的根据。WilfridWaluchow、HeidiHurd与LarryAlexander对法律理由性质的批评都不足以推翻法律的排他性,但排他性并不必然产生义务,因此既要坚持以法律的制度性为基础的实践权威的特征,又要改进权威合法性的证成模式,使得权威理由能够产生服从的道德义务。法律的规范性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证成问题,民主参与的因素可以把实践权威的排他性与行动者实践推理的内在性结合起来,从而权威可以使服从者产生服从的道德义务。

  • 标签: 权威 排他性理由 优先命题
  • 简介:一、文献综述对颁布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五日,制定过程历时三年多、七易其稿的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的研究,据期刊网查询的结果,1992年至今共有18篇文章。[1]这些文章涉及“五五宪草”的政制制度性质的认定,对其评价是迥异的。

  • 标签: 五五宪草 《东方杂志》 《独立评论》 政制 材料 周报
  • 简介:从比较法上观察,在民法典总则中列举基本原则并不是一种常态。我国《民法总则》对基本原则的列举更多地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立法传统的延续。尽管立法者可能没有明确的意识,但是这种立法例和内在体系的外显、体系融贯性的要求存在紧密的关联。上述两种理论的出现时间有先后的差异,理论基础也有区别,但是共同的目标均是对概念法学僵硬性的克服,从而为法官解决疑难案件提供更多的价值指引。在《民法总则》中列举基本原则只是内在体系外显和体系融贯性追求的第一步,更加重要的工作是对这些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价值排序、可能的动态体系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随后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基本原则的价值理念在具体规则中体现出来,这是实现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关键。

  • 标签: 基本原则 内在体系 外在体系 融贯性 规范获取
  • 简介:法释[2009]11号第9条至第13条关于租赁房屋之装饰装修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几乎难见不当得利规则,实属不当。在解释论的层面,应当允许当事人援用我国《民法通则》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同时不排斥当事人援用我国现行法关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及过失相抵、风险负担的规定。在立法论的层面,未来应修正法释[2009]11号的有关规定。

  • 标签: 11号 租赁房屋 装饰装修 附合 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