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实行综合化、一式管理的排污许可制度是我国当前污染治理的重大改革。排污许可在实施中逐渐暴露出执法依据供给不足、缺乏法律化的最佳技术体系和最优管理体系支撑、缺乏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深入全面整合、公众参与排污许可执行规制不足等问题,应构建系统全面的排污许可立法、完善法律化的最佳技术体系和最优管理体系、扎实整合排污许可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强化排污许可从申请到执行的全程公众参与。

  • 标签: 排污许可证 执法依据 最佳技术 最优管理 环境管理制度 公众参与
  • 简介: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对抗制应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理解与适用,该备案对抗制经历了合同备案到使用许可的备案。借鉴了物权法领域中的登记对抗制。法国和日本作为采纳“意思主义+登记对抗”模式的典型国家,登记行为并不具有公信力,而应理解为物权不只发生了一次变动,如此才能成立多重买卖。登记对抗制蕴含多重所有权的法律预设,该制度遵循从平等要优先的逻辑思维。我国商标使用许可权与多重所有权理论具有内在契合性,多重许可情况下,许可使用权未经备案的,理应可以共存,利益受损者可向商标权人主张违约责任,一经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权胜出,其他商标许可使用权消灭。

  • 标签: 登记对抗制 多重所有权 商标许可使用权 备案 对抗
  • 简介:社会契约理论起初不过是人们假设的一种乌托邦。社会契约理论从乌托邦到现实政治的过程,乃是一个法律化的过程。法律就是社会契约的一般规范表达。法律本身承载的”作为乌托邦的社会契约”使命,使得法律自然具有制度修辞的属性。

  • 标签: 社会契约 乌托邦 法律 制度修辞
  • 简介:在当前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务中,刑法解释的任意性难题和多义化难题已然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刑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目前刑法解释理论难以克服任意性与多义化难题的理论症结,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未能准确区分法的"发现"与"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们都属于一种"独白式理解"。要想缓解或克服刑法解释的任意性与多义化难题,需要某种方法论上的觉醒,亦即实现从"发现"到"立"的转换以及由"独白式理解"到"沟通式理解"的转变。法律论证理论无疑为这种刑法方法论的觉醒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进路,这就要求将刑事司法裁决理论的重心,从传统对刑法文本规范的解释转移到对刑法裁判规范的理性成上。

  • 标签: 文本规范 裁判规范 刑法解释 法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