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就一般学理而言,无论在内容上抑或在方法思维上,遗传资源的传统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和悖反关系。然而,钭晓东教授等的新作《传统现代的对话——遗传资源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却另辟蹊径,完成了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可知识产权性"的有力论证。具体来说,该著作在类型化范畴的解析、民族性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世界性即一般性问题、个体主义方法论与集体主义方法论思维的悖论及克服、从遗传资源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的广延等几个核心问题的论证中完成了"传统现代的对话"。

  • 标签: 遗传资源 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现代宪政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它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现代的高度整合的结晶,是西方宪政文明发展的近现代形态。因此,要全面把握近现代宪政的内在本质、生成机制,必须深入探讨近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和发展的深刻的历史文化机理,从而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文化启迪。

  • 标签: 宪政 保障人权 控权 历史机理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也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中国新文化的体系.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 组织制度
  • 简介:环境问题的频频爆发对现代法治提出了挑战,刑法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因其坚持“国家一个人一社会”的三元利益结构而广受诟病。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危机形势下刑法现代化应当追求的重要价值,应当成为刑法法益四元利益结构的重要部分,以满足环境刑法体系、利益结构及刑法保障属性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应当扩展刑法保护的理念,延伸其保护对象,扩充环境犯罪类型,进而细化相应的量刑及处罚的标准。生态法益的提出给传统刑法的理念、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其融人也为刑法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生态法益 刑法 现代化
  • 简介:<正>作为国际关系调节器的国际法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国际法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其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国际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国际法历史发展分期的依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现代国际法 理论探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关系 国际法规范 国际经济关系
  • 简介: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封建专制 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理念 中国 法律制度
  • 简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是由现代学人所摸索出的一套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它是现代学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积极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并结合了中国学术传统而融合提炼成的;它既突破了中国传统"评点派"的"文本中心主义",又非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全盘"拿来",因而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在中古文学研究领域,刘师培较早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视野,采用新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刘师培的中古文学研究的观照,来探寻现代中古文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进而试图对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现代性意义予以阐发。

  • 标签: 中古文学 刘师培 现代学术传统 研究方法
  • 简介:在大调解的名义之下推行的调解制度改革汇集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人民、行政、司法各个调解制度相互配合后的"委托调解",即向人民调解委托解决的案件范围扩大、案件数增加;二是"诉调对接",即确保诉讼和调解的顺利连接。这些现象对照传统的法观念来看,可以说明显反应了传统的价值观。以大调解为题材,根据中国特殊的情况,针对纠纷解决中的情理和法理、合意和强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大调解 委托调解 诉调对接
  • 简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劝尔民,莫轻讼,乡党都是好亲朋,有甚相争?”——王发越:《劝民歌》一从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沈家本)的清末修律,到民国时期初步实现了法制的现代化[2],其历程不可谓不艰辛。

  • 标签: 民国时期 考察对象 现代制度 文化传统 案卷 自由
  • 简介:"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近现代宪法定义并不能概括人类有政治社会生活以来所有"国宪"或"宪法"现象。纵观人类政治史,任何民族的政治共同体都有"宪法",宪法实为组织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规则。若进一步对古典时代中西法律传统中的宪法现象加以抽绎,我们可以将宪法界定为政治共同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依据。华夏文化政治共同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依据就是传统中国的"国宪",深入认识这一"国宪"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宪法 政治共同体 安身立命 传统国宪
  • 简介:简言之,“矜恤”即是同情、怜悯、不忍和予以帮助的愿望及行动。中国传统上的“矜恤”观念有着十分深厚的思想渊源,而儒家思想无疑是其最为主要的支撑。

  • 标签: 赈济 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
  • 简介: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世界各国都有“仇恨犯罪”,近年来,我国的仇恨犯罪呈加剧态势,其根本原因是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但也包含着我国“法外复仇”的传统复仇文化的作用。要建构和谐社会,减少“仇恨犯罪”的发生,第一要务是加快推进“三公”制度的建设,同时,应当重视现代宽容的法律文化对制度建设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民众之间的宽容、政府对民众的宽容两方面,而政府在处理“仇恨犯罪”时的宽容尤为重要。

  • 标签: 仇恨犯罪 法外复仇 中国传统复仇文化 现代宽容的法律文化
  • 简介:有限合伙人针对其持有的私募有限合伙基金合伙份额,享有合伙份额权,这类似于公司股东针对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股权。该合伙份额权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可以准用物权规则。有限合伙人基于该合伙份额享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体现了对投资者退出权利的保护和合伙份额交换价值的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组织体对传统物权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物权理论和规则同时对现代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和回应。

  • 标签: 私募有限合伙基金 合伙份额权 物权属性
  • 简介:遗传资源是一种决定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根基性要素与战略性资源,伴随着遗传资源生物研发技术的迅猛发展,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及其惠益分配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当下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配面临失衡,从表面看,是遗传资源分布与遗传资源价值评估的失衡;实质则是国际社会利益博弈的失衡,一定程度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与目前处弱势的传统部族文化之间的“征服与反征服”。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要实现公平分配.“关民共享理论”是其中的法理基础,“遗传资源的提供行为”的价值评估为其提供现实基础。无疑.建立公正有效的遗传资源利用及其知识产权惠益分配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保护及博弈能力,对于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惠益公平分享,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是对当前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检验.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生发于传统、深入到生态治理”的视角。

  • 标签: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 分配失衡 根源 矫正
  • 简介: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如何对待法传统,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肯定者认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法律文化传统,中国法传统可以成为中国法治社会的文化资源;否定者则认为,中国法传统与法治文明格格不入,它不但不能为法治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会阻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是必须被抛弃的文化糟粕。

  • 标签: 法律文化传统 中国法 法制现代化 法治社会 法制建设 当代中国
  • 简介:本文分析了现代性观念、现代法治以及两者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现代性观念是存在问题的,它遮蔽了社会历史变化的相当重要的复杂性、多样性,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建设方案出现片面的、直线的、纯粹的理解,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建设方案的“他者”要素视而不见。尽管“现代法治”作为观念在当下中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而且,对法治现代化的总体建设方案大加批评也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在“现代性观念”操纵下的“现代法治”观念,依然需要我们对之作出某些“诊断式”的分析说明。“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谋”关系,对此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进行诊断式的分析,并不是反对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推进,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有益健康的展开。

  • 标签: 现代法治 法治现代化 性观念 中国语境 反对 批评
  • 简介:香港在回归之前沿袭的是英国不成文宪法的宪法文化。回归之后,宪法成为香港法律领域发展最快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话题。《基本法》是一部成文法律,它使香港的不成文宪法传统转向成文宪法传统;但同时,很多条款亦保留有普通法的特征。《基本法》反映了中国法与普通法的特征,同时亦反映了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共同特性。

  • 标签: 香港基本法 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抽象宪法 具体宪法
  • 简介:<正>礼与法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法律文化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显然,深入地探究和理清古代礼与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均能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以文化为背景,以古代礼与法关系的视角,去通盘理解和把握传统法律的精义,则无异于高屋建瓴,一发而不可遏其类通旁悉之势。这种说法

  • 标签: 传统法律文化 权利义务关系 内在精神 礼治 西周 古代
  • 简介:通过考察中国和英国的古代司法史,可以发现,公开是中英两国司法一以贯之的重要传统之一。这个公开传统主要表现为两个维度:司法的过程公开;民众参与司法活动。由于古代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异同,因而两国公开传统之表现既有暗合之处,亦有相异之处。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洞见中英传统司法文化,亦有益于中国当代司法建设。

  • 标签: 古代 中国司法 英国司法 公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