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国际河流的法律制度是国际法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关于国际河流签订了很多条约,形成了早期的国际河流法规,或称国际河流法。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国际河流的划界和管理规则。1815年维也纳公会宣布欧洲几条主要国际河流实行自由航行的原则,以适应当时扩大贸易和货物交流的需要。在1885年,又将自由通航原则扩大适用于非洲的主要河流,为殖民势力进入非洲内地提供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河流的利用逐渐转向水力开发和工农业用水,各种规则也随之更加完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河流制度和法规曾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重新进行了调整。

  • 标签: 国际河流 国际水法 理论与实践 非沿岸国 法律制度 国际法原则
  • 简介:一、引言也许又是某种“因缘际会”,〔2〕早已被“文化失忆”〔3〕的近代产兴学运动及其相关案件在今日又渐成学界关注的热点,这场运动及其中的产纠纷案件也因此得到不同的理论重述,兹举其荦荦大端:就研究内容而言,既有研究已涉及产兴学运动的诸多方面。

  • 标签: 庙产兴学 纠纷案件 南部县 档案 清代 法律
  • 简介:给水权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是当前法学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全面分析各个学派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权概念及体系的重构,认为权作为在开发、利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对的权利,包括物权和取水权两部分.物权是物权性质的权利,包括资源权和产品权两类;取水权作为债权性质的权利,是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前提.从而将权界定为以物权和取水权为基础的一系列有关的权利的总括,对我国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水权 取水权 产品水权 资源水权 法律制度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实施依法开发利用保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施行新的《法》、《物权法》,使我国权地位得以确立和发生变化,充分反映了现代法的发展趋势.权作为自然资源中的一项重要的法权,在其法理上与其他法律,特别是民法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立法和实践中也亟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和提高权的民法保护效力.

  • 标签: 水权 物权 相邻关系 环境权
  • 简介:我国虽早就开始推广中回用,但是各地中回用的普及和推广效果却一直不佳。究其原因,中回用法律制度未能起到很好地引导和保障作用是重要原因。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中回用的立法工作,但是,中回用法律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普及和推广中回用,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中回用法律制度,只有在法律的引导和保障之下,中回用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 标签: 中水 中水回用 立法
  • 简介: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法及其分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目前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法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的拓展体现在合作客体范围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多样化、合作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几方面。随着一体化管理的推进,跨界的国际合作仍有改善的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水法 跨界水 区域合作
  • 简介:权是权利人对水资源所享有的使用权的总称,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具有特别物权的性质,因而,权就应当具有可转让性。这一理论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权制度的健全也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立法经验,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资源 水权 特别物权
  • 简介:马建忠的《法律探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法理学著作,是一部未受日译法律语词影响的文本。该书采用“法”、“律”分立的语词结构,“法”指一切规范及原则,“律”指制定法。随着日译语词体系的传入和实证主义法学的盛行,“法律”一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从而取消了马建忠继承传统法思想并结合西方法所开创的法学思考方向。简要追溯中西法学史,证明“法”、“律”分立结构对应的法观念具有真实性,“法”、“律”保持意义差异和对立的张力是必要的。“法律”替代“法”和“律”,不是法律语词现代化问题,而是一个人为干涉语词自然发展的不成功的案例。

  • 标签: 马建忠 《法律探原》 “法律” “法” “律”
  • 简介:宪法所组织的共同体具有自足性,因而是根本法;其他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具有自足性,因而是部门法。以此立论,介绍了宪法民法之关系的相关误解,针对性地探讨了二者关系的正解:宪法不是公法,而是统摄公法私法的根本法;"根本法""部门法"功能各异,相互诉求、同等重要;民法典中既有民法规范,也有宪法规范;历史论据不仅具有时间之维,也具有逻辑之维。

  • 标签: 宪法 民法 关系 误解 正解
  • 简介:随着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际商务的主流,全球电子交易网络化的发展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大量出现。电子交易的首要特点在于意思表示的“无纸化”,这使传统法律制度特别是契约制度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构建协调电子契约的法律机制亦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电子交易 契约制度 协调 国际商务 电子商务 发展
  • 简介:商业行规在规范商家商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些商业行规站在商家立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关注不够,甚至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形成了商业行规法律规范的冲突。对此,应当坚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场,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规加以改革。同时,政府也应当对商业行规加强监管,法院应当积极审理纠纷案件,通过审判权调整冲突。

  • 标签: 商业行规 法律规范 冲突 协调 12点退房
  • 简介:行政法上的公开原则在制度构建上分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种制度,两者之间有较为清晰的界限内涵。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其规范内容上涵盖了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个方面。在具体构建时,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公众阅览权在同一概念上进行使用。政府依申请公开原则上应对所有人公开,例外则限于法定的利害关系人,由于条例明确了“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限制性条件,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在实践中等同于个案卷宗阅览,大大缩小了申请主体的范围。我国立法是在同一概念上来使用信息公开卷宗阅览的,并没有作出严格的界限划分。

  • 标签: 信息公开 行政程序 卷宗阅览 知情权
  • 简介:时势造英雄,同时也带出小人。造时势之功者是英雄,但享功业之成者未必是英雄。英雄横扫千军,天下无敌,但却完全有可能毁在一个小人手里,这早已由历史验证了千百回。英雄能够做到的,小人大多望尘莫及;英雄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常人小人都智勇莫如;当然小人能够玩弄的,英雄未必能够懂得;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概因他天生不会溜须拍马和苟日.钻营.

  • 标签: 小人 时势 常人 天生 英雄 天下
  • 简介:<正>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主权国家南联盟严重侵犯科索沃(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为由,打着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旗帜,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空袭以来,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民用设施被毁和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发展到无视国际法准则,用导弹袭

  • 标签: 人权与主权 对人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道德规范 侵犯人权 南联盟
  • 简介:<正>《法学》经历了创刊、停办、复刊的过程,确实是很不寻常的。现在,欣闻《法学》复刊,倍感亲切。马克思主义法学,必须司法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所检验。任何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不仅不能指导实践,相反会造成莫大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

  • 标签: 相结合 社会科学 理论研究 毛泽东思想 新情况 指导实践
  • 简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人民从事的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本文提出了一个发人思考、很有见地的观点,即:1954年宪法,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一次革命的宪法;1982年宪法则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宪法。时代要求宪法有变和不变两个方面。宪法的修改必须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 标签: 现行宪法 新时期 第二次革命 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 推动改革
  • 简介:死刑案件统一由最高院行使复核权,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将会减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死刑限制适用的重大刑事政策制度的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借意“民声”的媒体“舆情审判”的压力。如何去化解这种种压力,平衡科学理性的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激情的“舆情审判”间的冲突,无疑将十分考验法院刑事审判胆魄和智慧。

  • 标签: 死刑复核 死刑限制适用 舆情审判
  • 简介:本笔谈系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中外法学》编辑部曾于1990年第6期至1991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分享法学研究论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24年过去了,尽管中国法学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中国法学研究的创新论文写作的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法学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学 课堂讲授 论文发表
  • 简介:我国现行外资立法TRIMs协议之间存在不少冲突。为了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应当在我国外资立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增加外资立法的透明度,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我国外资立法体系进行调整。

  • 标签: TRIMS协议 国民待遇原则 外资投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