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套路贷”系列行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组织行为,如何对其在刑法层面进行正确评价,是法律界亟需研究的问题。“套路贷”犯罪的迅速蔓延,不仅侵犯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还侵犯了国家金融秩序与私人财产所有权。其中掺杂的诈骗、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手段还可能诱发其他犯罪。“套路贷”行为的多样与有组织,为其司法定性带来了较大争议。典型的“套路贷”整体犯罪行为共分为四个阶段,即哄骗逼迫阶段、次次平账阶段、侵占阶段、诉讼阶段。对于“套路贷”行为的司法认定应当把握套路贷行为的阶段特征,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行为确定其应适用的罪名,在确定罪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阶段行为之间的关联

  • 标签: “套路贷” 诈骗 敲诈勒索 抢劫 同种数罪
  • 简介:侵儿童案,正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高频词。侵儿童,是在对最没有反抗能力的群体施加暴力,这种伤害往往成为受害者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本文着重从实践角度分析如何用法治的温暖情怀保护孩子.用司法公正的力量惩治犯罪。

  • 标签: 未成年人 被害人保护 性侵案件
  • 简介:今年以来,海口海事法院围绕“当事人满意度、法官执行环境、数据指标走向”三个视角,举全院之力,扎实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成效。2016年至2018年5月,全院共办理首次执行案件858件,执结817件,执结率95.22%,执行到位金额7.28亿元,其中实际执结率66.32%,实际执行到位率30.74%,执行完毕率56.64%,信访化解率100%,分别高出全省中级法院均值15.13、14.67、19.72和40.92个百分点;终本率28.97%,低于全省中级法院均值2.63个百分点。

  • 标签: 海事法院 执行难 基本解 海口 中级法院 执行环境
  • 简介:我国刑诉法确立了刑事诉讼程序的管辖制度,其中包括了不同机关的管辖职能、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优先和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专门管辖。但是刑诉法在管辖方面的规定,除了确定不同机关的管辖职能条款外,全部针对的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管辖,并没有对审判前案件的管辖作出规定,这导致刑事案件的管辖产生了阶段冲突,并引发了实践中的争议,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职务犯罪案件 刑事诉讼程序 法院管辖 侦查机关 案件管辖 冲突
  • 简介:<正>《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以下简称《北京规则》)第1.4条规定:少年司法应视为是在对所有少年实行社会正义的全面范围内的各国发展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第1.6条规定:应逐步建立和协调少年司法机关,以便提高和保持这些机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包括他们的方法、着手办法和态度。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第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根

  • 标签: 检察制度 暂缓起诉 少年犯罪 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 司法性
  • 简介:基于对G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审查的实践为样本展开的实证调查发现,羁押必要审查实践具有程序启动频率偏低、程序的启动以当事人和辩护律师申请为主、变更的强制措施以取保候审为主、变更羁押原因较为多样化、侦查阶段改变羁押成功率较高、审查内容多样、审查方式单一、审查机制因地制宜等特点,并存在全面审查难以实现、改变强制措施后监管难、羁押必要自由心证面临困惑、改变羁押措施决定缺乏强制力、内部衔接机制不完善、文书格式不统一、对犯罪嫌疑人是否仍然具有社会危险评估标准不易把握、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激活和完善刑事诉讼法最新修订确立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可以从以形式审查为主扩大羁押必要审查覆盖面、补强羁押必要审查运转流程、完善公诉部门与侦监及监所部门之间的对接机制、完善羁押必要审查立法等方面予以努力。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起诉 检察实践 实证研究
  • 简介:检察工作实践中,除自首和移送案件等极少数情况外,初查是每个职务犯罪案件的必经阶段。初查工作直接关系着后期能否成案,以及成案的质量,是查办案件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初查阶段一般不接触被举报人,亦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初查的行为基本上集中于证据的收集,然后进行综合判断,以决定下一步工作。笔者现就这些证据的收集谈几点体会:

  • 标签: 证据收集 初查工作 职务犯罪案件 检察工作 被举报人 强制措施
  • 简介:新《刑诉法》中的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了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笔者就此弓没诸多想法。产生若干思考。一、在侦查阶段律师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的意义。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 标签: 犯罪嫌疑 侦查阶段 律师介入 聘请律师 侦查机关 解答法律咨询
  • 简介:辩诉交易起源于美国,晚近出现了意大利式、德国式的辩诉交易,但由于两大法系在法律传统、诉讼理念、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移植到大陆法系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制约机制等方面与美国的这一制度有明显的不同。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辩诉交易制度,个别地方法院却已经有采用辩诉交易方式结案的实践。①这种做法迅即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关于辩诉交易采用与否的探讨,亦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讨的应有内容。经过考察辩诉交易的缘起、特点、存在环境及利弊之后,结合我国实际及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策略,笔者不得不审慎地说,我国目前不适宜引进辩诉交易制度。一、我国目前不宜采用辩诉交易制度的理由辩诉交易制度对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的积极意义,已经并正在为许多国家的司法实践所证实。但我国目前尚不适宜采用辩诉交易制度。第一,以辩诉交易方式审结案件,于法无据。以辩诉交易方式办理案件,既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高法”和“高检”也不曾部署或安排过辩诉交易的工作试点,个别地方法院的这种做法,显然没有法律依据。但有人说,这是司法改革的尝试。笔者认为,司法改革,不仅必须在既定的目标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而且应该全国上下一盘棋。任何以司法改...

  • 标签: 不宜采用 交易制度 辩诉交易
  • 简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审查逮捕阶段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办案人思想上忽视提讯的重要作用,审查案件不负责任,常常在讯问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 标签: 讯问 审查 逮捕 最高人民检察院 犯罪嫌疑人 不负责任
  • 简介:会见权是犯罪嫌疑人与辩护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会见权并非属于不可限制的绝对权利,有时出于实现侦查目的等的需要,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为了防止对会见权滥行限制,需要对会见权的限制进行规制,规制的方式有实体性规制与程序规制两种,我国采用的是实体性规制方式,但实体性规制存在固有缺陷,无法实现对限制会见权的有效规制,我国应该采用程序规制方式,设立限制会见权的事先审查与事后救济机制.

  • 标签: 会见权 实体规制 程序规制
  • 简介:在中国,围绕法律的传统与移植问题的讨论,始终与如何迎接西欧现代文明的挑战这一政治抉择密切相连,人类基本价值、制度学理以及操作技术层面的思考或多或少反倒被掩蔽了。无论如何,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的一个半世纪,中国对法律制度的变革,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标签: 法律变革 现代文明 操作技术 话语体系 全盘西化 法律移植
  • 简介:引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决定刑诉法再修改成败的重要支点。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自世纪交替至今,已逾十载,近年的基本态势是日趋冷寂。纵览相关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各种方案设计,层出不穷、各有千秋。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阶段论 基本态势 刑诉法
  • 简介:为优化批捕诉讼构造、畅通侦查监督线索,提高审查批捕案件质量,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6月1日制订出台了《律师介入审查批捕程序办法(试行)》。在对该机制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告知、申请会见、提交材料、审查核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该机制的规范完善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审查批捕 律师参与 制度构建
  • 简介: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现过分地强调一切在庭审中进行,忽视庭前准备过程,因此影响了庭审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庭审前准备阶段应重新设置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应把被告提交答辩状设置为一项义务;其次,证据应当在庭前准备阶段进行交换;再次,在民事审判中应赋予当事人程序的选择权.

  • 标签: 庭审功能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答辩状 提交 诉讼主体 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