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同时也赋予了近亲作证豁免权,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应适当拓宽证人作证豁免权的主体范围,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免除近亲的作证义务,以维护证人的权利。

  • 标签: 证人 近亲属 豁免制度
  • 简介:案情。原、被告系同胞兄妹,向来不睦。2001年8月31日早上,被告电话通知其妹母亲病重,同日21时许,其母病故家中,被告未将母亲死亡一事告知原告及其他亲友。次日凌晨3点。被告组织多人把母亲遗体抬到野外楚烧。下午2时许,本案原告赶回家中探望,未见其母。

  • 标签: 近亲属 民事责任 “悼念权” 侵权行为 公民权利 民事权利
  • 简介: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角度出发,首先对近亲拒绝作证权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这其中主要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方面对各国近亲举作证权中亲属范围的限定进行了比较。其次,本文追溯了近亲拒绝作证权的法律渊源。从我国古代的“亲亲相为隐”制度和国外的现行相关立法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亟需确立近亲拒绝作证权。再次,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目前我国在民事诉讼方面近亲作证权的缺失表现。最后本文阐述了确立近亲拒绝作证权的必要性,并主张在借鉴国外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在民事诉讼法上明确规定近亲拒绝作证权。

  • 标签: 民事诉讼 近亲属 拒绝作证权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近亲拒绝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完善,无论是从维护人权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都具有其必然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是对"亲亲相隐"理念的回归。在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性价值进行剖析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有关立法现状,完善我国近亲拒证相关制度。

  • 标签: 亲亲相隐 拒绝作证 现状完善
  • 简介:在我国侵权法上,死亡赔偿制度系以赔偿死者近亲的损害为核心,而对受害人生命的丧失则未提供任何救济措施。这不仅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难以界定,同时也无法解决死者近亲缺位情形下的死亡赔偿问题。我国应当把'生命的丧失'本身纳入侵权法的救济范围,加害人应对此承担惩罚性死亡赔偿金的责任。

  • 标签: 生命权 死亡赔偿制度 惩罚性死亡赔偿金
  • 简介:犯罪嫌疑人因其犯罪行为造成受害人人身损害或者受害人财产损失后逃匿,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单独就民事部分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然而,各地人民法院处理这类案件时,往往操作不一,有的不予立案,有的在审理中裁定中止审理,客观上,受害人或其近亲因得不到及时司法救济而再度遭受心理创伤。笔者的委托人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至其家庭一死一伤后,

  • 标签: 近亲属 犯罪嫌疑人 受害人 人民法院 犯罪行为 民事诉讼
  • 简介:推定是证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建立亲属共同受贿故意的推定规则是解决亲属共同受贿故意难以证明的有效路径。该规则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适用范围的特定性、适用条件的限定性与适用结论的可反驳性三个方面。

  • 标签: 共同故意 推定 证据规则
  • 简介:台湾亲属法是调整台湾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妻子法律地位的规定是亲属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亲属法的规定可以折射出当今台湾社会的家庭结构模式和妇女地位状况。而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台湾社会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封建文化的遗迹,这种特点深深地影响了台湾法律发展走向,尤其在伦理性较强的夫妻家庭关系上,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从分析台湾亲属法关于妻子法律地位规定入手,剖析其规定的性质,特征及社会背景,并对其发展、沿革、司法实践中的运作进行分析,力求对台湾亲属法中妻子法律地位规定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有益于解决两岸交往而产生的法律问题。

  • 标签: 亲属法 法律地位 台湾社会 夫妻财产制 妻子 法律评论
  • 简介: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亲属身份性是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亲属关系的共同特征,身份性是婚姻家庭法的灵魂。我国现行亲属身份权民事立法的伦理性有待强化,设计体系有待完善,立法内容有待健全,因此,在民法典视域下,需要在统一法律体系的前提下,重新厘定亲属身份权,以配偶权、亲权、亲属权三类亲属身份权为主线,重塑亲属身份权制度。

  • 标签: 民法典 亲属身份权 亲权 配偶权 亲属权
  • 简介:近代中国刑法典中亲等、尊亲属亲属范围等基本概念处于变化之中,故其在清末修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中,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尤其是在各部近代刑法典中在颁布之前,针对刑法典中亲属相关条文争论不休。通过对刑法典中有关亲属概念的梳理,来反映亲属制度在中国刑法近代化中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并对近代刑法典中有关亲属条文的变迁进行简析。

  • 标签: 近代 刑法典 亲属
  • 简介:2012年11月13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检察院控申科干警来到小长安镇把5000元刑事救助金送到银联英手上,解决她生活上的难题。2012年3月份,已经79岁银联英老人在其儿子被他人伤害致死后.生活上无依无靠,仅靠亲戚援助度日。该院办案检察官在审查案件时发现了她的情况后,遂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为被害人亲属申请了司法救助金。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救助金 罗城县 亲属 温暖 救助工作
  • 简介:亲属身份权是基于亲属身份关系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含配偶权、亲属权、亲权,这些基本亲属身份权利可派生出诸多具体权利。亲属身份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于理论上争议颇多,相关论述多为举例说明而缺乏全面论述。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首次规定了亲属身份权诉讼时效问题,但仍有欠缺。亲属身份权的诉讼时效研究应该以亲属身份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为基础,从其具体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 标签: 诉讼时效 适用范围 亲属身份权
  • 简介: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标志着中国刑法典诞生。百年来,我国刑法的曲折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4月17日至18日,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刑法典诞生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对于清末修律以来中国的刑法体系、罪名、刑事司法等方面的转变进行了集中交流。本期热点笔谈的三篇文章皆是提交于该研讨会的佳作,在此一并刊载,希翼借此及时展现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百年中国刑法史的反思。对于学界名家黄源盛教授,及孙家红、孔庆平两位博士的赐稿,及俞江教授的协助组稿,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 标签: 之间伦常 传统之间 伦常条款
  • 简介:亲属之间盗窃与普通盗窃在定罪量刑上存在差别,这在大陆法系诸国的刑法典中都有所规定。从犯罪构成方面考虑,亲属间盗窃的不法与责任程度有所减轻;从刑事政策方面考虑,惩罚亲属间盗窃难以收到预期的刑罚后果。处理夫妻间盗窃的案件时,夫妻关系的认定不应限于民法上有效缔结的婚姻,而是应当基于实质的刑法解释,以两人是否具有实际共同生活的意思为判断基准。

  • 标签: 亲属盗窃 犯罪成立理论 实质解释
  • 简介:中国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强调维护家族和谐及宗法统治,表现在司法方面,就是一般禁止亲属之间互相告诉。宋代法律对于亲属之间容隐制度规定的十分详细,井处以重罪,试图阻止亲属间相告的出现。但是在司法审判中却存在着亲属相诉的情况,且一般没有因此受到处罚。严格依法审判还是保全族谊?宋代司法官员为此司法实践中做出了周全考虑。亲属相告在宋代的出现有着多种原因,成为宋代司法审判的特色之一。

  • 标签: 亲属相隐 亲属相告 清明集 司法审判
  • 简介:《大清民律草案》作为中国第一次对外来法制和固有法制进行整合的尝试,其亲属制度是在对传统法的继承和变革中实现的,这集中体现在其与传统服制的关系上。草案中亲属分类、亲属范围和亲等计算方式的选择都受到传统服制的影响。但作为一部新式法典,草案也做出了一些变革,现代亲属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得到确立,如重视血缘、不论尊卑、相互主义等,奠定了近现代亲属法的基础。

  • 标签: 大清民律草案 服制 亲属制度 近代化
  • 简介:安医生认为涉事另外一方的家长误导舆论,相关媒体在不经查证的情况下随意发布信息,最后导致了妻子走上极端。将在处理完妻子后事之后对相关各方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合法权益。8月25日,四川德阳一名医生安女士在卷入舆论旋涡后自杀。悲剧源于此前她和丈夫在游泳时与一个13岁男孩起了冲突。有网友爆料称涉事男孩的小姨是当地一名律师,姨夫王苇是自媒体工作者,冲突发生后他们'涉嫌利用舆论逼死安医生'。29日,德阳司法局发布微

  • 标签: 监控视频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人肉搜索” 四川德阳
  • 简介:在探讨亲属间故意犯罪之外,亲属间过失犯罪如何归责亦值得研究。传统的司法视角一般仅着眼于刑法维度,即斟酌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应受过失犯较低的谴责性、造成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隶属于刑法范畴的重要因素的制约,而必然对行为人定罪量刑。而极少甚至没有遵循刑事一体化的内涵要求,对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进行刑诉法维度的考察,以刑事和解或相对不起诉处置亲属间过失犯罪案件。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下,应当对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实现刑法与刑诉法两者的司法协调运行,并将家庭伦理因素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纳入考量范畴,最终作出公平合理的司法抉择。

  • 标签: 刑事一体化 亲属间过失犯罪 家庭伦理因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简介: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或将得到更严密的规制。2017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商标申请人与代理人存在亲属等特定身份关系的,可以推定为恶意串通注册行为。

  • 标签: 抢注商标行为 商标申请人 代理人 恶意 亲属 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