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自白规则作为一种刑事诉讼的证明规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却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予以深化,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不同处理。关于证据的范围,一般认为须对法益侵害后果等犯罪客观要件进行才谓充分。关于的程度,“专门性知识原则”及“被告人身份同一性”为较高的要求,不能达到时则须对自白的亲历性、自白与其他证据是否有矛盾、能否排除合理怀疑及自白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进而判断自白的真伪。关于共犯口供的问题,在没有其他证据能犯罪客观要件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如果三名以上共犯的供述自然、真实,且在犯罪细节上能相互印证,并排除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可认定案件事实。

  • 标签: 自白补强规则 补强范围 补强程度 共犯口供补强
  • 简介:证据规则是规范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可靠性证据的规则,其一含义包括需要的证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具有弱点和需要的证据须由法律规定三方面。在司法誓实践中,根据来源和内容可以将证据分成同源证据和异源证据,实体证据和程序证据。在运用证据规则时,应当正确把握证据适用范围、作用和程度,正确分析各种证据的效力,同时作好证据的收集和公诉过程中的举证。

  • 标签: 补强证据 规则 种类 运用
  • 简介:诉讼当事人在判决前转移财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社会信用机制缺失的情形下,民众以家庭为本位的生活习俗与以个体为规制对象的法律制度之间张力的直观表现。所以寄望于依靠《刑法》第313条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努力就不必过于固执。第71号指导案例的意图或许在于,使类型化思维成为涵摄过程的辅助工具;阐释情节严重的拒执行为极端化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举重以明轻”的效果。在实务操作中,若忽视“拒执行为起算时间”之前的定语“情节严重”,将导致刑法的谦抑性受损。

  • 标签: 拒执罪 情节严重 起算时间 类型化思维 谦抑性原则
  • 简介:在宪政模式之下,环境立法是一种聚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立法在实践中却被当作谋求管理和利益的手段,导致所立之法的有效性存在相应的问题,单纯强调国家导向的环境立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遵从公共理性制定和修正环境法律、法规,并通过公共参与、理性公议达成可接受的环境立法方面的共识,是解决环境立法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 标签: 公共理性 环境立法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01年12月通过,并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论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69条规定,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 标签: 证据 定案 民事诉论 案件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 认定
  • 简介:虚假供述一旦被采信,极有可能导致错案。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和修改刑诉法,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口供的证据规则。由于虚假供述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虚假供述的多样性,它们在整体上防范能力有限。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防止虚假供述在我国存在着现实困难和内在困境。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相比,以口供规则实质化作为突破口不仅具有理论根据、比较优势,也具有现实根据。为切实防止虚假供述,必须要结合虚假供述的形成机制和真假供述的识别原理,参考其他国家的口供规则,分别从证据要求、待补口供要求、对象和程度等方面使口供规则实质化。经过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过滤后的任何口供,只有在特殊情节排除了诱供指供和案情泄露的前提下获得的,并得到了具有证据能力、证明力的被告人供述以外的独立证据或者新证据的印证,且供述中的犯罪客观方面的特殊细节与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基本吻合一致,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 标签: 虚假供述 排除规则 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 简介:鉴于刑事诉讼对被告人权利侵犯的严重程度,其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是,鉴定意见只是鉴定人对专门问题的盖然性判断,且不同种类鉴定其证明力会出现不同,甚至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鉴定人做出错误的意见,从而影响其证明力。这些影响证明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司法人员和诉讼参与人对鉴定意见的错误认识、鉴定制度的缺陷、审查的缺陷以及庭审制度的不完善。为充分发挥鉴定意见在刑诉中的作用,正确认定专门性问题.应当从上述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 标签: 鉴定意见 证明力 不足 完善
  • 简介:被告人黄某与被害人曾某长期有姘居关系。2004年12月30日下午,黄某和曾某一起到黄某的暂住处过夜。2004年12月31日下午开始,曾某以前段时间自己的发廊被公安机关查处和提包被窃为由向黄某索要人民币2000元,黄某因手头拮据,遂于晚7时许和曾一起到黄的亲戚处借钱。当晚8时许,至途中一桥上时,曾某因天冷而牢骚抱怨、不愿再走,并对黄讲了“死掉好了!”、

  • 标签: 口供补强规则 故意杀人案 公安机关 被害人 被告人 人民币
  • 简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法院的一个希翼,对民事审判而言是个高要求、新挑战。民事审判中最能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就是庭审过程,如何通过庭审将司法公正输送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审理中做到胜败皆服是笔者多年思考的问题,亦是本文写作的动因。因现行庭审程序的缺陷、人民群众法律知识和诉讼能力不足、法官诉讼导引不够等原因导致当事人在庭审中不能进行有效的事实对抗和法律对抗,庭审缺乏对抗性、针对性、法律性和公开性,当事人很难通过庭审对诉讼结果产生预判,直接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庭审模式之目的在于增强庭审的对抗性、针对性、法律性和公开性,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其实质就是将民事法官单独进行的“大前提一小前提一结论”三段论推理推广至庭审,推及至当事人,由民事法官在庭审中引导当事人通过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对抗进行三段论的推理和论证,推导诉讼结果。

  • 标签: 庭审模式 司法公正 民事审判 诉讼能力 法律知识 法官
  • 简介:法,是我国现代社会中说得最多最响的一个字,是我们中国人近三千年来最难推敲和最难改定过来的一个字,是我们这些法律职业人在说话和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字,也是我们这些职业人当初进入法学殿堂时最早望见、最为醒目的一个字。

  • 标签: 中国 法治思想 法律制度 法律程序
  • 简介:时下,家长们都十分注重给孩子买含钙丰富的食品,以防止孩子缺钙。其实,如今的孩子身体真正缺钙的并不多,尤其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营养过剩,体格健壮。

  • 标签: 孩子 精神 营养过剩 家长
  • 简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文人墨客的卖弄.然而朴实顺畅的语言却道破了律师事务所”发展”、“撤退”、”蒸发”的天机。但凡做律师没有不想做好的。办律师事务所不想做大、不图发展也不切合实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迥然不同的结果呢?

  • 标签: 律师业务 木桶原理 律师素质 中国
  • 简介:通过一条在涉农普法宣传中收获的举报线索,海南省东方市检察院挖出了官商勾结、合伙贪污青苗补偿款的职务犯罪大案。然而此案被提起公诉后,判决过程却历经波折——

  • 标签: 抗诉 官员 举报线索 普法宣传 官商勾结 职务犯罪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创新和发展,传递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自信心。研读系列讲话内容,让人思索,给人期待,催人奋进。当前正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环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都应静下心来,力精神之钙,强健为民之骨。

  • 标签: 党员干部 精神 应力 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责任感
  • 简介:互联网网络虚拟财产并不具有我国刑法意义上'财物'的一般法律属性。当前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盗窃罪中'财物'范畴。据罪刑法定原则,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盗窃罪。域外刑法也鲜有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盗窃罪的规定。若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盗窃罪,将给司法实践带来难以解决的价值认定问题,造成执法不统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触犯计算机犯罪相关罪名的,依其定罪处罚,并以给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作为定罪量刑依据。

  • 标签: 网络虚拟财产 盗窃罪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 简介: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因果关系的主流学说,但其在具体司法运用中却很难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了“控制作用力说”,即只要所造成的结果是在行为人的行为控制、支配之下产生的,则该行为与此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该行为对结果的产生不存在支配作用力,则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至于对过失犯罪中注意义务范围的理解,我们认为,只要在适用中坚守刑法的紧缩性,对被告人作出相对有利的处理,进行一些扩大解释,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

  • 标签: 张伟强 交通肇事案 案情 判决 法理评析
  • 简介:华,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曾任光明日报副总编、民主与法制社总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文的编辑。一辈子都在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王老,追求新闻的客观、公正与真实。面对日益泛滥的假广告,尤其是事关千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假医假药广告在大众传媒上公然叫卖,比比皆是,而无人监管,王老呼吁:要像重视打击“假新闻”那样重视打击“假广告”。

  • 标签: 传媒公信力 广告 王强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工作 民主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