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关于版权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版权表达自由之间存在剧烈冲突;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并且版权是表达自由的“引擎”。而对于化解两者的冲突,又有两种方案,即版权内部的协调机制,比如思想、表达二分法,合理使用等;从外部引入表达自由的抗辨,以对抗版权。以上论说各有其理,但是他们都认为版权是一种规制言论表达的制度,其实,这种论说偏离了版权是一种财产权的立法理念。本文试图对此论述进行反思,并从版权是一种具有公共财产属性的私有财产的角度,试图提出一些建议解决版权表达自由冲突,以供学界批判。

  • 标签: 版权 表达自由 冲突 公共财产
  • 简介:文化法律论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却尚未被系统触及的新主题。这一主题可以被切割为两个方面加以审视:一是文化背景法律论证间的关系,二是文化论据法律论证间的关系。前一个方面是双向的。文化背景塑造着法律论证的制度框架及其主体,但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会产生取消论证的效果,碎片化的文化背景也无法为论证提供客观标准。相反,法律论证理念本身则蕴含着特定的人权文化背景。后一个方面是单向的。文化论据在法律解释中集中体现为比较解释,它既可以被正向运用,也可以被反向运用,但无法构成终极的证立依据。文化对于法律论证发挥着重要但也有限的意义。

  • 标签: 法律论证 法律解释 文化背景 文化论据
  • 简介:名誉侵权责任的认定,涉及名誉权表达自由的平衡,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的难题。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侵权法的宪法化是平衡冲突价值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提出了价值位阶论、个案衡量论以及抗辩体系论等模式。但各有其现实困境。名誉权表达自由均为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二者并无孰优孰劣的位阶之分,只能通过具体的利益衡量决定保护的优先顺位。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体例、司法运行现状以及宪法实施机制,建议摒弃比较法上较为通行的个案衡量模式,而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规范性司法解释来明确"违法性"、"过错"等责任构成要件的合宪性解释标准。

  • 标签: 名誉权 表达自由 权利位阶 个案衡量 合宪性解释
  • 简介:<正>数人犯罪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正犯,台湾学者许玉秀指出:"确定了正犯,共犯相对地就确定了,也解决了正犯与共犯有无必要区分的问题。"[1]在德、日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共犯体系以正犯为中心。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主犯是我国共犯体系的核心。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正犯,但是讨论正犯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主犯、从犯的认定主要解决共犯人的量刑问题,但是量刑的前提是解决共犯人的行为定性问题,而对共犯人的行为准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正犯概念。其次,德、日刑法中正犯概念日益实质化,出现了正犯主犯化

  • 标签: 帮助犯 间接正犯 量刑问题 处罚范围 实行行为 行为共同说
  • 简介:作为刑事诉讼基本法律关系之一,检警关系直接涉及到整个审前程序的构造问题。科学合理的检警关系,对于侦查公诉模式的准确定位,对于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目的的最终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不够顺畅,存在侦查质量不高、人权保障薄弱、法律监督乏力、控诉效率低下等问题,理论实务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 标签: 检警关系 法律监督 协作 基本法律关系 刑事诉讼 侦查质量
  • 简介:目次一、中国走向法治的三种动力机制二、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三、法律发展的"中间变革"(一)中间变革的内涵(二)中间变革的类似者:"实验性立法"、"边缘革命""部门改革"四、"两个积极性"走向法治的大国道路五、结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亭林文集》

  • 标签: 法治 顶层设计 中间变革 中央-地方关系
  • 简介:对于紧急救助型偶然防卫,在英美刑法中,'行为论'侧重行为的实效,采未遂说;'原因论'侧重对行为人主观意识的考察,采既遂说。大陆法系学者在探讨偶然防卫时一般将其置于防卫意识的必要与否之中进行研究,主要有基于行为无价值论的防卫意思必要说和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防卫意思不要说。然而,由于司法实践中偶然防卫案件的小概率性,理论上对其研究面临形式逻辑上无意义的危险。同时,对于偶然防卫者主观动机评价的技术性回避,使得基于行为功利主义对偶然防卫所进行的探讨仍然存在许多质疑,尚需商榷。

  • 标签: 偶然防卫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行为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
  • 简介:民事诉讼保全中的担保存在程序功能不足以及实体保障功能缺失的问题,不利于被申请人保全损害赔偿的实现。完善担保的程序功能,确定担保的实体功能,应从保护被申请人利益的角度出发。

  • 标签: 担保 实体功能 程序功能
  • 简介:目次导言:创意阑珊一、学科的分合及学科交叉的意义二、法学的交叉性(一)交叉的根据(二)交叉的程度(三)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三、中国法学的交叉性研究如果说法律人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向内看,另一只是向外看。那么,法律方法,就是运用那只向内的眼睛,主要是练内功。它也是法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那只向外看的眼睛,它不是从怎么

  • 标签: 创新 法学性质 交叉性 自主性
  • 简介:据挪威权威研究机构去年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11年,挪威浪费的食品达37.7万吨,总价值近200亿挪威克朗(约合216亿元人民币)。按人均计算,每名挪威人一年扔掉50千克食品,约占其全年所购食品的四分之一,

  • 标签: 挪威 食品 浪费 研究机构 人民币 总价值
  • 简介:从法律意义上说,海难救助作业污染预防措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分别属于海难救助油污损害赔偿两种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范畴.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涉及同一清污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上述两种不同性质法律行为的认定,继而牵及预防措施费用救助作业费用两类不同性质费用的划分,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从分析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的主旨、起因依据入手,剖析了海难救助作业污染预防措施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了在同一清污作业过程中认定划分救助作业费用预防措施费用的原则.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 清污行动 预防措施费用 救助措施费用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实施20年来,国际国内航运、贸易市场变化巨大.因此,在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基本原则的同时,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回顾该法制定颁布时的相关意见,评估当下该法的调整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该法加以健全和完善.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海事立法 海上运输
  • 简介:目次一、对既有学说的梳理分析二、权利有客体吗?三、事实价值不分:将财产(权)视为"物"的历史结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1〕在中国民法学界,"对象""客体"之混用,可用一个"乱"字形容。有学者指出,客体对象在日常表达或哲学范畴中只是称谓之别,实际上指涉同一事物,即均对应英文中的subjectmatter或object。〔2〕假定果然如此,则区分对象客体毫无意义。但现实问题是,法学研究者在不同层面上

  • 标签: 民法体系 对象 客体 事实与价值二分
  • 简介:检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初步的理论框架已经构建,独立性日渐突出,但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在大力建设的过程中,必将继续得到重视。检察权的研究在检察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检察学研究的重点和出发点,法律监督制度也是我国检察理论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随着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深入及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程序的规范,如何履行检察机关的职能,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也必将成为检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然,检察改革是检察发展的主旋律,检察机关一直在探索符合检察发展规律的工作机制和体制,相关的理论研究必不可缺。

  • 标签: 检察学 学科建设 检察权研究 法律监督 检察体制改革
  • 简介: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缘起于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经验的反思。他由此试图以立足于循环反复的“秘史”平衡1949年之前以历史目的论为基础的显白历史,核心是重新理解礼法革命的关系。在《白鹿原》中,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礼法呈露安顿人间善恶,但又同时隐含着对自身的否定;而以鹿兆鹏为代表的革命虽否定礼法,但在呈露安顿善恶并进而转向对自身的否定这一点上,它与礼法有着同构关系。两者背后的共同基础则是立足于大地的“真正的中国人”及其无善无恶的“气性”。陈忠实通过展示礼法革命这一相反相承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真正的中国人”及其命运的理解;他在试图超越五四传统的同时,又深深地受限于这一传统。

  • 标签: 白鹿原 陈忠实 白嘉轩 礼法 革命
  • 简介:自然债务作为一个相对于民事债务的概念,其产生的基础是社会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社会道德义务不属于国家法律调整的范围,这类义务完全由当事人自愿决定是否履行。但当事人自愿履行之后,是否可以反悔并要求返还其所给付的利益,则是法律调整的范围。法律必须回答当事人的给付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为了实现法律对社会道德生活进行必要调整的目的,自然之债不应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应成为一个规范性的概念。如果能在明确自然之债性质的基础上,厘清自然之债的构成要件,就可使之获得规范意义,并使之成为一个可资案件裁判之用的概念工具。

  • 标签: 自然之债 给付义务 赠与 不法原因给付
  • 简介:被害人一般是指案件中的直接受害人及其家属。本文所叙被害人对策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在勘查过程中为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防止其被二次伤害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于被害人对策的研究在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已开展了多年,特别是进人90年代以来已相继制定了诸多法律规范。而我国在此领域还很落后,也没有具体的规范。但随着人权入宪、司法体制改革,被害人对策将会在司法领域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公安机关已开始大力提倡人性化办案,提高服务意识,并设立了多项为民服务、监督等措施。

  • 标签: 刑警 现场勘查 被害人 被害人对策
  • 简介:中国债法必须完善,应当制定债法典或民法典中的债编。侵权责任法具有债法所需要的品格,应纳入债法典之中。在未来的民法典采取将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并列设编的体系下,应当设置债法总则。中国现行债法的众多制度及规范均应完善,明确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不宜仅有禁止性规定而无相应的法律后果。

  • 标签: 债法 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
  • 简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后,人民法院原设的司法鉴定机构被撤销,司法鉴定走向了社会。司法鉴定社会化后出现了大量重复鉴定、虚假鉴定甚至错误鉴定的现象,由于缺乏法院内部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解决专门问题,面对多份鉴定意见,法官无法进行科学认知,陷入证据采信困境。为了确保技术证据的有效审查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合理配置现行司法资源,赋予了法院内部原有的司法技术人员技术证据审核职能。然而,法理根据法律规范的缺失使得技术证据审核制度在规范实践层面均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对技术证据审核的产生背景、审核行为的对象内容、主体权能、功能与目的的解读,阐明其行为的审理性质,以期解决这一制度面临的理论困境实践难题,更好地发挥其诉讼价值。

  • 标签: 技术证据 审核 审理
  • 简介:<正>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我们为之持续努力的自然法理论激起了众多的批评性反应。我们已经在不同作品中重述了该理论,但却未引起人们对这些发展的关注。在考虑这些批判之后,本文重新阐述了该理论的某些组成部分。我们还附上了一个有注解的精选参考书目。Ⅰ.序言A.敬请注意的若干事项虽然本文之意旨在于哲学上的澄清论证而不是文本解释,但是它还是应用了我们借由开创了自己理论的自然法传统(广义上即托马斯主义)中的一些共同语言。但是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以及其他人所表述的理论相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呈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在先前的著作中——这些著作或多或少地涵盖着本文相同的理论基

  • 标签: 实践原则 实践理性 理智性 正确与错误 托马斯·阿奎那 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