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侦查对策研究,即侦查方法和措施研究等,是侦查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当前单纯以侦查案例及经验总结为初始研究路径实现对侦查知识的累加,或以刑事诉讼法教义为初始研究路径,前者会造成不同时期、种类侦查方法、措施的割裂和孤立,后者则会陷入侦查行为控制的刑事诉讼研究。对于侦查学研究,当以刑事案件为理论中介和研究范式,从刑事案件本体论向侦查对策论的演变过渡论证,抛弃仅对实务部门新的侦查方法措施进行的总结式吸收,而是将解释侦查对策作为侦查学研究的基本归宿;以刑事案件要素作为通道实现侦查学理论和实务的对话,贯通侦查理论、侦查方法和侦查措施之逻辑;实现侦查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创新,突出侦查学术活动侦查实务部门调研、总结活动的实质区别。刑事案件作为侦查活动的客体,如何将其作为中介性概念从原理论过渡到方法论和措施论,如何应用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理论解释中国的侦查实务现象、承载侦查知识,进而解决侦查学问题,是当代侦查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 标签: 侦查学研究 理论范式 刑事案件本体论 侦查对策
  • 简介:"法律真实"理论"客观真实"理论作为证据理论,在证明程度的确定性和证据裁判主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在证据的特性、证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法律真实"理论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和法治的需要;我国的证据立法应当以"法律真实"理论为指导,确立以证据的合法性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证据理论 证据立法 价值取向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在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86条提供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避免发生“重复赔偿”.但这仅是一种“此时此地”的解决方案,若从诉讼法的立场出发,“选择”即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分别起诉,由此可能使得避免“重复赔偿”的目的无法实现.为此,请求权竞合必须借助禁止重复起诉的诉讼制度.为此,有必要协调请求权竞合、禁止重复起诉以及诉讼标的三者的功能.

  • 标签: 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 重复起 诉诉讼标的
  • 简介:近代以来,许多亚洲国家伴随着宗主国或占领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移植;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政府,也对西方法律进行了大量的主动移植,使传统法律实现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历史表明,规则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使得中国的法制建设必然首先是改变“无法可依”的状态。在需要通过立法创造某些制度以实现政策目标时,法律移植是最有效的手段,成为创造法律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然而,移植规则的深层含义在于移植文化,也即规则和制度的移植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否则,法律移植很可能仅仅是立法者的游戏。

  • 标签: 法律移植 立法成本 法律秩序
  • 简介: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 标签: 文本 文本理论 法律文本 法律解释 法教义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本文作者从Westlaw中一共检索到153篇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法律评论(LawRe-view)学术文献,按年代分布如下:从中可以看出:商业方法专利这个主题的学术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引入的,而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此后有些零星的研究,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98年,美

  • 标签: 商业方法专利 可专利性 专利权利要求 年代分布 专利诉讼 专利侵权
  • 简介:本文分别通过三个例子说明德国刑事诉讼中脱离实务的理论脱离理论的实务,表明近年来理论实务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明显不足。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刑事司法中理论实务再次走近的美好期待。

  • 标签: 刑事诉讼 脱离实务的理论 脱离理论的实务
  • 简介:从本源意义上看,乡村司法应为乡村人民法庭之司法。历经多年发展,乡村人民法庭目益现代化、规范化,法官办案方式亦由"马锡五审判方式"逐渐转向形式化的司法方式,但结果却近乎一种"两不是"的草率判决。这表明,我国乡村司法已陷入"内卷化"困境。囿于各自研究进路的限制,乡村司法既有的"法治论"和"治理论"均无法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从根本上看,又是由法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的对立造成的,二者实际体现出的是价值事实的紧张对立。因此,欲走出困局,在乡村司法的研究中须将社会学视角法学视角统一起来,加强两种进路的对话合作。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理论予以建构,进而对乡村司法制度予以最低限度的改造。

  • 标签: 乡村司法 法治论 治理论 法治化治理
  • 简介:法益的理论发展史,是“权利侵害说”“财侵害说”“规范违反说”反复争鸣,形成自身理论品质的历史;也是不断尝试,寻找具有完整体系超越体系内在功能的历史;更是不断反思,珍视并恪守自由主义内涵的历史。法益可以有力诠释社会损害性这一犯罪实质内涵概念,可以成为回答国家刑罚权发动之正当性的最优解的答案都来自于此,对法益理论继续发展的思考也来自于此。

  • 标签: 法益 社会损害性 体系超越 体系内在
  • 简介:<正>一、引言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刑法领域的教学和著书立说的实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美国和英国——在其他说英语的国家里,这种变化的程度稍微小一些——我们亲眼见证了一种向刑法理论探究的转向,这些理论探究比先前已经存在于英美法律史上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多样。这种新文献的主题包括刑罚的性质和基本原

  • 标签: 法律史 理论探究 重罪谋杀 正当化 不能犯未遂 未遂犯罪
  • 简介:追续权由法国所首创,旨在保护著作权人从作品后续交易中获得收益的权利。尽管《伯尔尼公约》和《欧盟指引》都对追续权作出规定、目前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承认追续权,但各国在追续权的用语、权力属性及立法合理性上仍存在分歧。著作权人是针对后续交易本身而获益,还是仅对增值获益,以及获益的计算方法;追续权究属人格权、财产权还是复合性权利;规定追续权是否会对市场的经济效果产生影响,这些方面均存在以两大法系为对立双方的重大分歧。尽管中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三个建议稿中对追续权有所提及,但目前没有正式的追续权立法规定。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的前提下,对追续权的立法很可能提上日程,因此,对追续权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争议进行梳理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追续权 《伯尔尼公约》 著作权
  • 简介:法律发展研究运动大致包含三种基本的理论取向:现代化理论倾向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接受发展研究的现代化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进和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观念,才有可能使其法律现代化,从而引导其社会的现代化;批判现代化理论认同发展研究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反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不赞成法律移植,要求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独立自主的法律发展社会发展之路;而多元主义理论倾向则反对从任何单一角度来看待法律发展问题的做法,主张从多重视角和不同层面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出既有实践操作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发展研究 现代化理论 法律文化 理论倾向 法律制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是一种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借助法律诊所作为平台,由法学教师来指导和指派法科学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分析案情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从而以“分析——诊断——解决”此类模式提供法律服务,在法律实践中进一步司法实务技能。其中社区法律诊所是法律诊所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舶来品,也是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 标签: 法律诊所 社区法律诊所 价值 运作模式
  • 简介:<正>过失犯罪论作为刑法理论中的一大板块,应当在整个刑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受社会性质、人类认识水平以及刑法思潮等因素的影响,过失犯理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高度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才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失犯理论才得以发展。

  • 标签: 过失犯罪 生活领域 认识水平 过失行为 社会生活 性问题
  • 简介: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怎样通过分散的个人行为达到规定的制度目标。司法调解的博弈机理契合了机制设计理论,在法律早于法律关系出现的条件下,司法调解能够塑造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突破中国法治困局。

  • 标签: 司法调解 法治 经济体制改革 机制设计 博弈
  • 简介:在当下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以及创新成为首要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和推进惩治有组织犯罪,创建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乃是我国刑事法治中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进行惩治有组织犯罪刑事法治的域外研究及中外比较是一个独特的研究路径及视角。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惩治 应用 中西 美好生活 刑事法治
  • 简介: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实践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我国的刑法理论分为实践"恶性循环"的理论实践"良性互动"的理论。前者以犯罪构成体系的争论来说明,后者以死刑的改革来说明。我国刑法理论在国外刑法学理论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之下缺乏理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不但没有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不能正确对待国外的刑法学理论。应该反思"恶性循环"的刑法学理论,应该提倡"良性互动"的刑法学理论

  • 标签: 恶性循环 良性互动 刑法理论 理论主体性
  • 简介:期待权相对于传统民事权利类型,从理论上可以说是一种处于取得物权途中的新型权利。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当权利的取得在时间或效力上具有了不同的程度,就可能产生期待权。为了保障期待利益不受减损并顺利转化成完整权利,法律赋予期待权保障和防御的效力,可对抗相对人、任意第三人的妨害行为。期待权因受到法律的完备保护而具有预先效力,获得权利取得的确定性和独立的可让与性。

  • 标签: 期待权 期待利益 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