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欧洲权公约》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它与其他国际人权文件之间的关系。作者特别提到根据《公约》设立的欧洲权法院以及通过它实现的人权的诉讼保护。作者认为,让公民个人享有诉权能够有效地把人权保障落在实处。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提到废除死刑的问题。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国际人权 防卫权 联合国人权宣言 基本自由 德国宪法法院
  • 简介:欧洲不仅比美国人更喜欢谈论天气,而且也更擅长预测天气.三年前,在飓风桑迪登陆的一周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预测飓风会径直朝沿海运动,但美国的全球预报系统却预测它会停留在海面.在这场对飓风桑迪的预测较量中全球预报系统失败了,为此美国国会批准了一笔数额高达34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升级全球预报系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强势之处在于它那了得的运算能力.该气象中心拥有一台CrayXC30型超级电脑,一秒内就能运算2万亿次,其运算能力是全球预报系统硬件升级前的十倍多.这台计算机能把地球大气层整齐地分割为面积为16平方公里的若干小块,且把每块做137层分层,而升级前的全球预报系统只能做27平方公里和137层的块层分割.

  • 标签: 天气预报 欧洲人 美国人 预报系统 运算能力 美国国会
  • 简介:欧洲权法院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有其特色,与英美法国家迥然不同。欧洲权法院并没有就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制定系列指导性的纲要,而是采取个案中具体考量,重点考察的是公权力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是否给整个诉讼程序造成不公以及所获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证据排除与否,这一点值得关注。

  • 标签: 关联性 可采性 非法证据 衍生证据 隐私权
  • 简介:作者在文中通过对德国《基本法》中的"礼让国际法原则"的介绍阐述了《欧洲权公约》与德国国内法的关系。此外,作者还着重介绍了欧洲权法院的裁判在德国国内的效力。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礼让国际法原则 直接适用
  • 简介:作为后天拟制的法律权利,律师帮助权可以被依法限制.欧洲权法院在相关判例中,针对现行犯抓捕后询问现场物证问题、作为证人时的认罪供述、公共利益受到重大威胁、自愿放弃律师帮助等情况,从身份、内容、利益、自陷等角度,对律师帮助权作出限制.判例对我国刑事诉讼有若干启示,如对贿赂犯罪可采取控制下交付、记录现场抓获后讯问物证问题的书证可采、未作为嫌疑人时作证的证言可采、把握对恐怖犯罪嫌疑的限权比例.

  • 标签: 律师 判例法 律师帮助权 欧洲人权公约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衷心感谢香港城市大学的邀请,我作为城市大学杰出学人演讲系列活动之一举行这次会议。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如此出色的听众演讲。一、《欧洲权公约》《欧洲权公约》(EuropeanConventiononHumanRights)签署于1950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条约(由欧洲委员会主持起草),它是继《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之后的,又一旨在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力作",并率先具体落实了《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城市大学 人权法 欧洲委员会 基本自由 国际条约
  • 简介:于刑事证据采纳中的裁量问题,欧洲权法院长期坚持一种弹性的整体审查立场,在综合考虑多种裁量因素的基础上,对使用以侵犯“公约权利”方式所获证据是否会损害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做出个案判断。弹性的整体审查既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陷,在欧洲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持续性的争议。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可以从欧洲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刑事证据 裁量采纳 整体审查 公正审判
  • 简介:<正>目次引言一、接近正义权与欧洲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二、欧洲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结语引言接近正义(accesstojustice)作为现代西方各国司法改革的主题,首先是作为一种理念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卡佩莱蒂的倡导下,提出了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护当事的获得司法救济的权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卡佩莱蒂 国家豁免权 欧洲人权委员会 法律援助 国际人权公约
  • 简介:欧洲多层级问的基本权利保障制度是欧洲区别于其他地区人权保障的特征。本文重点研究了欧盟法和《欧洲权公约》在多层级体制下的交互性关系。欧盟法和欧洲权公约有着特征和效力上的不同,前者在成员国法律体系中有着优先效力和直接效力,而人权公约只对各国基本权利保障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然而,为了共同促进欧洲基本权利一体化,两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首先,《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一半以上的权利都来源于人权公约。其次,欧洲法院在人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系统性地移植人权法院的案例。人权法院也经常通过引用欧盟法律体系指令或是判例作为法官判决的依据。但是,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仍不能完全消除发生冲突和彼此减损对方法律体系确定的风险。

  • 标签: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欧洲人权公约》 权利解释 立法移植 案例引用
  • 简介:欧洲权保障结构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欧盟法院和欧洲权法院分别依据欧盟法和《欧洲权公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虽然两个法律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法院也都十分重视在各自的领域内解释基本权利的自治性,但是欧盟法和欧洲权公约在保障基本权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交互式影响。在立法领域中,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欧洲权公约》作为欧盟法的一般法律原则;此后,2001年《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移植了《欧洲权公约》的所有权利,并且要求欧盟法院对来源于人权公约的宪章权利的解释标准不得低于人权公约的规定。在司法领域中,欧盟法院早在1975年的Rutili案中就开始以引用和解释欧洲权公约的方式审理基本权利的案件;从1996年的Pv.S判决开始援引人权法院的判决作为解释人权公约的基础。即使在《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生效后,欧盟法院也会在解释和适用基本权利时参照人权法院解释以确保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的协调性。相应的,欧盟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人权法院的判决也产生了影响。人权法院通过借鉴欧盟法院的判例,欧盟法令以及《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的规定对案件进行判决,从而增强了判决结果的说服力,也维护了欧洲基本权利保障秩序。虽然欧盟法院第2/13号意见中断了欧盟加入欧洲权公约的进程,但是两个跨国法院都明白维护欧洲基本权利体系的重要性。因此,虽然挑战尚存,但是维护多元体系下欧洲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协调是两者间共同的选择。

  • 标签: 欧洲多元人权保障体系 立法移植 案例法借鉴 交互性影响 欧盟法院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在《欧洲权公约》的框架内,针对德国的大多数诉讼集中在"公正审判权"上,以及"在合理时间内进入诉讼程序",所以,欧洲权法院要求德国采取合理措施来阻止对公约的进一步违反。欧洲权法院的法律解释有两种方法——宽泛解释与自主解释,判例法也诠释了《欧洲权公约》的适用范围及合理时间保障的要求。2011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该项法案将有助于减少诉讼迟延,并减少向欧洲权法院起诉德国的案件。

  • 标签: 公约的解释 公正审判权 合理时间要求
  • 简介:关于侦查初期律师帮助权,欧洲权法院萨多斯案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摒弃了整体平衡原则,尝试建立明确的规则。经过之后的判例和欧盟立法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律师帮助权的告知、放弃、范围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规则体系。法国、荷兰等具有较强职权主义传统的国家,均不同程度地根据这一规则修改了国内立法,逐渐允许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前咨询律师并要求律师在场。为了杜绝非法审讯,我国应当参照欧洲经验,加强侦查阶段的律师帮助权。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律师介入的及时性和提供法律帮助的有效性。

  • 标签: 讯问 沉默权 封闭空间 法律帮助 律师在场
  • 简介:在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以及各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普遍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确认和保障.《欧洲权公约》第9条也规定个人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信仰自由.欧洲权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了判断一项国家行为是否侵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的五个审查步骤,分别是:1.审查当事的申诉是否落入《欧洲权公约》第9条权利的保护范围;2.国家的行为是否构成对申诉该权利的侵害;3.国家的行为是否是符合国内法的规定;4.此行为是否追求合法正当的目的;5.此行为是否是民主社会中所必须的.本文聚焦于前两个步骤,重点讨论在欧洲权法院的判例法系统中如何界定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范围,以及何者可构成对一项基本权利的干预.

  • 标签: 宗教信仰自由 基本权利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1989年,盖拉等40名居住在意大利一家高风险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向欧洲权法院提起诉讼。申诉指控,意大利政府未公开该化工厂的经营活动风险以及突发事件中应遵守的应急程序等信息,违反了《欧洲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和第10条(表达自由权)。欧洲权法院判定,公约第10条没有规定公共当局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故意大利政府未侵犯申诉的表达自由权。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个人福祉、妨碍个人享受自己的家园,而政府未公开相关信息将导致申诉不能充分评估其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而损害申诉人为《欧洲权公约》第8条所保障的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鉴于已确认对第8条的违反,法院对本案中生命权是否受到侵犯作了回避判断。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环境信息公开 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 接受信息自由权
  • 简介:本文根据绍尔茨先生访问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期间所作"欧洲宪法"专题报告文稿翻译而来。报告分三讲,首先是介绍《欧盟宪法条约》的背景和基本结构,然后介绍欧盟各机构的组织和功能以及欧盟的管辖权问题,最后详细介绍了欧盟的基本权利保护问题。

  • 标签: 欧盟宪法条约 绍尔茨 《基本法》 管辖权问题 欧盟法 立法权限
  • 简介:2009年制定并公布的《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是促成《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尽管《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公布后引发学术界的广泛批评,欧洲权威机构也同样对此持谨慎态度,然而,在欧盟范围内为协调各成员国传统私法的努力并未中止,《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即是明证。《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旨在突破欧洲跨境经济活动现有瓶颈,减少交易成本,充分开发内部市场潜力,为买卖合同领域的当事提供受统一的合同法规则约束的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它为《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次分析《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的产生背景并阐述其目标、范围及内容,最后对《欧洲共同买卖法草案》规则提案与欧洲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并作一般性评论。

  • 标签: 示范民法典 共同买卖法 法律传统 罗马法
  • 简介:从欧共体成立之初,建立有效的司法审查制度就是欧洲之父们的愿望。在过去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欧洲法院通过司法审查不但建立了一套新的独立的共同体法律秩序,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共同体内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它自己也在这过程中扮演了共同体事实上的最高法院和宪法法院的角色。然而,随之而来的困惑、争论和博弈表明,在欧盟并非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情况下,欧洲法院想要巩固现有地位,并进一步推进欧洲一体化,就必须尊重各成员国的法律秩序,并与成员国国内法院保持"真诚的合作关系"。

  • 标签: 欧洲法院 司法审查 欧共体法律秩序 欧洲一体化
  • 简介:本书通过详细的史实,对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制度的沿革、特点进行了全面描述,尤其对古代日耳曼法、罗马法、教会法以及古代法对欧陆法律特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颇具有见地的阐发。

  • 标签: 法律制度 日耳曼法 欧洲大陆 罗马法 教会法 法律特点
  • 简介:本书是关于欧洲法律史及法律文化史的名著,是当前"新欧洲法史学派"的代表作。本书的观点是:强调法律发展进程的非连续性和偶然性;以及法律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创造社会现实的建构性特征。

  • 标签: 法律文化 发展进程 法律史 社会现实 法史学 新欧洲
  • 简介:欧洲权公约》为人权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对缔约国课以保证本国人民享有人权的义务。欧洲权法院通过判例不断发展出符合公约精神的法律解释,对公约进行丰富和完善,树立了人权的“欧洲尺度”。欧共体法院在人权条款阙如的情况下,参照一般法律原则和成员国共同宪法传统进行司法解释,并格外倚重《欧洲权公约》以及欧洲权法院在实践中所确立的人权标准。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欧共体法院 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