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大致包含三种基本的理论取向:现代化理论倾向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接受发展研究的现代化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进和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观念,才有可能使其法律现代化,从而引导其社会的现代化;批判现代化理论认同发展研究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反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不赞成法律移植,要求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独立自主的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之路;而多元主义理论倾向则反对从任何单一角度来看待法律与发展问题的做法,主张从多重视角和不同层面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出既有实践操作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发展研究 现代化理论 法律文化 理论倾向 法律制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随着民商审判中"调解热"的不断升温,无条件"调解优先"之风冲击着我国民商审判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果,冲击着人们要求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诉讼理念。本文对当前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无条件调解优先倾向的态势和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主张民商审判中调、判关系的定位,应当回归到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上来。

  • 标签: 调解优先 无条件调解优先 调解率
  • 简介:国内叙事学批评文本在三个纬度上表现出了后经典叙事学的特征:一、力图使自己的探讨具有历史的观念和历史的意义,而不只具有形式的意义;二、将叙事理论与含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意蕴的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三、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大量的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出现了跨学科的叙事理论.

  • 标签: 国内叙事学 批评文本 后经典叙事学
  • 简介:自19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经受了无可避免的衰落,而康德的自然法权理论是导致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其学说一方面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中实质性的自然观,使得任何试图从人的"自然倾向"中推出规范性命题的努力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其通过自然法权将伦理与法的领域进行了区分,这使得唯有高度形式性的自然法权而非伦理目的才能成为校验实证立法的标准。而康德的这种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法哲学催生了当代的立宪主义法律理论——一种"规范的实证主义"。

  • 标签: 自然法权 实证主义 立宪主义 规范主义
  • 简介:<正>一、科学主义与法学科学知识的来源是什么?长期以来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争论以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和穆勒的英国经验主义为代表,认为一切知识的最终源泉是观察,而另一种争论以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者为代表,认为知识的最终源泉是对清晰明确的观念的理智直觉。两种争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科学知识的来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法哲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 英国经验主义 中国刑法学
  • 简介:“口袋思维”入侵网络犯罪不仅表现在“口袋罪”的触须延伸至网络领域,而且还表现在纯正网络犯罪的“口袋化”倾向。“口袋罪”所具备的“模糊性”、“随意性”等特点与网络犯罪的“复杂多变性、专业技术性”等罪情特征相互迎合,共同决定了“口袋思维”入侵网络犯罪之必然性。网络犯罪治理中的“口袋罪”依赖将会引发司法“惰性”,掩盖实际罪情,难以对网络犯罪作出整体考量。然而,“口袋罪”的广泛适用将会降低法律权威,危及刑法的“专业槽”,最终吞噬刑法本应具备的实践理性。约束网络犯罪治理中的“口袋思维”,需立足于类型化之方法,推动网络谣言与适用罪名的类型化对接、传统犯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竞合的类型化以及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构成要件的类型化,在网络犯罪治理中坚守刑事法治立场。

  • 标签: 口袋思维 网络犯罪 类型化 刑事法治
  • 简介:现有的不能犯理论对主观论存在着诸多误解,其原因在于混淆了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不能犯的判断以及法条规定三方面的关系。是否对不能犯进行处罚取决于法条规定,主观说并不会扩张处罚范围。具体危险说自称是客观理论,但其实质是主观理论。抽象危险说虽然备受日本学界批评,但将其放在不法主观化的背景下考察,则需要重新认识其理论意义。台湾地区的刑事立法、大陆地区的理论学说都明显偏向客观主义,对此需要理性分析。重大无知标准是印象理论的具体化,体现了不法主观化的趋势,同时也较为符合我国的刑事司法与刑事立法,且重大无知说在理论支撑力上优于抽象危险说,应予提倡。

  • 标签: 不能犯 具体危险说 抽象危险说 重大无知说 主观不法
  • 简介:平等权写入加拿大宪法的时间虽不长,但已成为司法审查各种嫌疑归类的最高依据。安德鲁斯案是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平等权及歧视嫌疑进行的第一次梳理,而由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等以性倾向歧视提起的系列案件,为宪法平等权的整体解读提供了独特视角。基于对关键性案件判决的考察,不难发现加拿大司法机关在纠偏过程中的宪法逻辑。在开放与保守之间对性倾向群体由歧视到平等的转变最终得以实现,为宪法的实施作了最好的注脚。

  • 标签: 性倾向歧视 加拿大 权利与自由宪章 平等权 联邦最高法院
  • 简介:中国的茶文化是非常发达的,也是博大精深的。大概由于茶本身的功能就不同于一般的粮食和蔬菜,既能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能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所以它才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作为一种文化,饮茶不仅是解渴的行为,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如茶俗、茶风、茶道、茶艺,还衍生出许多精神产品,如诗歌、戏曲、小说、绘画。特别是在儒家之礼仪、道家之自在、佛家之淡泊等精神的熏陶下,茶文化已然代表了一种人生的追求和生活的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是茶的自然性与饮茶所伴生的人文精神的融合。它丰富了人的情感,滋润了人的心灵,甚至改变了人的生活。于是,我又想到了法文化

  • 标签: 茶文化 法文化 中国 人文精神 法律思想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都分别发布了指导性案例,其结果倾向值得特别关注,尤其是那些裁判结果发生过变动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更倾向于"轻判",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案例则更推崇"重判"。造成"两高"指导性案例在结果倾向上出现差异甚至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直接的原因是"两高"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内适用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和侧重;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在面对转型社会的复杂形势时,司法机关(即使是最高司法机关)缺乏予以有效的应对措施。虽然这一点决定了案例指导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但是,仍然应当强调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地方司法机关也应当重视对指导性案例的研习和参照。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后果主义 同案同判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裁判要点(要旨)
  • 简介:本文作者认为,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为代表的欧洲多数国家的法院,在有关国际条约解释的司法实践当中已经出现所谓去实证化倾向,即不再将已经本国批准的国际条约看成本国国内法体系的组成部分,而是以国际条约在各缔约国的统一适用为目标,在各缔约国的协同意志、条约文本和历史材料、待解释条约与其他条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寻求条约的自治解释。最后作者还总结了对条约自治解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法律原则"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其在各国司法实践当中得到适用的可能性。

  • 标签: 司法实践 联邦最高法院 实证化 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一体化 汉堡规则
  • 简介:政治权力、商业权力、媒介权力、受众权力共同构建了政治传播系统,这个系统构建的过程也是权力的相互解构的过程。网络政治传播系统相对于传统政治传播系统,具有权力解构的加剧、权力杠杆的受众倾斜、系统边界的全球扩展等特征。这种新权力关系为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了乌托邦似的公共对话领域;同时隐含着受众权力的极权倾向。网络秩序的构建在于建立网络共和国,即实现制度保障下的公共领域里的权力分化与自主。

  • 标签: 政治系统 传播系统 构极权主义 民主
  • 简介:律师文化是律师适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在法律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律师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由律师群体文化、律师集体文化、律师个体文化组成。本文主要概括论述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律师文化的内容系统、总体特征、功能作用、社会基础、律师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全面实施律师文化战略等问题,旨在探讨与形成律师文化的理论体系架构。

  • 标签: 文化 律师文化
  • 简介: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又一次来到了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人民法院。迎接我的,除了那似火炉一般的炙热天气和一场不期而遇的台风,

  • 标签: 法院文化 感悟 人民法院 乐清市 浙江省
  • 简介:以庆祝海南高院建院20周年为契机,出台了《海南法院文化建设实施办法》,提炼了“公正廉明、亲民尚法”的院训。以专业知识、审判技能、司法尺度研讨。先进模范事迹的发掘宣传,倡明导向,弘扬正气。

  • 标签: 文化建设 先进模范事迹 专业知识 海南 法院 公正
  • 简介:党的十七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今后将进一步繁荣边疆文化事业,巩固边疆文化阵地,支持“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监狱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法治监狱、文明监狱,打造具有文化特质和人文特色监狱形象的重要内容。新疆监狱要以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部署为指导,

  • 标签: 监狱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软实力 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
  • 简介:文化宪法作为对宪法上文化条款做体系化解释的重要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如何处理'国家与文化之关系'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存有不同意见。'国家与文化之关系'的类型学说作为一组分析工具可以有一定的功用,但不可对其附加宪法规范的属性,尤其在处理经历过巨大变迁的八二宪法时,这一分析工具更不宜成为文化宪法之理论建构的先入之见,应当回归到以宪法第47条之文化权条款为中心的路径,寻求一套有关文化宪法的融贯论述。

  • 标签: 文化宪法 国家与文化之关系 国家对文化之基本态度文化权
  • 简介:法院文化是老话题,常提自然会常新。尽管对于文化的概念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并没有完全的共识,然而近20年的当代中国法院文化建设,仍然为我们积累了可观而且客观的法院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 标签: 法院文化 文化实践 文化建设 文化资源 中国法院
  • 简介:文化与法律论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却尚未被系统触及的新主题。这一主题可以被切割为两个方面加以审视:一是文化背景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二是文化论据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前一个方面是双向的。文化背景塑造着法律论证的制度框架及其主体,但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会产生取消论证的效果,碎片化的文化背景也无法为论证提供客观标准。相反,法律论证理念本身则蕴含着特定的人权文化背景。后一个方面是单向的。文化论据在法律解释中集中体现为比较解释,它既可以被正向运用,也可以被反向运用,但无法构成终极的证立依据。文化对于法律论证发挥着重要但也有限的意义。

  • 标签: 法律论证 法律解释 文化背景 文化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