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对学人而言,其自身学术人格的塑造是最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的状况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学者型学人”进行重新审视,他们往往不再像以往那么超脱。细心思考之余,我们发现“学究”气并非不可取也,恰恰是学人之学术人格塑造必不可少的。

  • 标签: 学者型 学术人格 人格塑造
  • 简介:时下大家都在热烈探讨律师专业化问题。殊不知.大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律师本来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是一个目前我国入门要求标准最高的职业.也是一个竞争最激烈风险最大的职业。正是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才呼吁或逼迫律师在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化分工。无论是业内业外.无论是专家学者,也无论是客户媒体.都要求或希望律师成为专家学者。于是.“专家律师”和“学者律师”便是当前使用率最高的最时髦的词汇。

  • 标签: 专家学者 律师 行业竞争 专业化问题 专业化分工 市场经济
  • 简介:学界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多集中于犯罪学上犯罪防控策略层面,而在刑法教义学研究中对此却予以隔离,其背后存在深层缘由。但是,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集体表达,应关注犯罪原因在刑法学中的理论价值,避免对犯罪原因的区隔。犯罪原因不应被遮蔽,当前刑法教义学研究应融通原因与责任、刑罚之间的"鸿沟",为司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刑法》第63条2款可视为量刑中犯罪原因考量的法律依据,通过司法解释实现犯罪原因的刑法教义学价值,同时以人身危险性定格刑罚裁量的依据,达至基于特殊预防的刑罚个别化。

  • 标签: 犯罪原因 责任主义 刑事政策 量刑依据 量刑个别化
  • 简介:邱昭继,1978年12月生,湖南浏阳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法理学教研室主任,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澳门科技大学访问教授,政协西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西北政法大学支部委员,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教育研究》栏目负责人。

  • 标签: 大学教授 青年学者 学术委员会 长安 澳门科技大学 法学研究
  • 简介:冯象,上海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在云南红河州插队九年,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耶鲁法学博士。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国内出版的著作有《木腿正义》、《玻璃岛》、《政法笔记》、《创世纪——传说与译注》等。

  • 标签: 冯象 学者 法学博士 法律业务 知识产权
  • 简介:本着追求深层次、高水平,进一步推进WTO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香港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WTO法律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以坎昆会议后的WTO为主题的"WTO高级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9日在湘江之滨,麓山之畔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召开.

  • 标签: 国际学术 学术研讨会 学者国际
  • 简介:刘恒,1964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硕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行政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行政法研究会总千事等。主要社会兼职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

  • 标签: 教授 刘恒 世界贸易组织法 教师
  • 简介:1998年孟夏,我应日本被害者学会会长宫泽浩一教授的邀请访问东瀛。当时我院刘明祥教授正在对华十分友好的创价大学进修,到达日本的第二天我去学校看望他。创价大学校长、民法专家小室金之助教授当时亲切地接见了我,并于次日在酒楼设宴为我接风。宴会上在座

  • 标签: 日本 中国 古文化 人文理念 法学 人文精神
  • 简介:虽然美国的法律几乎完全聚焦于无偿信托,但在美国,信托应用至广的却是商事信托交易。文中建构的分析框架,旨在分析商业信托是否比公司更好的一种商事组织形式,是否现有的法律已经足以处理商事信托问题。文章希望本分析框架可以引起比较法学者的兴趣并与他们本国的法律体系相比较并尽可能使之应用。

  • 标签: 商事信托 比较法学 信托法 商业组织 破产隔离 大陆法系
  • 简介:<正>前言在日本的中国法制史学界,关于清代地方官针对人民就"户婚田土细事"提起诉讼而进行的审理(即史料上所谓的"听讼"),东京大学法学部名誉教授滋贺秀三将其性质定义为"调解的一种"。这一观点在日本学术界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是,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历史学家黄宗智(Philip.

  • 标签: 民事审判 清代州县 法秩序 听讼 教授 性质
  • 简介:<正>该书是联系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犯罪论体系与基本原理的专著。作者以其丰富的学识、缜密的逻辑思考,构筑了我国新的犯罪论体系,摒弃了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对我国现行犯罪论体系的影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刑法理论与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全书洋洋40余万言,一气呵成,其新颖的特点、严谨的论述、朴实的文风,无不令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刑法学 刑法理论 有机结合 刑事立法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是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CDSV)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文集,也是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的续集。文集以主题报告、书面评论以及会议侧记的形式,集中展示了中德刑法学者对刑法理论体系建构,特别是犯罪论体系建构、因果关系

  • 标签: 刑法学者 刑法体系 会议文集 刑法解释 犯罪论 体系建构
  • 简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基层法治建设面临"以规则为中心"来构建法治社会秩序的国家"表达"与多元化的地方法律规则的"实践"上的距离,这是当代基层法制建设的困境所在。经验呈现出一种"新规则治理",其是建立在规则共生和规则多元基础上的国家政策法规在基层的村庄和乡镇两级的一种"选择性亲和"。这种"选择性亲和"是"规则延伸"通过"规则融通"实现与"规则生成"的一种相互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建构"规则延伸"、"规则融通"和"规则生成"三种分析框架来阐释"新规则治理"的指涉意义。新的规则治理整合了政法政策或法律制度的精神脉络以及其他各种特定的社会资源与实际多元化的需求,是成功应对现代转型乡村社会法治和民主建设的有效武器。

  • 标签: 新规则治理 规则延伸 规则融通 规则生成 选择性亲和
  • 简介:应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德经济法研究所邀请,德国帕骚大学法律系教授梅特博士于1996年1月至3月在该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研究工作,并为中德所学生开设了"法国民法"的讲座。

  • 标签: 中德 经济法 德国 南京大学 法律系 教授
  • 简介:200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部分知名学者召开人民法律知识指导思想理论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主持会议。与会学者对“三个至上”的内涵和整体性问题,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与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等进行了精彩研讨,他们独到深刻的见解对用“三个至上”指导司法实践,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知名学者 法院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组副书记 思想理论
  • 简介:<正>谨以此文纪念蔡定剑先生(根据录音整理)访您经历了从学生到军官,到人大官员,再到大学教授的丰富人生轨迹,但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您都从未停止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和推动。能否请您简单地回顾从农家子弟到大学教授的历程,以及促使您坚持反思和追问的动力有哪些?机关的工作经历对您的学术研究有哪些影响?蔡定剑(以下简称为"蔡")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真正懂得什么是民主、法治。应该说对于民主、法治和宪政的研究有30年,但真正变成一种追求和使命是近10多来年的事。这十多年来,我在这一领域里力所能及地推动着一些制度建设。

  • 标签: 宪法学者 蔡定剑 本土资源 制度建设 录音整理 农家子弟
  • 简介:<正>一、前言为准备本次研讨会,笔者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寄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从一个日本现代中国法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建议稿"第五编的规定存在着什么问题?有哪些应该解决的课题呢?这里简单地加以报告。日本民法学者川岛武宜先生曾经说过,"日中两国的经济贸易以及经济协作遇到法律难题的一个根源是日中两国之间在体制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一言概之,日中两国法体制的基础具有根本性的

  • 标签: 建议稿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国家所有权 个人所有权 物权法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