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

  • 标签: 治吏 腐败分子 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 打击 无产阶级革命
  • 简介: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余年,在恢复社会生产,整顿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有不少建树。对其后继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可称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 标签: 朱元璋 重典治吏 惩贪 严刑 试析 吏治
  • 简介: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博大而精深,其中以法惩贪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千多年的吏治管理实践中,古代中国在廉政法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祥备的立法、酷烈的量刑以及严格的执法等都对遏制官吏腐败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古人的廉政法制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周期性的腐败问题.其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本身.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彻底改变传统的专制主义的政治权力结构.

  • 标签: 廉政法制建设 官吏腐败 政治权力结构 量刑 腐败问题 治吏
  • 简介:<正>官吏渎职罪是中国古代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官吏渎职罪法律的重要性问题目前在国内外法史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不乏相关的论文,但是缺乏对官吏渎职罪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胡世凯教授在国内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其专著《"明主治不治民":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是近年来中国法制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明主治不治民":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海外学人法学丛书》2002年4月以中英文双语版形式推出的第一部著作。在该书中,胡世

  • 标签: 中国法制史研究 治吏 中国传统法律 古代刑法 治民 儒家化
  • 简介:前不久,“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武汉新洲县双柳镇引水工程不引水,使财政138.9万元修建的灌水设施成了蜘蛛结网的阵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修建在路边可以让领导看见,所以被人们称为“观赏农业”。

  • 标签: 农业 财政 武汉 领导 新洲 观赏
  • 简介:1990年的初夏,有两件大案震动了上海滩:一个名叫林懿的女出纳员贪污17万元幼儿园的伙食费,一个名叫张亚莉的女出纳员贪污公款1O万元之巨,这两个还是年轻姑娘的罪犯一审判决都被判处死刑。7年过去了,这两件大案的影响已经烟消云散。林懿已命赴黄

  • 标签: 禁闭室 男青年 判处死刑 出纳员 新年贺卡 新加坡人
  • 简介:坊间有一种说法,大意为:经过二十余年的卧薪尝胆,中国律师已经完成了初始创业阶段,腰包鼓起来,意味着“谋生”阶段结束,衣食足而知荣辱,权利意识和参与要求由是生焉,这表明他们开始“谋道”。其透露出的消息至少包括以下四段:

  • 标签: 谋生 律师 创业阶段 权利意识
  • 简介:本文尝试站在启蒙与现代性的立场上反思自然权利论的源起与影响,主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握自近代以来的法律实证主义对西方自然法传统和法律信仰的冲击,从而形成对自然权利问题的个人反思和对这一法学思潮的现代批判.

  • 标签: 自然权利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信仰 自然正义 法学 自然法
  • 简介:《判例与研究》杂志是以“判例评析”为主要栏目的一份刊物,“判例评析”的每篇文章在体例上都由基本案情、裁判要旨和法理评析三个部分组成,重点在法理评析。每篇文章都是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许多文章是由主审法官作为写作者。我想编者一定是要向读

  • 标签: 《判例与研究》 判例评析 基本案情 裁判 法理评析
  • 简介:家事表见代理因其发生根据的特殊性,在认定处理上有特殊要求。本文对一起家事表见代理纠纷案进行分析,提出认定和处理这类案件的一些初步意见。原告詹某康与被告詹某贵、詹某明均系被告聂某之子。原宜宾市西街48号临街门面房屋,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属聂某母子四人的共有财产。1995年,宜宾某建设单位因修建综合楼需要拆除该房,并在原址向被拆迁入聂某等四人返还了,新门面房。

  • 标签: 表见代理 被告 认定 纠纷案 返还 原告
  • 简介:容纳一千余人就餐的二楼大厅座无虚席,餐桌上摆满了糕点、水果、饮料。服刑人员一改平时的严肃,热烈而小声地谈笑着,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突然,一曲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舒缓而悠扬地在大厅里回响起来。服刑人员这才发现餐厅里安装了音响设备。他们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原来的说笑声没有了,大家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 标签: 服刑人员 监狱 中国 音乐餐厅
  • 简介:在我国法院里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以前为了表示其是人民的勤务员、公仆,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称“审判员”,而不称“××官”。后来为了与世界上的先进理念接轨,表示审判人员之间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制定了《法官法》,将原来的“审判员”改称为“法官”,并在法律上将法官分为若干等级。

  • 标签: 《法官法》 审判员 人民 审判人员 审判工作 公仆
  • 简介:2005年1月19日,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受关注的原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平涉嫌故意杀人、私藏弹药、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陈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听到判决,在法庭上一直故作镇定的陈平黯然落泪。正是这个仕途一帆风顺、为人精明机巧的45岁的检察长,在2003年9月29日凌晨亲手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结发妻子,酿造了震惊陕西的”9·29”大案。

  • 标签: 检察长 杀人犯 2003年9月 中级人民法院 剥夺政治权利 2005年
  • 简介:本文对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途径进行研究。作者以德国《基本法》上的法治国家原则为参照对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加以分析:首先详细分析了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法治国家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司法改革的目标;接着作者介绍了迄今为止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 标签: 中国司法改革 法治国家 中国法律体系 《基本法》 审判委员会 法律规范
  • 简介:一、经营纪检监察工作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要让经济学防腐治腐的思路流行起来。行起来追求利益是人类最永恒的动机,所有的人,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不例外,都是约束条件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者。在通常(现有)的社会和政治约束条件下,腐败一般说来是达到这个目的最便利的途径。现实状况则是,真正鼓励诚实动机的制度性约束条件非常罕见;即使他们起作用,其改善社会的热情

  • 标签: 纪检监察工作 腐败问题 廉政建设 权力制衡机制 监督制约机制
  • 简介:1994年6月,被告人马青川以太和皮革厂的名义在农行西昌市支行马道办事处借款50万元,期限五个月,借款到期后马青川仅归还21万元,此后,马青川通过被告人翟刚(马道办事处主任)找到陈XX,经陈XX介绍在西昌市城市信用借款50万元,其中29万元用于归还了马道办事处。1995年5月。马青川在城市信用社的借款期限已到却无力偿还,便找到翟刚要求借给50万元以归还城市信用社,因马青川不符合借款条件,翟刚未同意。马青川继而又找到城市信用社主任,要求续贷。

  • 标签: 城市信用社 追缴 1994年 1995年 信用社主任 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