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近来欧元汇率大幅回升,人们十分关注影响欧元汇率稳定因素。本文认为欧元的稳定存在汇率稳定和结构稳定两个方面,其中结构稳定尤为重要,决定着欧元能否长期存在。且影响汇率的稳定。本文构建动态评价体系,评估了欧元问世以来的结构稳定状况,并得出2003年之前欧元结构稳定逐渐增强的结论。

  • 标签: 欧元 结构稳定性 评估
  • 简介:欧盟为了确保欧元的稳定,作了一系列详尽的体制安排,如签订了《稳定与增长协议》作为其直接保障,但时至今日,德国和法国连续三次违背《协议》中的明文规定,这已经对欧元对内价值的稳定造成了影响,严重损害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协议》的信誉,在这种情况下,是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弥补了本该受到负面影响的欧元的信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是欧元稳定的间接保障。

  • 标签: 欧元 欧盟 《稳定与增长协议》 中央银行 欧洲
  • 简介: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两国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结构性对抗又有利益捆绑,同时易受第三方因素影响.理解两国互动所薤涵的这种复杂性并把握其动态特征,对于应对未来中美关系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至关重要.21世纪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中美实力变化动摇了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础,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摇摆,双边关系在传统竞争领域之外还面临着新领域、新问题的竞争与摩擦,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大.但这些挑战中也蕴涵了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中美两国的主体性特征、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是双方走出“守成国家与新兴大国必有一战”历史逻辑的基础.未来中国对美国外交将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持-贯性、连续性和稳定.中国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将是把握机遇,以自我发展为核心,沉着应对周边局势,积极扩大外交布局并承担国际责任.在创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的基础上,加强中美合作,管控危机,促进中美共同利益,通过建立功能性伙伴关系走上共同演进之路.

  • 标签: 中美关系 战略博弈 功能性伙伴关系 共同演进
  • 简介:四、经济调整的代价(一)宏观调整代价第4表将那些以1984年12月备用协定为前提的宏观经济的设想部份数据与实际数字作一对照。该宏观经济设想将1985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零,进口定为负增长,并假定贸易收支趋于顺差。这种设想要求本身就非常严格。尽管如此,关于货币供应量,公共部门赤字等的“实绩基准值”现在实际上已经达标,抑制迅速上涨的通货膨胀与缩小经常收支

  • 标签: 存款保险 金融体系 贸易收支 货币基础 金融机构 国内信贷
  • 简介: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 标签: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战略稳定 核战略稳定性
  • 简介:2007年,大国战略互动纷繁复杂,老玩家“不动如山”,新玩家纷纷登台表演,大国关系的不少动向及其对国际战略稳定影响值得关注。首先,俄与美欧冲突烈度升高。2月,普京总统发表慕尼黑讲话,撕开了俄与美欧关系的“温情”面纱。俄与美欧围绕俄民主化、美在波捷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前途、伊朗核危机等问题的争吵公开化。

  • 标签: 全球战略 稳定 导弹防御系统 美欧冲突 伊朗核危机 大国战略
  • 简介:马来西咂是世界上重要的橡胶生产国与出口国。二战后,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业及相关工业较为成功地由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转变为较为先进的现代经济模式。在这成功的转型中,马来西亚政府的橡胶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这个世界第四大橡胶生产国与最大橡胶消费国关注。

  • 标签: 马来西亚 橡胶政策 经济转型
  • 简介:长期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以及印度等大国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并在该地区展开竞争。各大国在中东既有斗争与竞争,也有协调与合作。大国在中东活动的两面性一直存在,过于强调竞争或过于看重彼此协调与合作都是片面的。

  • 标签: 中东局势 大国因素 竞争协调 合作
  • 简介:纵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美贸易,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中美贸易深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因素制约着中美贸易。当两国政治交好时,贸易就迅猛发展。当两国交恶时,贸易就发展缓慢乃至停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交恶,贸易停止;1979年,中美建交...

  • 标签: 中美贸易 冷战后 利益集团 公众舆论 最惠国待遇 外交思想
  • 简介: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察了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演变与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因素在中国一东盟关系中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在现阶段,美国因素对中国一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将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东盟及东亚一体化进展如何、中国与东盟互信程度。

  • 标签: 中国 东盟 美国
  • 简介:依据BEC分类法,从1998~2008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半数以上,影响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及流向的因素主要有: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中间产品跨境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生产与投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成为零部件的供应方,如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零部件贸易是逆差;地缘相近、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东道国中间产品的出口。

  • 标签: 中国 东盟 中间产品贸易 影响因素
  • 简介:中越南海争端始于1975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亚太格局的改变,中越南海争端愈演愈烈。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日本积极插手中越南海争端,对局势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视的作用。本文从日本的介入手段、介入意图以及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冷战后中越南海博弈中的日本因素

  • 标签: 南海争端 日本因素 1975年 亚太格局 冷战后
  • 简介: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十年,是中俄经贸关系长足发展的十年。对外经贸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贸活动,它需要非经济因素的支撑。中俄经贸合作进入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互信和加深友谊,巩固中俄经贸关系的社会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非经济因素 中俄经贸 人文合作
  • 简介: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日益增加,俄罗斯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能源产业低碳化成为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俄罗斯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制度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俄罗斯应摒弃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走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和能源替代的低碳化发展道路。促进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深化能源金融市场改革、推动低碳能源产业自主创新及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 标签: 俄罗斯 能源 低碳化
  • 简介:印度自身不生产黄金,但它却是一个黄金消费大国,生产消费缺口只能依赖外国黄金.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消费的黄金大多通过走私获得;之后,放松了对黄金进口的管制,黄金消费缺口通过进口满足.在不同政策背景下,影响黄金进口的因素当然不同.本文利用回归分析结果来分淅不同背景下影响黄金进口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 标签: 黄金进口 放松管制 因素分析
  • 简介:中印建交之后,两国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影响这一进程的既有双边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双边因素包括两国的边界冲突、安全观念以及政局变动;外部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美国的南亚政策和中巴关系的走向。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因素的同时,将消极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 标签: 中国 印度 机制化建设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对中国的反倾销情况,发现: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东盟占到1/10左右;对中国发起和中国应对的反倾销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1995-2016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政府信誉、税负、商业自由化、货币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等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反倾销数量为因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一步放开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可以降低对中国反倾销数量的,但是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是拉丁美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本轮全球经济下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非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 经济自由化 东盟
  • 简介: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构建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三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三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 标签: 中国 亚洲 地区主义 战略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