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 简介:9.11事件后,美巴双方以反恐为契机。在多个领域拓展战略合作。但近来,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频频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展望未来,关巴反恐合作将面临更多复杂因素。两国关系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 标签: 关巴关系 反恐联盟 未来走向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詹姆斯·克莱伯(JamesClapper)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公布新版《美国情报界全球威胁评估报告》(WorldwideThreatAssessmentoftheUSIntelligenceCommunity,以下简称报告)。①报告以美国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全球和地区两个层面对美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进行评估。

  • 标签: 美国情报界 评估报告 解读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参议院 詹姆斯
  • 简介:《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案(Portman—MurphyCounter—PropagandaBill)》,也叫《2016反制信息战法案》①,以下简称《反宣传法》。《反宣传法》最先是在2016年3月由美国共和党籍的波特曼(RobPortman)参议员以及民主党籍的墨菲(ChrisMurphy)参议员共同提出,原名是《反信息战法案》)。之后这个法案在7月以现在的名称再度被提出,并于12月8日通过。

  • 标签: 法案 墨菲 特曼 美国 COUNTER 解读
  • 简介:2015年6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新版美国《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ReportsonTerrorism2014,以下简称《报告》),同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协调官蒂娜·凯达诺(TinaS.Kaidanow)召开特别简报会,对《报告》中涉及的相关政策议题作出解释说明。《报告》对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及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估,认为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呈现出三大趋势,全球恐怖组织问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无论从自身实力或声望上看,“伊斯兰国”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威胁。

  • 标签: 恐怖主义 美国 解读 《报告》 “基地”组织 反恐战略
  • 简介:中俄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两国的教权皆依附于皇权,没有形成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政教关系;中俄的宗教大多是由境外传入的,只有少数宗教是根植于本国土壤的,呈现出了外来型为主、内生型为辅的特征。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宗教文化 历史
  • 简介:纳斯塔霞是《白痴》中最令人灵魂震撼的人物,她以美而受难形象出现,她怒毁万金,鞭挞伪善,显示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同时她具有深重的宗教罪孽感,以灵魂不可解脱的磨难来寻求拯救,在自惩、自虐与反抗中不停地逃离,最后怀着赎罪的渴望被杀死。她的悲剧命运强化了作品的宗教主题,也显示出作者对宗教的怀疑与希冀。

  • 标签: 受难 自惩 罪感 救赎 纳斯塔霞
  • 简介:作为马来民族文化的结晶,班顿在马来人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顿语篇连贯性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根据传统的语篇连贯理论,班顿比兴和表意联的语篇连贯性问题一直充满争议。认知语言认为语篇连贯问题是认知思维决定的,因此语篇连贯性从认知角度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本文从认知思维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认知世界分析法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理论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为班顿的语篇连贯性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对班顿比兴和表意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释。

  • 标签: 班顿 认知分析法 语篇连贯性
  • 简介: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关系的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俄地缘教训治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状况,远东人口形势严峻,及中俄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都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产生的根源。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威胁论
  • 简介:对于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影响,国际、国内意见纷呈。本文试图以历史和政治视角,从解剖实力与霸权这对概念入手,分析美经济霸权的现状和前景。文章从时空条件、发展空间、国际信誉、支配渠道、军事拉动等五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美各种矛盾累积并发的结果,美经济霸权陷入某种“结构性衰弱”。但因其经济实力尤其是综合国力依然强劲,断言美从此走向衰落还为时尚早,美未来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变革。

  • 标签: 美国 金融危机 经济霸权 奥巴马变革
  • 简介:新加坡以其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政治开明闻名于世,国内外对新加坡的关注引发了解读新加坡成功之谜的浪潮,各种角度的解读方式都有,唯独从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执政模式的角度解读尚缺,而孙景峰教授的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孙景峰教授系统地阐释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带领新加坡走向成功的.

  • 标签: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执政形态
  • 简介:博弈论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对分析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困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关系经常出现类似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死结困境’’等模式。印巴双方为追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更多地是采取了的“不合作策略”,而不是“合作的策略”,这样使得克什米尔问题上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

  • 标签: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 博弈论
  • 简介: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 标签: 新时期 中国 大战略 中共"十八大"报告
  • 简介: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历史学、文学中,或是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哥萨克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也成为一种显学。自18世纪至今,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主要研究了哥萨克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与文化等,而且在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俄国学者比较侧重于研究哥萨克历史起源和社会文化方面,苏联学者较多地研究了哥萨克的社会政治、哥萨克与革命的问题,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宽阔,研究得更加深入。

  • 标签: 俄罗斯 哥萨克 社会 文化
  • 简介:<正>一、供应经济供给经济又称“供给方面经济”,它是着重从供给方面出发考察经济的现状和寻求对策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70年代产生于美国。主要代表有孟德尔(RobertMundell)罗伯茨(PaulCraigRoberts)、吉尔特(GeorgeGilder)、拉弗(AvtherBertLeffer),费尔德斯坦(MantinStuartFeldstein)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滞胀”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总供给和总需求大有轩轾;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中,供求并不能自动达于均衡,

  • 标签: 巴基斯坦 供应经济学 七十年 里根经济学 资本主义 经济的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指出了两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并提出两者应该统一在一个更高的共同框架-治理理论之下。欧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超国家治理,这种超国家治理能够解决成员国相互间和共同对外的外部性。欧洲这次制宪大会反映了欧洲各国想要赋予一体化这种超国家治理更明确的政治和法律地位的愿望,它预示着国际关系将进入一个民族国家体系和超国家治理体系并存的后现代国际体系时代。

  • 标签: 契约 国际社会 欧盟 制宪 国际关系 一体化
  • 简介:越南这个国家正在从那种其政府力图将中央计划作为控制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手段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到那种通过制定某些主要参数和允许私营企业自由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决策从而用经济杠杆(如价格机制、税制等)来对经济进行计划的比较市场导向型社会主义经济。这将伴随有私营部门活动水平的提高,这个水平超出了较早期阶段所能接受的程度。

  • 标签: 中央计划 经济发展 市场导向型 环境破坏 生产物资 新经济区
  • 简介:该书是由特奥多·沙宁总编的《“发展中社会”的社会》丛书的一部分。本书的撰稿人属于多学科领域,这基本上符合该丛书的宗旨,即正如沙宁在前言中所指出的,“有意不考虑刻板的学科分类”。虽然本卷中的各

  • 标签: 沙宁 学科分类 卷中 中所 哈姆扎 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