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性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 标签: 区域整合 “中华世界帝国” 航线共同体 封贡航线 围堵航线
  • 简介:(一)荷兰莱顿大学蒂欧教授来厦访问荷兰皇家协会会员、荷兰——印尼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莱顿大学东南亚和太洋洲研究系主任蒂欧(A·Teeuw)教授夫妇于4月8日至12日来厦进行学术交流。蒂欧教授在厦门大学期间,向南洋研究所、历史系、中文系和外文系等单位有关人员先后作了二次报告。在题为《荷兰学术界研究印尼问题概况》报告中,他着重介绍莱顿大学自1851年该校成立印尼语言文学系以来的研究情况,指出不少印尼学生在荷兰留学后成为印尼民族运动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对印尼的研究曾一度中断,1975年成立荷兰——印尼文化交流委员会,双方合作研究印尼地方史。目前有20多个印

  • 标签: 中外学术交流 外文系 历史系 交流委员会 文学系 南洋研究所
  • 简介:一、荷兰莱顿大学和厦门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由荷兰莱顿大学校长卡特先生,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许理和教授和包乐史付教授等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在荷兰驻华使馆二等秘书施柏青先生陪同下,远涉重洋,于1983年10月16日至21日专程访问了厦门大学,受到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教授、付校长未力功、南洋

  • 标签: 中外学术交流 荷兰莱顿大学 许理和 包乐 二等秘书 田昭武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外学者对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著。如果说战前的研究是以报导性、资料性的文章为主,那么战后则是以研究性的论文专著居多。与战前相比,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外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 标签: 菲律宾华人 研究简介 中外学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历史和现状 研究性
  • 简介:随着越南革新政策的深入推行外来词在现代越南语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不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亦有越南语自身发展需要的原因。被蝗外来词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外来词的使用与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规范化会导致外来词的使用进入误区。

  • 标签: 赵南语 外来词 成因 社会心理 语言文化因素
  • 简介:东盟的历史与现实蒋恺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现有6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东盟是各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安全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是全球最早建立的同类组织之一。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

  • 标签: 东盟历史 历史现实
  • 简介:从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多次发生篡改历史、掩盖战争罪行、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其实质是企图通过否定日本的侵略历史及战争罪行,为日本民众树立新的精神支柱,为日本扩充军备、谋求大国地位的政治目的服务.

  • 标签: 日本 历史教科书事件 创新精神 对外侵略 军国主义教育
  • 简介: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El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 标签: 中日关系 日本的历史观 日本的亚洲观 钓鱼岛争端
  • 简介:越南作家阮春庆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14世纪末期越南陈朝从衰败走向灭亡的历史悲剧;外戚胡季犛以权谋和暴政推动改革,并逐渐扫清了篡立的障碍;作品在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和有陈一代中越关系的描叙中,体现出了浓重的中国情结.以历史基本事实为基础,借助想像和虚构创造的历史小说,并非历史的简单再现.

  • 标签: 越南 长篇历史小说 《胡季犛》 阮春庆 中国情结 中国文化
  • 简介:道德价值是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的“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 标签: 苏联 俄罗斯 道德
  • 简介:为应对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国际油价,2016年以来欧佩克多次尝试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推升油价。2016年2月16日,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委内瑞拉四国石油部长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闭门会议,决定将石油产量冻结在2016年1月11日的水平,但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分歧严重,

  • 标签: 欧佩克成员国 历史与现实 协议 减产 石油产量 国际油价
  • 简介:<正>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在地理上毗邻,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了两地区间的天然屏障。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尽管南北交通极不方便,但在山口、小道和河谷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线始终是相互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跨越山道的商业性活动和迁徒也成为该地区各民族集团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印藏交通在近代甚至一度成为举世注目的问题。本文是对迄近代为止印藏交通之状况的概述和探讨。

  • 标签: 西藏地区 尼泊尔 喜马拉雅山 交通线 中国内地 边境地区
  • 简介:印度历史教科书修改问题,在印度社会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支持者很多,反对者不少.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印度历史教科书部分修改内容和印度学者关于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等.

  • 标签: 印度 历史 教科书 修改
  • 简介:一、老挝民族及语言文字的分布据老挝官方最新统计,老挝现有47个民族,其中老听、老松和老龙族构成其三大民族。根据各民族的语言特点,老挝语言可分为6大语族,即:

  • 标签: 语言文字 老挝 历史渊源 各民族 语言特点 语族
  • 简介:浙南跨国移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移民潮的兴衰变迁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侧重于梳理历史上及当代浙南跨国移民潮的历史变迁,分析各阶段移民潮的成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浙南新移民潮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华侨华人史研究、区域史研究以及当代侨务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浙南 跨国移民潮 历史变迁
  • 简介:从巴人(王任叔的笔名,1901—1972)一生的经历来看,他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只有在40年代和60年代客观形势的变化(太平洋战争和“思想批判”),迫使他离开他最喜欢的文学事业,转而研究印尼问题和历史。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巴人关于印尼历史的著作缺乏了解,在这里笔者比较详细地论述他在这个领域里的著述。巴人关于印尼历史的著作如下:

  • 标签: 巴人 思想批判 历史著作 王任叔 文艺理论 抗日斗争
  • 简介:历史角度看美国电影《飘》杨慎生美国电影《飘》于1939年拍成上映后,当年荣膺奥斯卡金像奖八项桂冠。该片以其象征性主题,绘画般的摄影风格和精妙绝伦的演技,倾倒了几代影迷而成为不朽的名片。它的艺术魅力和广泛影响至今不衰。《飘》的片头以悠扬的音乐、夕阳的...

  • 标签: 斯佳丽 巴特勒 美国电影 历史角度 《飘》 阿希
  • 简介:<正>克什米尔争端自产生至今已有44个年头了,印巴两国间为此发生了两次大的战争和无数次小的争执,联合国为调停其争端通过数十个决议,美苏等大国进行了多次斡旋,印巴两国领导人也进行了无数次的会谈,然而,争端一波未落,一波又起,恶性循环,持续不断。其解决的难度和问题复杂的程度似乎要超过南亚其它地区的争端。形成克什米尔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从历史角度作一探讨。一、争端的由来

  • 标签: 克什米尔问题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争端 印度教徒 穆斯林 印巴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