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进行援助不仅充分体现“睦邻”的周边政策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还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种途径.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援助,为中国在这一地区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援助金额的增加、援助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当地民众更多地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改善中国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印象,但还需进一步改进援助的方式和技巧.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中国 国家 “和谐世界” 持久和平 外交理念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的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的新方向。更多还原

  • 标签: 非洲大陆 对外援助 战略布局 私人产品 新型战略伙伴 目标地区
  • 简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各方解读令其内涵不断丰富。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制于现实地缘政治环境,呈现滞缓状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朝韩经济圈""中日韩自贸区"等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存在现实基础。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亚地区的对接,不仅有利于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实现我国振兴东北经济的目标。"一带一路"战略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 区域合作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的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的新方向.

  • 标签: 中国 产品提供 国际公共产品 对外援助 整体能力 区域性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策的落实、移民的困扰、能源合作的变数、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国家间的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基金会的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革新着我国基金会的观念。我国基金会如何参与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成为重要议题。通过了解中国基金会的现有国际活动情况,借鉴美国基金会发展的优秀经验,可以为我国基金会“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基金会 公共外交 “走出去”战略 实践经验 “软实力” 改革开放
  • 简介:从早年学生时代在新加坡的学术交流,到2003年开始的在《联合早报》开设专栏,以及2012年成为连瀛洲学者,作者亲历了新加坡与中国的诸多公共外交活动.通过对新中公共外交的了解和学习,作者提出了公共外交将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和提高公民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观点.

  • 标签: 外交活动 新加坡 中国 《联合早报》 公共外交 学术交流
  • 简介: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访日期间,温家宝总理巧妙运用棒球、俳句等要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活动,得到日本媒体广泛关注,取得很好的效果.温总理独具人格魅力的行动,堪称对日元首公共外交的典范.

  • 标签: 温家宝总理 外交活动 2010年 2007年 人格魅力 公共外交
  • 简介: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访日期间,温家宝总理巧妙运用棒球、俳句等要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活动,得到日本媒体广泛关注,取得很好的效果.温总理独具人格魅力的行动,堪称对日元首公共外交的典范.

  • 标签: 温家宝总理 外交活动 2010年 2007年 人格魅力 公共外交
  • 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趋于客观和理性,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但迄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公开”“不透明”“神秘”“专制”的误解,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生的重要变化不相符合,也与我们党在中国和世界上实际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从2009年开始组织的“走进党的部门”系列活动在推动树立党的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世界 国际社会 国际形象 2009年
  • 简介: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将其视为国家“软权力”的扩展,以及塑造和修复俄国家形象的必要手段.这种大国的公共外交对我国颇有启发,就俄社会实际而言,我国对俄公共外交的策略宜分层次和对象来制定和实施.

  • 标签: 公共外交 俄罗斯 国家形象 “软权力” 学习西方 社会实际
  • 简介:继2003年“创意英国”活动后,英国在华又举办了“艺述英国”的重大活动.从“创意英国”到“艺述英国”以及相关后续活动,英国十年来对华公共外交策略呈现如下明显特征:整合讯息与资源,传播英国优势品牌;深度互动,强化中英关系;延续大型事件,力求长期效应.

  • 标签: 整合传播 外交策略 英国 创意 后续活动 重大活动
  • 简介: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公共外交面临以下挑战:西方国家继续战略防范、牵制和遏制中国;国际舆论环境中“西强我弱”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社会问题易被反华敌对势力利用.为此,中国公共外交要执行好四项策略:提高公共外交的战略地位,充分整合公共外交资源;充实公共外交理论,传播和谐世界理念;重视运用网络外交等新型外交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工作方法.

  • 标签: 公共外交 遏制中国 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际舆论环境 和谐世界理念 人才队伍建设
  • 简介:科协系统对外交流活动主要由各地科协的国际联络部负责,从工作的对象来看,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现阶段科协系统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进行提升,以更好地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 标签: 中的优势 交流推进 优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