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视角,对各大国,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在朝鲜半岛政治进程中扮演的地位和作用,对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日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作用予以分析,认为伴随着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的日渐上升,在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势中,将最终形成一种实质上的三方架构,即“陆权国家+海权国家+朝鲜半岛自主性力量”的框架。

  • 标签: 朝鲜半岛 核问题 大国关系 地缘政治 美国 中国
  • 简介:2009年1月6日http://www.rebelion.org网站刊登了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文章,认为拉美中左势力不断在各国大选中获胜,开始为执政寻求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左翼理论家与在任总统共同酝酿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并称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模式,作者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国的政治实践为例证,分析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与20世纪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异同,并分析了其优点和缺陷。文章内容如下。

  • 标签: 《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 书评 书介绍 詹姆斯·彼得拉斯
  • 简介:谢昌逵《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一书提供了青年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源流中透视青年。作者从生命的本质需要和生命成长的过程,证明青春期和青年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源头,而不是被"认识"和"命名"之后;透过人类文明的进程追寻青年发展的足迹。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史学角度的青年研究,需要深入研讨"青春期"与"青年"概念的关系、"族类的青春化"、青年史研究的逻辑起点、青年是否"全称判断"、青年研究如何遵从"史学范式"等问题。

  • 标签: 青年 历史视角 书评
  • 简介: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戏说,一切都可以穿越,一切都成了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证据。恍惚间,历史与现实相互混杂,亦真亦幻,让人很难分得清远近亲疏。历史是什么?是那一部部歪七扭八的穿越小说,还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电视剧?是《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还是《武媚娘传奇》《西晋秘史》《吕后传》?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是否真的是真实的存在?在真实与戏说之间,我们该相信谁?

  • 标签: 世界历史进程 证据 文件 穿越小说 似是而非 电视剧
  • 简介:中国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自卫战争,同时又是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其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 标签: 中国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功绩 战胜日本法西斯 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历史解释是对青年进行理性思考的重要前提之一。青年史及有关青年的历史研究,是青年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史学范式将为青年研究勾画出新的理论图景和知识谱系。敞开历史视野,走进青年的历史,在历史中理解青年的价值,发现青年之于社会的意义,对中国青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做出的解释,同时,从中外思想史、观念史、社会史等研究中不断发现和汲取新的经验、理论、学术和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国青年研究走出碎片化、平面化、功利化等流弊与困境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青年 青年研究 历史 历史感 青年观
  • 简介: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组织认定,公众舆论认可和公共传媒广泛传播,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意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值得公众效仿和学习的先进典型。榜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宗教事务以及道德品质等领域方面,都会有榜样的存在。不仅如此,

  • 标签: 历史变迁 榜样 最广大人民群众 青年 代表先进文化 公众舆论
  • 简介:美国的少年法院可追溯到英国的大法官法庭,随着美国的工业化、都市化发展,移民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家庭的解体,大量少年儿童不得不流落街头谋生,其中有的论为乞丐,有的陷入盗窃等犯罪活动。对待贫困少年儿童的挽救态度,催生了美国少年法院的诞生和壮大及发展。

  • 标签: 少年 法院 犯罪 工业化 少年法院
  • 简介:<正>苏共中央政治局只用3个月的时间就对30年代末斯大林的清洗作出了初步结论,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中宣布的。在1938年3月的莫斯科审讯中,布哈林及其他19名被告以叛国、阴谋破坏和恐怖主义的罪名被处以死刑。50年后,最高法院正式谴责这一判决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粗暴侵犯”,是以“伪证”和“用

  • 标签: 布哈林 戈尔巴乔夫 十月革命 斯大林 恐怖主义 莫斯科
  • 简介:技术政治是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兴起的一种精英政治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对国家职能转变产生深刻影响。技术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实行专家治国。技术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对于正在领导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执政理念,某种程度上与技术政治、专家治国观点有契合之处。在实现科学执政的过程中,应当在政治录用体制和政策决策、执行过程中合理借鉴技术政治思想,但要注意避免绝对化和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技术政治 专家治国 科学执政
  • 简介:舆论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安全的舆论形态,是国家安全在舆论领域的体现。从这一角度对苏联演变的原因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苏联国家舆论的传播失效、引导失灵及自我更新失当,使解体前夕苏联国家舆论的各种功能紊乱,舆论安全出现严重危机。这一切最终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动荡,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

  • 标签: 舆论安全 苏联 演变
  • 简介:在最近的写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少年造反,儒生干政,是中国历史文化一大特色。在社会心理层面,中国少年自古即有任侠尚义、乡野情怀之流风。”在注释中有如下文字可参阅:“《史记》中有多宗“少年”造反起事反抗朝廷的记载,自汉代以来儒生干政的事件更屡有发生(参见李玉琦:《中国历史上的青春脚步》,原文载《中国青运史辑刊))2008.2。

  • 标签: 中国历史文化 青年 通信 勇气 心理层面 《史记》
  • 简介:<正>六十年前,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于1936年7月由北平经西安,进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他在苏区生活了四个月,其中一个月在前线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在此期间,他深入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肖劲光、杨尚昆等红军指挥员;访问了数十位

  • 标签: 中国共产 毛泽东 中国革命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 简介:学者之间书信往来,谈学问,说事理,辩是非,论曲折。字里行间,寓思想火花、创意幼芽、学人情怀。它们不仅是学者间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求同存异过程的原始记录,也是学者们厚实学养、学术理想和学术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学者间心有灵犀、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动人见证,是研究学术思潮、学者思想发展脉络、学术共同体状况的珍贵资料。发掘和整理学者的学术书信,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使命。谢昌逵和田杰先生是当今中国青少年研究界的一对忘年之交、学术同人。多年来,他们间书信往来,少寒暄,多研讨。对一些问题,比如“青年与历史关系”、“把青年从历史的‘嵌入’中挖掘和拯救出来”、“对‘青春性’这一人性的特征做出解答”等,他们多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筚路蓝缕、创榛辟莽之精神,涌动于字里行间。征得田杰先生同意,本期起,本刊陆续刊发田杰先生回复谢昌逵先生的书信,以供研究界诸君分享其间的真知灼见,也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做重要的学术积累。

  • 标签: 历史关系 青年 青少年研究 学术精神 通信 学术共同体
  • 简介:谢老:新作拜读。文章涉及到青年研究的一些重要方法和观点,很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几点想法缀后,供参考。《寂静的青春》提出的实际是一个关于观察青年和研究青年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青年的概念应该有共时态和历时态两种涵义。这两种涵义也是来自于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吴端在文中也讲得很明确。他所观察和说明的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保守青年",

  • 标签: 历时态 共时态 吴端 信仰问题 文化心理 亚西比德
  • 简介:俄罗斯《独立报》1998年11月11日第4版以整版篇幅刊载了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历史学危机》的文章,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奥加诺维奇·丘巴里扬。现将内容介绍如下。近年来历史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职业...

  • 标签: 历史学家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 史学危机 文明理论 苏维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