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市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但是"文化市场"的结构与运行逻辑是无法用经济学视野中的"市场"概念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文化市场"的结构具有多重性,包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性资本,其运作方式体现为产权构造的"文化"、市场关系运作的"文化"和社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动机的"文化"。青藏高原的热贡唐卡个案表明,在民族文化产业的探究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上重塑对市场的理解,更需要在实践层次上给予文化产业以正确的路径。

  • 标签: 文化化市场 文化产业化 青藏高原 热贡唐卡
  • 简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而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南方丝绸之路是“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路”沿线国家多,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富而厚重,其中,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是“路”建设和重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在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文化和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步加强回族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穆斯林和回族文化在“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南方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回族文化
  • 简介:"基础"(Ground)是皮尔斯早期符号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和"相关物"(Correlate)、"解释项"(Interpretant)起,共同构成了符号意义过程的三元关系。由于"基础"既是种抽象,也是种性质,它究竟是对应的第性、第二性、还是第三性,符号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艾柯认为"基础"既是种观念(idea)、种框架计划(askeletonplan),又是种被感受到的像似(likeness),因此是第三性和第性的混杂。索内松则认为,基础是种"相关原则"(principleofrelevance),种关系,因此是第二性的。事实上,"基础"是皮尔斯意义三分式中的第性,它本身是个三元,包括意义主体基于经验的意向性、获义对象的品质以及意义主体获得的、基于这二者的感知。在意义过程的第性中,意义的双向性已经出现。

  • 标签: 基础 第一性 皮尔斯 三元关系
  • 简介:佛顶法形成于4世纪前后,5世纪后则广为流传,是持明密教后期个最重要的密法系统,处在密教发展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所谓承上,是指佛顶法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同时又吸收佛教基本义理作为其理论根基;所谓启下,则指佛顶法对金、胎两部密法的形成均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佛顶法 陀罗尼 明咒 曼荼罗
  • 简介:约翰·珀斯第勒(JohnPostil)的《互联网在地的人类学研究》(LocalizingtheInternet:AnAnthropologicalAccount)是用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研究互联网地在地的代表性著作;他这部著作通过翔实的田野个案,给读者生动呈现了互联网社会关系的地方化生产与建构过程,受到学术界好评,虽已出版多年,仍堪称互联网在地发展研究的民族志范例。而他书中那个名叫苏邦加雅(SubangJaya)的田野研究地则恰巧是个多面环山的城市。因此,在当下亟须对山地民族的互联网行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背景下,我们选译了周永明这篇书评,以期为我国的互联网人类学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学术前沿动态信息。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志 在地化
  • 简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职责是培养教师,其教学能力深刻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基于调查和探索性因素等研究析出的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强推断性影响因素有4个,合作与共同体、管理评价、组织培训属于外部显性影响因素,包括教学信念、学科认知、实践经历等在内的个人因素归属内部隐性影响因素。在促进教学专业发展的目标下,健全评价机制、畅通基础教育联系渠道、明晰主体认识与用户需求等可作为提升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 标签: 教师教育者 教学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品牌建设是高等学校非学历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品牌建设就是将继续教育系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以品牌优势促进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和发展的案例出发,探讨其取得成功的经验,研究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品牌构建。

  • 标签: 高等学校 非学历继续教育 品牌化 广西民族大学
  • 简介:通过对柴达木地区腹地马海哈萨克人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果洛村二社藏族地方性知识的考察,认为人群的迁移造成地方性知识的复杂性.迁移使地方性知识发生移植、变形、再植、堆叠等情形,唯有考虑到人群的迁移性,才有可能体认到地方性知识中的地方与非地方关系,也才能更接近地方性知识背后的人类社会本相.

  • 标签: 青海哈萨克人 刚察县藏族 地方性知识
  • 简介:白府村是太行山东缘地带的个汉族村庄。作为种文化设置,白府村人正月十七"拉死鬼"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休养生息,缓解疲劳,求吉纳祥。如果目的单纯是这些,原本完全可以采纳更为省力的方式。在传统的惯性下,乡民们借助"拉死鬼"仪式集中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自身孤立的家园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还要借助人与鬼的关系安抚个体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这样个时间节点调理乡民们精神世界的文化设置,社区秩序将难以为继,乡民们的心灵世界也将变得鬼影重重。由此,可以上溯至古礼傩仪的春节社火"拉死鬼",对于村落民众的宗教观、生命观乃至自然观有着极为深厚的影响,也成为理解北方地区山地乡民生活文化的个重要窗口。

  • 标签: “拉死鬼” 社火 白府村 信仰活动 文化设置
  • 简介:从研究民众风俗习惯的视角来看,眼光向下是剖析社会变迁较为实用的方法之,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借助田野调查获取第手资料,对研究地有全面整体的认识,能帮助研究者进步剖析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活态性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云南省哈尼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欲通过春节这重要的传统节日,探析新时期哈尼族村寨节日礼俗变迁的原因。

  • 标签: 哈尼族 春节 礼俗 变迁
  • 简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现代之路,也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关键任务。东北朝鲜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空洞问题却十分突出,而且,日益成为影响该地区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阻碍性因素。探究这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进行理论反思,寻找适合东北朝鲜族地区的现代道路,既为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径提供思路,又能为我国其他省份尤其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东北朝鲜族 小康社会 空洞化问题 路径
  • 简介:技术统治论是现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几大哲学社会思潮之。其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起,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空前绝后的软性温床式影响,在全世界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唯技术论浪潮。哈贝马斯认为其是种"意识形态",对全世界充满着强大的诱惑力。作为东方独具格的文明承载体——中国,受其深刻影响难以例外。中国边缘民族地区的传统技能面临的断代性传承困境与危机亦和其关系密切。本研究以滇东南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技术统治论对边缘民族地区传统技能传承之实质影响。

  • 标签: 技术统治论 民族地区 传统技能 传承
  • 简介:为区域教育现代提供智力支持与全面、专业性的服务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开展中小学双语教师职后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是中国民族教育跨越发展期的重要任务。延边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唯具备国培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是培养朝鲜族中小学教师的最主要机构。为更好地开展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对延边地区初中双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朝鲜族学校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般,教师的双语教学认知能力比操作能力强。除了汉语学科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缺乏对自己学科实施双语教学意义的认识。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培训机构应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并且强化培训反馈制度。

  • 标签: 少数民族 初级中学 教师 双语教学能力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