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贡艺术是佛画艺术,也有人坚持将其纳入民间艺术之列。实际上,贡艺术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地方形式,属于藏画艺术之范畴.

  • 标签: 热贡艺术 渊源 性质
  • 简介:贡唐卡艺术脞说胡青华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材料,佛教艺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就出现了。它起初的形式是非人格化的,佛并不是以人体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某些象征物来代替。如一座印度塔,它用于珍藏佛的遗物,象征着佛的真体;一个法轮,一棵菩提树,它们都象征着...

  • 标签: 唐卡艺术 艺术特色 唐卡画 热贡 十二指 佛教美术
  • 简介:在作为枢纽论之一的宗篇中,刘勰提出并阐明了宗的文学思想。此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针对齐梁文弊的,也是针对“近代之论文者”、“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同时也有着“树德立言”的沉重的文化使命感。

  • 标签: 文心雕龙 宗经 六义 折中 为文思想
  • 简介:《山海》塑造人、兽、神三者意象的混同以及文本有关"天梯"的记载,已自证其与原始思维的亲缘关系。其想象的神祇形貌为:异类整合与畸形成体,构设神祇配饰;操蛇或饰蛇,渲染神祇活动;声音、色彩和光线的综合视听等,再现出原始造神的内涵,并影响到后来的人为宗教造神运动。

  • 标签: 《山海经》 原始思维 造神运动
  • 简介:"唐王东"文化事象在汉军萨满祭祀中占有重要地位;神歌"唐王东"是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表征着汉军旗人的精神情感,是一首"怨"歌。神歌之"怨"有多重内涵,赋予旗香祭祀以沉郁之美。理解并把握这种风格,对于旗香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萨满文化 旗香 祭祀 汉军 唐王征东
  • 简介:在20世纪末中国作家群里,鄂温克族作家乌尔图是比较早地以文学形式关怀人类生态的作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作为作家和学者,他对所有地球生命感到深深的忧虑.

  • 标签: 乌热尔图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生态关怀
  • 简介:本文对藏族传统造像典籍作了初步探讨,尤其对“三一碗”成书的时代及其于何时被译成藏文的问题作了考证。

  • 标签: 造像艺术 “三经” “一疏”
  • 简介:<正>《黄氏女对刚》(以下简称“《黄氏女》”)是一部白族民间叙事诗,全诗共2317行,是白族民间长诗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一部。其产生年代之久远,艺术表现之独特,反映社会关系之复杂,情节描写之细腻,人物心理刻画之精微,结构之完整,故事情节之奇幻,在白族民间长诗中实为罕见。它不但是白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珍贵遗产,而且是研究白族地区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 标签: 黄氏 《神曲》 地狱 维吉尔 白族 天堂
  • 简介:前吐蕃时期是指7世纪吐蕃王朝未建立之前的雅隆赞普王朝时期,始于吐蕃第一代聂赤赞普。这一时期的康藏区藏系部族人群,从历史记载看,多为氐羌系统族群。这些部落和人群分散居住,分布在几乎整个康藏区的各个角落,互不统属,各领其地。这些被称为"外族"的部族与藏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族源关系,或多为藏系部族,跟藏族先民有种种亲缘关系。

  • 标签: 前吐蕃时期 多康藏区 部族
  • 简介:《山》正文与篇末祠礼部分的叙述存在差异,共存于《山》之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灵体系,即"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其神灵的数量、形貌、神格及地理分布均需要认真归纳。结合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神灵信仰的发展史,还原分别以这两种神灵体系作为初民世界观的原貌,能够从"集体记忆"角度揭示作为一种信仰记忆的神话叙述及仪式记录的根据,即不同时间、空间所生发出的记忆结构。

  • 标签: 《山海经》 神灵体系 集体记忆
  • 简介:《山海》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鸟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 标签: 《山海经》 东夷 古史 鸟崇拜 可信性
  • 简介:长期聚讼不决的艺术起源问题近来出现"多元综合趋势".由于原始材料发现与占有是一个"无限"过程,更兼之材料意义的形成需要理解和阐发,因此艺术起源研究注定受到不同艺术观影响,并形成原始艺术发生研究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层面上的追索带来的不同结论.认识艺术起源研究形成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对于全面认识导致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天然生命、劳动生产、巫术礼仪、游戏精神等皆是原始艺术发生的重要因素.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开放性结构模式,能够较为圆满诠释目前材料,并吸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

  • 标签: 艺术起源 原始艺术发生 现代诠释学 原始艺术 结构模式 原因
  • 简介:嘛呢是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中老年妇女当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唱调。考察发现,嘛呢的传唱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嘛呢经 女性文化 民间文化
  • 简介:佛教从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间的关系的问题。佛陀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本文试图以《维摩诘》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无诤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宗教对话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实相(真理)是全体展现,世间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合理性,一种宗教只有既认识到自身和他者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趋近最高的善与实相。任何一种存在都既是作为终极意义上的全体,又是作为现实中的部分存在着,共同构成全体。同时,大乘空观可以理解为是对骄傲与固执,或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彻底的治疗。互即互入,这也是诸法平等,心、佛、众生平等的深义所在。这样一种理念——“不二”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最后,面对现代世俗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如何塑造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生活目标,是各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课题。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才有可实质性的展开,乃至发展出真诚的友谊。

  • 标签: 无诤 圆融 实相 空观 宗教对话
  • 简介:青海藏族牧区的婚俗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传统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多次调查与访谈,对共和县莫村的传统婚俗进行了实地调研,记录了当地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认为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 标签: 青海湖 莫热村 婚俗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