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以578名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教学策略量表对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教师其教学策略水平存在着差异,新手型教师比熟手型教师更重视课前策略,但课中策略上显著低于熟手型教师,课后策略上二者没有差异;熟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三个维度上都显著低于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表现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有效的反思能力.

  • 标签: 教学策略 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中学教师 不同类型 反思能力
  • 简介:本文讨论了在香港和内地文化背景下,进行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介绍凯利的思想时,中国学生通常倾向于借助具体的术语来理解理论,用定量化的方法来看待数据。这种情况似乎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精神相背离。但是,这种情况也表现出一些改变的迹象,更广义地讲,这是普通心理学主流的一部分,即定性的方法是富有吸引力的。作者认为,更多地考虑凯利理论的哲学假设和定性思想的价值,将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热衷于该理论在广为不同的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前景。当然,凯利的理论中有一些术语还存在着翻译的问题,但这是可以解决的。

  • 标签: 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
  • 简介:该研究以103名二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教育实验方法探讨了在多媒体情境下,不同认知风格、英语水平的儿童在不同教学控制策略下的英语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无论其认知风格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都是在教师控制策略下的学习效果好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控制策略;(2)英语水平较高且认知风格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学生控制策略下的学习效果显著好于在教师控制策略下的学习效果,而认知风格为场独立性的学生在两种策略下的学习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教师控制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控制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斯腾伯格最新的关于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12条策略。他们是:做创造的榜样、鼓励对问题的假设、允许犯错、鼓励合理的冒险、教学和评价要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鼓励学生确定或重新确定问题、奖励创造性、让学生有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考、鼓励容忍模糊性、必须面对和克服困难、愿意成长、认识到人与环境相适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当今创造性教育的五点启示。

  • 标签: 鼓励 创造潜能 学生 斯腾伯格 创新教育 创造性教育
  • 简介:以小学三、四年级的6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对基本算术应用题分类的方法测量图式,探讨了图式的作用以及影响图式获得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试对问题的分类有前图式水平、图式水平、按解题程序分类三种情况,前两个水平又分成若干亚水平;图式的水平对问题解决成绩有预测作用;图式的水平和问题解决成绩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 标签: 问题解决 图式 成绩 水平 应用题分类 解题程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态度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模型——双重态度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模型中内隐态度的界定;双重态度的理论假设;基本类型;双重态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回顾了有关双重态度的实证性研究。

  • 标签: 双重态度模型 内隐态度 社会心理学 外显态度
  • 简介:师生心理是师生关系在心理层面上的体现,包括认知评价、情感交流、交往互动三个建构要素。当前,师生心理关系的建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通过营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开展对话、相互理解,努力建构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理想的师生心理关系。

  • 标签: 师生关系 情感交流 认知评价 多元评估机制 教学心理
  • 简介:以2岁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岁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岁儿童已能使用一定的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3)不同的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4)儿童对策略的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控制能力 情境 问题解决 策略 个体差异 关键词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的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的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 标签: 完美主义 发展模型 社会期望模型 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反应模型
  • 简介: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的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的热点,自aan等人提出事件标记模型理论以来,很多研究者对影响情境模型建构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对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的研究相对缺乏,但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情境模型中时间表征的理论假设、实验研究、技术手段及主要研究结论作了介绍和评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情境模型 时间表征 课文表征 阅读心理学 印象假设 场景模型
  • 简介:本文从儿童社会化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儿童在早期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经历和生平情境下的“手头库存知识”,以及儿童对情境的反思性监控,来分析情境对儿童社会化的结果——习得人格、规范、道德、文化等和掌握生活技能的影响。

  • 标签: 儿童心理 社会化 生活情境 生活技能 人格
  • 简介:女权主义疗法对国内的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对他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与传统疗法的大相径庭,使他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本文是一篇对该疗法理论的综述,介绍了他的起源、宗旨、发展、主要理论思想以及基本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关注女权主义疗法,关注女性心理健康,共同促进两性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 标签: 女权主义 心理治疗 概述 治疗原则 概述 抗拒的重构
  • 简介:以91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探讨了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运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儿童在失望情景下的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都变得越来越积极,且失望情境下无论是在真实情绪上还是在表面情绪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三种人际关系类型下儿童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且人际关系类型不同儿童使用表达规则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这可以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来解释;(3)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受到不同人际类型的影响,这可能与儿童对情绪表达社会影响的不同预期有关;(4)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所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影响,且不同人际关系下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年级、性别的影响.

  • 标签: 情绪表达 失望 情境 五年级 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
  • 简介:中国的心理学是从外国传来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我们要以人性观作为建构中国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才能保证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顺利发展,最终建构、充实、发展起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人性论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心理学 理论体系
  • 简介: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四个年级随机选取学生169名为被试,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研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背景下提问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的频次变化范围较广,随着提问频次的增加,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学生所提问题被分为三种水平:事实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3)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增高;(4)学生提问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水平问题上,女生提问数量多于男生.

  • 标签: 学生提问 提问能力 高水平 普通中学 年级 中学生
  • 简介:谁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谁?海外华人如何自我理解?我们如何理解海外华人?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心理分析对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要素构成、表现方式及生成机制进行一个架构式的检讨。文章首先指出,文化认同主要由文化范畴认知、文化自我确认、文化价值承诺和文化价值卷入四个互为关联且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进而文章提出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在社会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乐意公开声称自己的华人身份,偏好中华文化的部分相关范畴,积极参与华人社会的公共事务,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为人处世,以及关注祖籍地及当代中国的发展;最后文章对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建构的若干社会情境因素进行了检讨。

  • 标签: 海外华人 文化认同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
  • 简介:采用修订的COPE量表对53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其在正、负性压力情境下应对方式的异同.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但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且负性多于正性;(2)中小学教师应对两类性质压力采用的方式趋于一致,具有一定的跨情境性.但在应对负性压力时,倾向于联合使用各种应对方式,且更倾向于采用精神寄托、行为解脱等非适应性应对方式.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情境性 中等 应对方式 倾向 压力
  • 简介:通过48名13岁被试之间的对比实验,考察插图类型是否影响能力高低两种被试建构有关食物链知识的意义.结果表明,(1)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下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2)学习能力高者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学习能力低者;(3)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插图工具 预置插图 知识建构
  • 简介: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某种相同性,且与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现象相关,加上又都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故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冲击的同时,又在反对科学主义、重建人际沟通和实现人的个性等方面有某种一致性。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科学主义 人际沟通
  • 简介:<正>在数学学习中,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比具有知识更重要,而学校的数学教学为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 标签: 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 数学学习 学生学习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