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以180名1至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加法口算速度和广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生被试加法口算的速度和广度均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1至4年级加法口算速度的增长率较高,4至6年级增长率较低,发展减缓。加法口算广度的发展在1至4年级之间增长幅度较大;在4至6年级之间增长率降低,年级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的分析还表明,小学生被试数字广度的发展和口算速度的提高是促进加法口算广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加法 口算速度 广度 年级差异 小学生 重要因素
  • 简介:对工作记忆广度机制的四个模型:资源共享模型、任务转换假说、干扰说和时间资源共享模型进行了检验。以6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和转换任务。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和加工项目数不是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主要因素;工作记忆广度受到加工速度的影响;工作记忆广度和线索-任务转换代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支持时间资源共享模型,工作记忆广度取决于注意在加工和存储之间快速、灵活的转换。

  • 标签: 加工时间 加工速度 加工项目数 转换代价
  • 简介:本研究对操作台面不同方位,不同斜度水平的操作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操作台面不同方位,不同斜度水平及男女性别对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均有影响,研究结果为操作台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 标签: 操作速度 操作台面 方位 斜度 选择反应时 操作区间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左,右手敲击动作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青年组的结果最优,平均每分钟敲击动作次数为356次;其次为老年组,平均每分钟敲击动作次数为324次;儿童组的敲击动作次数平均每分钟为202次;(2)在各个年龄组中,右手的敲击动作速度(次数)均高于左手。敲击动作速度与利手有着密切关系;(3)男女性别的结果差异,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差别均不明显,在儿童组中,则存在差异,女性儿童的结果优于男性儿童的结果。这种敲击动作与个体生长成熟及动作熟练和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敲击动作 动作速度 年龄因素 个别差异
  • 简介: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动画学习材料的呈现速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已有研究对动画速度是否影响多媒体学习中的注意转换和学习效果存在不一致的结论。研究采用闪电形成原理动画作为实验材料,操纵慢速、正常速度和快速三个速度水平,利用Eyelink1000眼动仪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眼睛注视,探讨多媒体学习中动画呈现速度对学习效果和注意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记忆测验的成绩上,慢速水平的迁移测验成绩要好于正常速度和快速;慢速在注视次数、眼跳次数、任务相关区停留时间和进出兴趣区次数这些总体眼动指标上比其他两组显著要高,但是对相关指标按时间进行加权后发现,只在兴趣区停留时间上慢速和快速长于正常速度。结论认为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动画呈现速度会影响学习的理解效果,但是对识记不产生影响;材料呈现速度影响知识深层次加工,它独立于学习者的注意转换。并且材料呈现速度对学习者眼动的影响是微弱的。

  • 标签: 多媒体学习 动画 呈现速度 眼动 任务相关区
  • 简介:数学教学能力结构孙敦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在研究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同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改实验和教师培训工作。通过这一实践,对教师的能力结构...

  • 标签: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能力 数学学习 心理活动 数学教师
  • 简介:<正>能力的测量,准确地说,包括能力的结构本身的研究及其测量。然而,心理测量及其有关的多变量方法的历史表明,两者的研究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7年,英国的Spearman及其同事Pearson等人的工作,可算得上是这一领域的开端。他把因素分析作为心理分析的技术,提出了"普通能力的

  • 标签: 联想测验 能力测验 基本能力 心理测量 能力倾向测验 空间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知识结构研究的回顾,揭示了知识结构评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专家的知识结构为效标,比较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从而说明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后知识结构上的变化这一思想,试图为高校人才培养、学术梯队知识结构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 结构评估 大学生 认知心理学 结构研究
  • 简介:信任之于个人生活与社会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已有研究似乎并未能使我们更真切地理解信任本身。通过批判性反思以往经验研究概念化信任的不同进路及其弊端,本文发现信任绝不只是一种基于结果预测、利益计算或理性选择的认知判断现象,而是一种有其认知、情感与行动维度的社会事实,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情感。与此相对应,所谓信任危机的实质也绝不只是人们从理性计算或认知判断而来的普遍的彼此互不放心,而是一种充斥于全社会的存在性焦虑或恐惧。这种焦虑或恐惧的根源,在于不恰当的社会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设计和不友善的社会生存氛围。因此,信任危机的治理,面对的不只是一种"社会病态",更是一个"病态社会"。

  • 标签: 信任 信任危机 社会情感 存在性焦虑 结构性处境
  • 简介:<正>一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应用题教学对于理解各种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和算理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简易方程”已下放到小学,无疑,代数解法较算术解法更

  • 标签: 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结构 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 代数解法 数量关系
  • 简介:尝试用新的视角——取向研究视角,对价值观进行整合研究,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更具概括性的价值观取向理论。价值观取向理论的假设结构模型包括四种价值观取向维度: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价值观取向量表,以974名被试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结构的存在,理论结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价值观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 标签: 价值观 取向理论 结构 实证
  • 简介:利用重新修订非特指行业的雇主品牌量表,以求职倾向为因变量,通过两个有递进关系的研究,证实不仅雇主品牌结构的功能特征正向影响求职倾向,雇主品牌结构的象征特征与求职者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一致性也正向影响求职倾向,表明人们求职时既注重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雇主品牌功能特征,也关注求职企业雇主的特征风格与自我理想形象的契合。

  • 标签: 雇主品牌 功能特征 象征特征 理想自我形象-雇主品牌象征特征一致性 求职倾向
  • 简介:<正>前言《结构—定向教学》系依据国内外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与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教学体制的思想。《结构—定向教学》思想,是依据教育、学生学习及能力、品德的本性提出的。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造说,学生能力、品德的类化经验说。《结构—定向教学》思想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发展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为要加速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由此,这一思想简称《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

  • 标签: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 教学体制 教学活动 品德 定向培养
  • 简介: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5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由5个因素构成:(1)远亲;(2)姻亲;(3)表亲和叔伯亲;(4)近亲属;(5)养亲。大学生判断亲属词的亲密程度主要受血统和婚姻关系远近的影响,同时也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出提出了预言亲属词亲密程度的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预言对亲属词亲密度的评定分数。

  • 标签: 大学生 亲属词 概念结构 亲密程度 亲属关系
  • 简介:作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外部内化动机,三种成分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相关的结构。通过对北京和瑞安等地的436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师教学动机的结构特征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在以该结构为基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教师的年龄、教龄和学历与教学动机相关水平不显著,说明这些变量不是研究教学动机的敏感变量。

  • 标签: 教学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外部内化动机
  • 简介:在人脸认知研究的特征说、结构说和整体说的基础上,通过草图人脸与人脸相似程度主观评价的调查,发现五官位置、拓扑结构、五官比例、轮廓外形和五官外形等五个维度对人脸识别影响的权重依次减小,并且存在着多种显著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进而提出,五官位置和拓扑结构可组合成具体图形意义上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将整体人脸分解成有序的特征集.

  • 标签: 草图人脸 结构 特征 整体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美国三所学校6~12年级学生的校内同伴网络的结构特征。要求被试提名其在校内的最好朋友以及至多9个一般朋友。将被试与所提名朋友的选择相匹配,以评价其相互关系,并据此确定出不同的朋友团体。研究考察了被试在朋友提名、好朋友、朋友团体及社会群体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同伴网络的重叠程度和等级组织。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网络结构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与同伴网络的联系比男孩更紧密;(2)随着年级的增长,同伴网络的排外性有所增强;(3)最好朋友基本上来自被试所在的朋友团体;(4)被试提名的朋友中有些不属于其朋友团体,被试也不把朋友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列为朋友。

  • 标签: 青少年 同伴关系网络 朋友提名 朋友团体
  • 简介:本实例研究以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化面试应用方案进行设计研究。目的在于在结构化面试的基础上,结合胜任特征模型,提出基于胜任特征的结构化面试。研究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面试方法,基于胜任特征的结构化面试所招聘到的应聘者更符合公司要求。最后指出在面试考官、模型的构建、问题的灵活性方面有待改进。

  • 标签: 结构化面试 胜任特征 实例研究
  • 简介: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成就目标 掌握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趋向 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