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述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母亲抚养困难及其影响因素。母亲抚养困难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感受,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挫败感等,它是影响儿童发展和母亲适应母性角色转化的重要变量。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的特征、母亲的特征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 标签: 母秦 “抚养困难” 影响因素 抚养行为 心理结构 儿童心理学
  • 简介:文章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分别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临床分型、理论模型、评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这一心理障碍的进一步研究能充实心理咨询治疗的课题,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标签: 心理学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综述
  • 简介:“学习困难”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都很感兴趣的问题。本文从学习困难的症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困难的5种不同界定方法、其中包括:临床推断分类法;推理定义分类法;多元实证分类法;学习过程诊断法;学业成绩分类法。并重点介绍了4种有代表性的划分类型: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单一型与综合型;暂时型与持续型;兴奋型与安静型。

  • 标签: 学习困难 界定方法 基本类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137名儿童(其中学习困难儿童46名,多动症儿童50名,控制组儿童41名)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教育方式的不同方面和教育方式类型上,学习困难和多动症组儿童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结合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多动症 学习困难 教育方式
  • 简介:本研究以152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一般性焦虑测验量表(GAT)为工具,通过与181名学习优秀学生的比较,研究他们的焦虑特点。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学习困难学生中高焦虑者和低焦虑者明显多于学习优秀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女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学生。

  • 标签: 中小学生 学习困难 焦虑 一般性焦虑 测验量表
  • 简介:本研究以572名1─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及在低社会支持情境下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有显著的负相关,并主要与父母侧面因素显著相关;(2)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朋友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母亲因抚养儿童所产生的角色限制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而配偶的支持则影响母亲抚养行为中的情绪、自信心、积极性和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亲戚和邻居的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没有显著的联系;(3)在低社会支持情况下,母亲的婚姻关系、儿童的性别对母亲抚养困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母亲 抚养困难 社会支持
  • 简介:本研究对60名LD初中生与对照组进行了无意注意和注意搜寻、稳定、转移、集中的测验比较。结果表明,LD学生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优等组学生,但无意注意和注意搜寻、稳定水平与中等组学生的差异不显著,表明注意转移、集中更能有效地鉴别LD学生与对照组;LD学生年龄越小,注意力的可塑性越大;初中生注意水平受学习能力制约极显著,受年龄制约不明显。测试分析表明,对LD学生注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神经心理、抑郁状态、认知冲突、学习行为、教养方式;讨论揭示,LD学生注意发展迟缓与其高级心理活动的脑部神经基础薄弱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学习困难初中生 注意特性 神经心理
  • 简介:结合荣格分析心理学相关理论概念.使用箱庭疗法对一名遭受情感创伤的青年进行心理治疗.并对其箱庭作品中呈现的象征和原型心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箱庭作品展现了该青年的情感刨伤和心理问题,反映了心理的成长历程。箱庭疗法在治愈情感创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情感创伤 箱庭疗法 分析心理学 个案研究.
  • 简介:一、儿童也会受到伤害1976年7月15日的午后,炎热的骄阳炙烤着一部校车。这部校车正行进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把参加美国西部某校区暑期课程班的学生一个个送回家。孩子们对炎热的天气毫不在意,因为他们刚刚从游泳池爬上来,浑身还湿漉漉的。这一天的最后一堂课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痛快的游戏。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儿童 受害者 美国西部 游泳池 校车
  • 简介: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的OttoRank曾是弗洛伊德的高徒,但他却提出了与弗洛伊德不同的“出生创伤”理论。本文将结合Rank的出生创伤理论对《圣经·旧约》文本中所描写的古以色列史和现代犹太人的共同出生创伤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关注了共同出生创伤在,临床治疗上的意义。

  • 标签: 出生创伤 《圣经》 犹太人 临床治疗
  • 简介:一名新入所的服刑人员由于不能适应监狱严格管理的监管环境,出现了焦虑、抑郁、恐惧、悲观、自责等监所不适应表现,影响了该犯入所教育成效,给监管安全带来了隐患。经警察推荐和该犯申请,要求心理咨询。根据该犯心理档案、成长史、犯罪经过和求助者自诉及心理测验结果等资料,对该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诊断,认为该犯为监所适应困难的心理问题,制定了咨询目标和方案,实施认知疗法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教育心理学 监所适应困难 认知疗法 案例报告 服刑人员
  • 简介:根据阅读理解困难学生不能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的特点,设置了文章标记这一能引导注意分配的外在线索,并以高层次的主题信息回忆和低层次的从属信息回忆为指标,考察阅读理解正常与困难学生接受标记影响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1)文章标记对于阅读理解正常和困难学生的主题信息的回忆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而对于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文章标记只促进了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从属信息的回忆,对于阅读正常者来说,文章标记反而有损于对从属信息的回忆.

  • 标签: 困难学生 阅读理解 文章 解困 信息 回忆
  • 简介: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1085名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其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注意分散程度、心境、活动强度、活动阈限及适应性等方面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各个方面均有显著相关,表明儿童气质与母亲抚养困难关系密切;(2)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母亲抚养困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困难型儿童和敏感-退缩型儿童的母亲抚养困难程度显著高于容易型儿童的母亲;(3)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母亲在抚养困难各具体感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儿童 气质特点 母亲 抚养困难
  • 简介:本案例报告的是一例大一新生入学适应困难的咨询案例。该学生在入学后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伴有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入睡困难和人际交往不良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和抑郁。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通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适应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正>目前,心理学正向各有关学科渗透,被各有关学科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医疗体育、体育竞赛及体育选材中心理学已成为重要的内容。笔者在用按摩方法治疗运动创伤时,曾自觉和不自觉的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一、按摩治疗的特殊性,有利于心理学的运用。进行按摩治疗时,按摩医师与患者之间接触时间较长,一般的治疗不会少于20—30分钟,初诊时要检查、诊断,需要更多的时间,此段时间内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最好时机。

  • 标签: 按摩治疗 心理学知识 运动创伤 不良心理状态 患者 运用
  • 简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大学生群体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创伤事件,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对创伤后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消极、不成熟和情绪中心的应对方式会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积极、成熟和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个体的复原和成长。引导大学生使用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可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压力应对方式 心理创伤 大学生
  • 简介: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地震 青少年 PTSD 症状结构
  • 简介: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 标签: 儿童 数学学习困难 空间能力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30个月后84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汶川地震后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积极认知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SD对睡眠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认知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积极认知调节着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随着积极认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积极认知分别在PTSD的闯入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创伤暴露程度 PTSD 积极认知 睡眠问题